家里添新丁老手爸爸抑郁了 心理咨询师:男士“产后抑郁”易被忽视,迎接二孩要做好时间精力心理准备

惠州日报 2017-03-25 08:09

担心身材走样,担心工作不保,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与家人有矛盾碰撞,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无法切换自如……人们的常规印象中,生儿女育前后的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女性身上。但是,最新研究发现,男士因新生命到来而产生的焦虑和女士产后抑郁症一样常见,并且男性患这类心理疾病的风险几乎和女性一样高。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家里生多一个小孩本是夫妻两人共同的决定,也是大家期盼的事情,但因心理准备不足,感觉力不从心、失眠胸闷的爸爸们也大有人在。心理咨询师提醒,男士习惯“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压抑并不好。

●个案1

妻子产后抑郁,他变成“情绪垃圾桶”

二孩出生后,很多“老手”爸爸觉得没有当新手时惬意。日前,媒体报道,湖北武汉的徐先生一边忙着照顾妻子,一边照顾新出生的女儿,还要辅导大孩子的学习,手忙脚乱的他感觉人生都要崩溃了。

37岁的市民郑涛(化名)也有类似感受。他的大女儿10岁了,迫于在家族中觉得“没有面子”,妻子坚决要生二孩,希望给女儿添个弟弟。郑涛一开始不支持,他认为35岁的妻子再次怀孕毕竟是高龄产妇,再说家里多个孩子要多好多事情,精力上能否顾得过来?但最后他还是被妻子动摇了。

妻子生大女儿时,没有长辈前来帮忙,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曾在产后出现抑郁。“当时我觉得她脾气变了,经常哭哭啼啼的,但我不知道这就是产后抑郁症。”郑涛对妻子心存愧疚,这一次,他早早就通过朋友预定了金牌月嫂。虽说有了月嫂帮忙,妻子还是情绪不稳定。“一是心理落差,因为老二没能如愿是男孩;二是这些年她习惯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主,跟月嫂的一些方法有冲突。还有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当家庭主妇与社会脱节,交际圈子太小了。”

有一天,为了给老二买奶粉的事情,郑涛被妻子一顿数落。妻子点名要到某商场的某个专柜购买据说是海外直邮的奶粉。郑涛当天时间紧凑,没按妻子说的做,而是去超市买了同品牌同规格的奶粉。“她说我买的可能不是正品,就此借题发挥吵了一架,哭诉说自己的付出和牺牲。”郑涛明白,当妈事事亲力亲为确实很累,但为一盒奶粉不至于如此。

“原本她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还凑合,现在因为老二搞得心烦意乱,说不到几句就朝大女儿吼。”郑涛感觉现在成了妻子的情绪回收站:早晨开车途中,她微信问什么东西放在家里什么位置了;去见客户时,她来电说找家政换掉这个月嫂;快到下班时间,妻子又开始数落大女儿最近学习不认真,还叛逆顶嘴……

“我每天在家带孩子,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你就好意思做甩手掌柜?”“我为了这个家,每天上班累死累活,下班回家还要听你唠叨,这日子还怎么过呀!”两人开始有了这样诸多类似的争吵,郑涛的情绪也莫名发生了变化,负能量满满。

●个案2

经济压力大增,他常躲在阳台抽闷烟

有了第一次当爹的感受,虽然对于家里到来的第二个小生命有所准备,但是面临的经济压力和责任负担,也会造成宝爸“产后抑郁”。

“说实话,我老婆是个很勤劳节俭的人,跟着我也没享什么福。正好孩子长大点了,经济情况好点了,可以享受享受生活了,又来了二孩。”市民陶清华(化名)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女儿才3个多月。虽然嘴上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任何烦恼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就烟消云散,但他仍感到压力满满,为陡增的经济负担而发愁。

8年前,26岁的他跟妻子相识相恋,因为父母家里需要他的经济支撑,当时的他基本是一穷二白,可就是凭着一股坚韧的品质打动了妻子。婚后两人没着急要孩子,说先打拼事业积累点经济基础。陶先生说,为了给小家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借了点钱开了个卖灯的档口,自己做灯饰安装,妻子负责看店销售。“我们白手起家,共同打拼慢慢撑起这个家。这些年过去了,借下的钱已还清了,在市区也买了房子,还买了小汽车,孩子也有3岁了。”他回想,这些年自己终于从经济紧张到有所好转,思想上压力小很多。“但再生一个压力又来了,虽说养没问题,但压力总归是有的,又要多付出一份精力、多操一份心。”

妻子既要看店又要带娃,终于把娃儿送进幼儿园轻松了点,陶先生心疼她又重复这一趟辛苦。女儿的到来,让妻子如获珍宝。“富养是她说得最多的词。”陶先生说,男孩子养得糙一些,可女儿的标配更高,从衣服、奶粉、定制小床,到出行装备安全座椅、婴儿推车等都是高标准。妻子现在还瞄准了外国的牌子货,习惯了海淘或找海外代购。虽然还在襁褓中,可妻子已经为宝宝预定了游泳套餐、拍照套餐、早教课等。看着家庭开支明显增长,陶先生常常发愁,躲在阳台上抽闷烟。

