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平海看摆盘尝偷青吧! 正月十五、十六民俗盛事在惠东平海热闹上演
▲林九妹今年制作的“五谷丰登”摆盘。
花生小摆盘。
用红腰豆做成的摆盘。
用扁豆做成的摆盘。
▲村民去年的摆盘(翻拍)。
▲去年正月十六摆盘的盛况(翻拍)。
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您到惠东县平海镇观赏当地民俗,一定不会失望而归。偷青、摆盘……这些有意思的元宵民俗,不仅寓意美好,还十分热闹,充满了喜庆气氛。摆盘是西北村民小组的民俗。元宵节前夕,记者来到平海,提前感受村民们准备过元宵的喜庆。
习俗一:摆盘
现场
水果豆子串插成塔,每样都有特别寓意
正月十三,阳光温暖,天朗气清。穿过包公巷,到达平海古城北门附近的西北村民小组。在村小组理事会活动楼里,一群五六十岁的妇女们一边围在一起干活,一边热闹谈笑。
“很快就到正月十六了,我们正在摆盘呢!”一个阿姨手里捧着一个盘子,上面堆放着红彤彤的大苹果,从低到高,从宽到窄依次堆上去,形成了高高的“苹果塔”。在桌子上,还放着“橘子塔”、“火龙果塔”以及色彩缤纷的“糖果塔”。
“我们这里做的是公家的摆盘。”一位阿姨开心地说。她们口中的“公家”,就是西北村理事会。西北村理事会是西北村民小组一个民间理事会,到正月十六那天,这些摆盘会以西北村理事会名义摆出来。
在一个角落的桌子上,摆盘显得功夫更加精细。这些摆盘也是形成塔状,材料是各色干果豆子,如花生、橄榄、扁豆、莲子、红枣、红腰豆等。仔细一看,“塔”的内芯竟是大米,材料用牙签一粒粒插好,然后再有序地插到大米上去。“这里还有呢!”在后面房间的一个冰柜里,还摆着十几盘小摆盘,材料也是各色干果。阿姨们说,这些摆盘主要是村民曾来娣、石和妹进行设计的,然后大家一起完成。
“大前天我们就开始摆了,一共有5个人。”曾来娣说,所用的这些材料都有很特别的寓意:红枣象征鸿运当头,橄榄象征揽仔揽孙,苹果象征平平安安……“我们5个人负责公家的摆盘,自己家的,会在元宵节当天做。”曾来娣说。
盛况
正月十六下午开始摆盘,到晚上7时有数百盘之多
据了解,摆盘是西北村民小组的民间传统习俗。每年正月十六日,该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摆盘盛会。
摆盘当天,凡是村里当年(或去年)结婚或生育子女的夫妇,俗定要来参加集体摆盘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各家各户也开始用各种材料制作各式各样的摆盘。
正月十六当天,数十张八仙桌从西北村民小组北大街呈一字长形一路摆开。桌子标上各条街巷的名字,每条街巷有标定桌数,村民摆盘时不能超越其它街巷的桌面。下午三四时,村民们开始陆续摆盘。他们把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盛在盘子里,摆放在八仙桌上,供人欣赏、点评。到了晚上7时左右,摆盘达到高潮,有数百盘之多。
平海民俗专家汪洁介绍,数百个“盘景”异彩纷呈:有面粉团捏造的各种动物、人物;红、白萝卜雕成的花、鸟、鱼、虫;茄子雕成的企鹅;面包、水果拼成的图案;红枣或花生米堆成的宝塔;无数小田螺砌成的鸡、鹅、鸭;菊花、玫瑰花、茶花、芙蓉花、石榴花插成花艺等等。此外还有盆栽、工艺品、插花、果盆、糖果、糕点、鸡、烤乳猪等展品。摆盘一直持续至次日天亮,村民们才将各自的展品收回。
历史
从明嘉靖年间相沿至今,2006年开始评奖
汪洁介绍,西北村民小组摆盘习俗从明嘉靖年间相沿至今,成为记录平海古城变迁的“活化石”。
明代摆盘以现成食物为主,入清后由于朝廷实行海禁,食物匮乏,村民们只好拿家中的摆件用以摆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开海禁,商贸繁荣,村民们摆盘又以现成食物为主,但融汇了手工艺品。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艺术审美价值观提高,创作水平和艺术水平随之提高,摆盘成为展示村民们的艺术创意的盛会。每年的摆盘没有任何具体的技术标准或审美风格要求,但是,都有一些有创意的摆盘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从2006年起,西北村民小组摆盘都会由观众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资鼓励。
汪洁说,西北村民小组一年一度的摆盘盛会,不仅牵动平海全城,惠东其他乡镇和珠三角多地的人们,以及港澳同胞也赶来凑热闹,成为平海古城的一道新风景线,更成为一个旅游节日。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通过观赏摆盘,祈祷一年的安康与多彩。
故事
去年拔得头筹,今年的摆盘也不重样
