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不愿上学对症疏导心结终解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7岁的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读一年级的小健,突然间说不愿意去上学了。小健的父母搞不清楚孩子怎么突然不想去上学,老师也觉得奇怪。哄了半天,小健就是不肯去学校。好端端的,为何不愿去上学呢?小健以前很喜欢上幼儿园,刚上小学时也是很开心。对于孩子突然不肯去上学,父母怎么问都问不出原因,只好把他带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找专业医生解惑。
回答不上问题被老师罚被同学笑,从而对学校产生抗拒
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永忠接待了小健。刘永忠发现,小健很活泼,来到诊室后蹦蹦跳跳,到处转。询问小健为何不去学校,小健说就是不想去。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刘永忠让小健父母离开诊室,诊室只剩下他和小健玩。玩了一会,刘永忠当作无意问小健为何不去学校,小健就告诉他一件事。原来,有一天上语文课,老师提问时小健回答不上来,老师就让小健到课室门口站着反思,学生们在课室内哄堂大笑。
因为语文老师是班主任,小健天天都要见到班主任,这件事情后,小健觉得班主任很凶,每次见到班主任很害怕,而且是越来越害怕。之后,他就坚决不去上学。父母见其不愿去上学,开始是哄,后来是骂,再后来就要打他了,但小健还是坚决不去上学。
继续深聊,刘永忠还发现其他的原因,给小健造成更大伤害,那就是小健不敢进课室。因为当天小健无法回答问题而被老师处罚时,全班同学都在嘲笑他,他对同学、对学习环境都有一种抗拒感,所以坚决不愿意去学校。
小健的父母了解实情后,才知道这件事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可能小健再也不愿意上学了。
心理疏导加老师配合,孩子解开心结愿意上学
刘永忠说,孩子的年龄小,对于这件事,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或他人不及时帮忙解决,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终身影响。
刘永忠建议其父母要尊重孩子,实在不愿意回到原来的班级上课,就让孩子或是换班,或是换学校,这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当然,小健能解开心结,回原来的班级上课就更好了。
刘永忠先是给小健做心理疏导,让小健换位思考,问小健如果是其他同学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时,小健会不会笑?小健说自己也会笑,“同学们笑,并不是有意笑你,只是大家当时觉得那个场景好笑,笑过了就没事。”
刘永忠还将此事与学校、老师沟通,让班主任配合给小健进行治疗。根据刘永忠的安排,班主任安排一些同学到小健家里玩,与小健一起做游戏,让小健与同学多熟悉。班主任还组织同学郊游、过生日活动,逐步增加同学与小健一起活动,以此让小健融入班集体活动。经过3次的心理疏导和老师的配合,小健愿意上学了。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课室,小健的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
专家档案
刘永忠,主任医师。现任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所长。从事心理疾病工作24年,擅长青少年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情感障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戴建)清明节假期即将到来,记者昨日从惠州火车站获悉,清明期间惠州火车站将加开5趟临客,分别开往汕头、梅州和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