●个案3

想到辛苦带孙子的父母,他辗转难眠

关于生不生二孩,网上有一个段子,专家的建议是:第一,必须有相处好的公婆;第二,必须有能帮忙的爸妈;第三,必须有靠得往的老公;第四,必须有懂事的老大;第五,必须有足够的假期;第六,必须有能够让你任性的钱。满足以上6点,你就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生二孩,否则你就做好把自己锻炼成女汉子的准备和随时患产后抑郁的可能。

很多妈妈认为这简直写到了心坎上,而在市民邹邹(化名)家里,她丈夫何先生却是这样想的:“你问过老人的真实感受么———替你养完一个,已经年近六旬,白了多少头发,脸上添了多少皱纹?好不容易盼来只需要幼儿园接送,现在却迎来还要再带一个的"好消息"。他们会不会崩溃呢?”何先生不开心,虽然外公外婆也会帮忙带外孙,但传统观念上还是尽量先让自己爸妈来受累。近期情绪低落的他跟妻子吵起架来有点“发飙”的状态,主要是一边要做好好丈夫,一边想做孝顺儿子。

何先生和妻子都是外省来惠州打拼的,在这里相识相恋结婚生子,两人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收入一般。他父母6年前来惠州和他们住一起,帮带小孩和操持家务。可是,何先生的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带孩子帮不上手。“我儿子是我妈一手带大的,因为我和老婆都要上班。我妈今年58了,家里的家务事如买菜做饭什么的,都是我妈包了。而且,我儿子上幼儿园也都是我妈骑电动车送,风雨无阻。说实话,每次遇到孩子放学下雨的天气,我在单位上班心神不定,特别担心地滑、车多,我妈骑电动车不小心被撞了、摔了什么的,老的小的都受伤。”何先生说,儿子马上上小学了,起码要接送到三年级。虽然邹邹人不错,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婆媳总有些隔阂别扭。何先生也早就计划,等孩子到了不需要接送的时候,爸妈就可以回老家住住,享享清福,“我不想我爸妈为了我的下一代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为我和我老婆做牛做马,奉献自己人生的最后岁月。”一想到父母缺乏归宿感的神情,何先生辗转反侧睡不着。

为啥男士也会“产后抑郁”?

妻子患产后抑郁症比例为14%,丈夫为10%

过去,人们总以为女性产后容易患抑郁症,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产后抑郁并非女人的专利。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妻子患产后抑郁症的比例为14%,而丈夫患同样病的比例则为10%。

其实,对于男性患“产后抑郁”并不难理解。家里多了一个孩子,开支大幅度上升,首先感觉到经济压力增加的通常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男士。而作为丈夫,他除了上班挣钱外,回家还要照顾妻子和孩子,休息不够,睡眠不足,时间一长,就可能产生心烦意乱、身心俱疲的感觉。此外,有了孩子,妻子一般会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丈夫可能产生心理上的较大落差,这也容易引起男性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更多男性虽未发展到抑郁症的程度,但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敏感、焦躁不安,并可伴有体重增加、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对许多事情的兴趣程度下降等症状。

没有做好长远规划,措手不及

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宋华介绍,以上案例中的家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做好迎接二孩的准备,包括时间准备、精力准备和心理准备。

很多家庭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由老一辈帮忙照顾。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体力大不如前,有的病痛也多了起来,所有的育儿负担最终还是要落到夫妻二人身上,无疑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责任。还有的夫妻没有做好长远规划,看着身边的朋友纷纷生“二孩”,听着家里老人天天催生,心里也蠢蠢欲动。当孩子出生后,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显得措手不及。文中的案例,表面上看是丈夫心情有些压抑,情绪低落,但实则透露出夫妻关系出现问题。

蔡宋华提醒,男士“产后抑郁”容易被忽视。男人从自身角度上来说,往往不爱主动去寻找途径释放负面情绪,找心理咨询更加成为他们的难言之隐。

●男士如何预防“产后抑郁”

首先,要做足心理准备,一方面是在孩子出生前,从书本上学些育儿的知识;另一方面,孩子刚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要注意自身心理调节,明白一时的困难是必然的,不必烦恼;其次,多与亲人朋友沟通,把自己的苦恼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最后,主动向专业人士求助,找出症结所在,必要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具体可以这样做:

心态调节

平时要多读富有禅理和哲理的书籍,不要过多专注于那些刺激、惊悚的书,多听听柔和、恬静的音乐。注意培养良好的心态,加强心理修养,养成自己作心理分析的习惯,多和亲朋好友交流,适时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宣泄情绪

男人遇到伤心事痛哭一场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是错误的,当男性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不妨及时发泄。

基于生理影响心理的原理,当男性朋友感到压力过大时,可以选择力量型项目或舒缓平和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各种球类运动、游泳、快步走等都能令人身心舒展。

量力而行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计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统一起来,量力而行。

放慢速度

如果感觉非常紧张,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放,轻松休息一下,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可能会做得更好。(综 合)

●自我测试

近两周内是否有以下表现和感受:

1、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2、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3、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4、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5、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6、食欲大增或大减,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7、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8、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9、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测试结果计算

情况1:如果这9道题只有4条以下符合现状,那么还没有患上“产后抑郁症”,但是已经有了患病的征兆,需要自我调节。

情况2: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你有5条以上符合现状,且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周的时间,那么说明已经患病,请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综 合)

本组文字(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李芳娟

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孩子突然不愿上学对症疏导心结终解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7岁的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读一年级的小健,突然间说不愿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