68岁的西北村人林九妹有着一双弯弯的柳叶眉,说话间都带着一抹笑意,一头短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优雅又精神。林九妹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手下做的活也是出名的好。在去年摆盘比赛中,林九妹以一盘别出心裁的草莓鱼拔得头筹。这两天,还没到正月十六,林九妹已经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制作摆盘了。花了几个晚上时间,她做好“五谷丰登”的造型,还有莲子、花生、红枣、腰果做成的小塔也完成了几盆。
去年,林九妹做了“风调雨顺”,今年则是“五谷丰登”,年年不重样。这个造型非常别致,白莲子打底,红莲子塑字,边上花草围绕,顶上还有一朵大玫瑰花,看起来赏心悦目。林九妹用来固定造型的是泡沫打包盒,“这个盒子形状是圆的,而且方便插牙签。”她将盒子重叠在一起,再把一个个莲子用牙签固定在盒子上点缀。林九妹善用字来造型,她没有读过书并不认得字,她想到用什么字就先叫老伴写出来,然后再照着拼。
摆盘做得精致,背后是摆盘人的细心耐心。红色的莲子是用当地花红粉浸泡染色的,莲子、扁豆都是干货,摆盘前须用清水泡软,插入牙签后再晾晒干透,不然很快长霉影响美观。小塔看起来小巧,内芯都是大米,但小塔却紧致而不松散,这背后就是摆盘人的功夫。“要放一层米固定好了再插一层莲子,一层一层来放,不能着急。”“五谷丰登”4盘就做了4个晚上,很费功夫。
除了这些干果摆盘,还有生鲜摆盘。生鲜要在正月十五当天挑选到新鲜合适的食材,当日制作完成。林九妹去年拿了第一名,今年她又有新构想。“想用大白菜做荷花,菜头做条鱼。”林九妹的心思不在拿名次,她说就是有这个爱好,闲时就爱琢磨怎么摆造型。
习俗二:偷青
历史
正月十五晚年轻男女地里偷青菜,延续600多年历史
偷青,是平海古城延续了600多年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晚,城内的年轻男女,都会到城外的乡村农田 “偷青”。偷,意为摘;青,即蔬菜。月上柳梢头时分,城内的年轻男女,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或六七成帮、八九成队,也有个别的单男独女踏着月色,到城外的乡村农田偷青。
汪洁说,偷青颇有讲究:偷葱,寓意聪明伶俐;偷芹菜,象征勤劳;偷大蒜,精打细算;偷生菜,生生猛猛……也有个别久婚未育的少妇悄悄去偷生菜,希望来年能生育一男半女。
明清时期,偷青是一个秘密的行为。如果自己所“偷”的“青”给别人看到,一年所有的愿望都不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偷青这个传统习俗,渐渐注入了时代气息,偷青的年轻男女,在田野里、小溪边、竹林下、草坪上,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放声高歌;有的说笑打骂,有的追逐嬉戏。直至月上中天,笑够了,玩累了,才悄悄地到田里“偷”一两种符合自己心水的蔬菜,余兴未尽地回家。
尽管现在平海古城内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但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他们一定要赶回家乡偷青,这也许是传承几百年古朴遗风的召唤。
故事
老一辈年少时的青春记忆
“到了晚上7点,我们就约一帮要好的朋友,到菜地里去。”虽然已是40多年前的事情,至今黄惠兰阿姨还记忆犹新。对于她来说,当年偷青是非常热闹和开心的事。到了菜地,大家每样都要“偷”一点。“生菜、葱、蒜、芹菜,都要有。”黄惠兰说,菜地主人也不会介意,但是他们都很注意不踩到人家的菜苗。“年轻时,我们10多岁就开始参加,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热热闹闹,交流感情。结了婚之后就基本不去"偷"了。”这些对老一辈来说,正是青春的回忆。
对于偷青的记忆,还留存在不少平海网友的记忆中。小丽去年结婚了,多年没有去偷青了,她还记得大约是十五六岁的时候去偷过青。“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到田里去踩踩青、摘菜,一帮人热热闹闹的。”网友“和谐”说,28年前她跟男朋友即现在的老公去偷过一次,挺好玩的。网友“宋伦”感慨很多年没有偷青了,今年特想重温一下偷青的感觉。网友“胜利”则在网上直接发出了去偷青的邀约。网友“海角平生”希望,这个习俗一代接一代流传下去,让村外人也能尝民俗风情。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黄 桃统筹 本报记者方莲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兴华)昨日上午,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姚奕生率队调研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