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全 优服务 抓质量 创品牌 惠州市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在边远农村设立幼儿教学点。
运动场上展英姿。
▲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写书法。
▲电子书包课堂。本版图片 (除署名外)均为本报采集
小学生参观校园创客空间直通。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
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朝气蓬勃的学子们。
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年内完成全市各县(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推动绩效考核从“福利型”向“激励型”转变……这是3月29日召开的全市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
会议透露,2017年,惠州市教育工作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系统从严治党,紧扣“保安全、优服务、抓质量、创品牌”等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难点问题,统筹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为惠州“五位一体”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教育协调优质发展
至2020年底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今年是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第三个年头。根据教育部门的预测,三年后,惠州市学前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为此,今年惠州市将制订出台《惠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 (2017-2020年)》,目前草拟稿已完成。根据计划,2017~2020年,惠州市将采取规划建设、改造扩建、小区移交等方式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
大班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刘国花等15位人大代表提出了解决惠州市中心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的议案,该议案被大会列为2016年重点建议。据了解,2017年,惠州市将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计划全市新建学校9所,改扩建学校13所,力争新增学位2.2万个以上,努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其中,加快推进西湖高级中学建设,确保2018年建成招生。该校拟选址惠城区水口片区,届时将增加高中学位4500个。其中,首批招生30个班,1500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
此外,惠州市将全面落实《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惠合作办学,支持惠州学院省市共建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进科技职院申报创建,加快形成“2+10+N”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在推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将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民办学校扶持办法,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引导民办教育高端优质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教育需求。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教师绩效考核从“福利型”向“激励型”转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体系基本构建。截止目前,全市40名教师、12名校长入选省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对象,新增广东省中小学特级教师14名,特级教师总数增至53人。33名教师完成硕士学业,获得市财政资金奖励。
据透露,今年惠州市将全面推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更加重视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育人业绩,推动绩效考核从“福利型”向“激励型”转变。把思想政治素质贯穿到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和荣誉制度;健全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与救济机制;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在此基础上,健全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校长及领导班子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多方参与的教风、学风、校风综合评价机制,用科学评价引领学校科学发展。拓宽校长选拔渠道,加强校长后备人才培养。支持培育教育监测与评价专业机构、学术组织,探索推进第三方评估,提升教育评估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健全结对帮扶政策,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效应。
教育惠民
实现全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区域和办理对象全覆盖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好学”,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共识。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惠州市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基础条件配备,确保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实现全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区域和办理对象全覆盖。同时。进一步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有书读、读好书问题。
在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方面,惠州市将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深入推进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完善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学校之间均衡配置。
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今年惠州市将全面启动惠州“智慧教育”建设工程,整合各县(区)区域性教育云教育,推进仲恺区、大亚湾区率先创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区”。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
本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袁蕴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张力科)副市长余金富日前率市政府考察团赴西藏林芝市朗县,慰问惠州市对口支援朗县工作组,调研援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