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舞龙插上“科技香火” 惠东吉隆镇埔仔村舞龙闹元宵已有100多年历史,如今村民在龙身上插LED灯取代传统香火

惠州日报 2017-02-13 10:47

村民在龙身上安装LED灯取代传统香火,舞龙活动充满科技感。这是热闹的舞龙场面。

村里的孩子们在学习敲锣打鼓。

在埔仔村后山的大榕树下“接龙”。

村民用自行车的链条后齿轮制作龙珠。

点燃龙头“化龙”。

草龙舞到村民家里,男主人会接过龙头舞动,祈求风调雨顺。

夜空下,草龙和布龙在埔仔村的广场上追逐。

随着夜幕降临,惠东县吉隆镇埔仔村村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元宵节晚上7时,随着烟花在空中璀璨闪耀,只见一条布龙和一条草龙向村口舞来。顿时,人群欢呼雀跃起来,喝彩声和鞭炮声响成一片。这是元宵节晚上记者在埔仔村看到的舞龙盛景。当晚,该村万人空巷,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舞龙夜为村中最热闹时刻

“一年当中,舞龙夜为村中一年最热闹的时刻。”今年75岁的埔仔村草龙制作人蔡查灵向记者介绍说,每年到了元宵节这一天,村民的远近亲戚都会来家里做客,主人则备好酒席,款待客人。因此,元宵节村里最热闹,特别是到了舞龙时刻,不仅亲戚朋友前来观看,很多外地人也慕名前来争相观看。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碰到了几位特地从深圳赶来的游客,他们扛着“长枪短炮”,“咔咔”地拍个不停。

据了解,埔仔村舞草龙闹元宵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到了元宵节傍晚6时,村民就举着草龙和布龙到村的后山 (大埔山)“请龙”,给龙点睛,然后向村子舞来。龙开始舞动时,村民在前面点燃烟花和鞭炮,以示隆重迎接。当舞动到村口,村民将摊放好的鞭炮点燃,同时燃放烟花,迎接祥龙到来。龙进村后,先拜村中的寺庙,然后再走家串户,给村民送上祝福,村民随即隆重接龙。

在接龙仪式上,埔仔村人一丝不苟。当草龙进屋前,村民先点燃家里的清香。等到草龙入屋后,主人家手拿清香拜龙,口中念祈祷语,然后从龙身上拿下几支清香,再将自家的清香插到草龙身上,草龙踏出家门后,主人家燃放鞭炮,并将从草龙身上拿的清香插到家门口,当地村民称之为“换香”,希望香火能给家里带来吉祥。走家串户完毕,村民就抬着草龙,到村中小广场去舞。到晚上10时多,村民将龙抬到村中的“王爷宫”前,将龙火化(化龙),寓意送龙升天,整个舞龙活动结束。

埔仔村舞草龙曾获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

“每年到农历12月,我们就开始制作草龙了。”埔仔村草龙制作人蔡冬维说,制作一条草龙一般要一个多月时间。舞龙前,记者看到了草龙的“真容”,见到龙身用竹藤扎成一个个圈,用粗粗的尼龙绳把这些圈固定成一条长长的圆柱形,外面裹上用稻草编成的一块块小席子并捆紧。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用稻草编成的粗绳弯成3个小半圆形作为龙鳞。草龙还编织了4个龙爪。在过去,因为在元宵节舞草龙时,草龙身上插满了点燃的香火,看起来就像一条火龙。现在,草龙被加进了LED灯,少了香火。

蔡冬维说,元宵舞龙和草龙制作是村中的大事,因此每到草龙制作时,村民都会自发前来帮忙。在蔡冬维小时候,村子里的蔡查灵等老师傅在制作龙头时,他就在旁边认真学,偷师加自学,十七八岁他就能独立制作草龙头了。“龙头的制作比较复杂,也很耗时。”蔡冬维说,除用到稻草外,还要用棕皮做成龙须,牙齿则用纸和胶水等材料做成。龙尾的做工也很讲究,是用一根根稻草粘上去的。

“去年,省有关部门为我们村的舞草龙活动申报非遗。”蔡冬维告诉记者,前些年,埔仔村草龙还到东莞石龙参加表演,还在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夺得银奖。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廖素芳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新闻推荐

《惠东畲族历史文化研究》首发 共23.9万字,包括畲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等3个篇章

有关部门向畲族同胞送书。书籍《惠东畲族历史文化研究》。本报讯日前,《惠东畲族历史文化研究》首发。由该县政府主办、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