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黄忠平

惠州日报 2017-03-31 07:41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要紧扣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定位,守住生态底线谋发展,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绿色化发展新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惠州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可以实现互融共赢的。比如,我们建设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不仅在规模和数量上是世界级的,更在质量效益和安全环保上达到世界级。大亚湾石化区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炼油和乙烯产能持续扩张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通过科学规划石化区空间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大亚湾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是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典范,石化区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山”兼得,是最佳选择。但当二者冲突时,必须做到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惠州在发展中强化源头管控,狠抓环保准入,对新上项目坚决执行“三个一律不批”: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凡是不符合相关规划和功能区划的项目一律不批;凡是达不到节能标准、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近年来,惠州坚持优生态、守底线,每年投入20亿元种树、20亿元治水,绿色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考核中连续9年获得优秀,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东江惠州段水质保持优良,空气质量排名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第三位,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省第一。“惠州蓝”成为城市的金字招牌,好生态吸引好产业、好人才,带来好发展。过去五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2016年达3412.2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GDP达7.1万元,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2016年达361.3亿元,年均增长17%。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五位,惠州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化引领,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依山伴湖与拥江抱海浑然天成、都市繁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新闻推荐

《春潮》引来频频点赞 市教育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推出

《春潮》引起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本报记者郭亮平摄3月29日上午,惠州市201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在市东江高级中学举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