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生相处一室有矛盾咋化解? 集体生活不能太任性,要懂得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惠州日报 2017-02-20 10:18

当宿舍出现矛盾应该积极化解,而不是互相置气。

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又到开学季,对于部分中学、大学等学校住宿生来说,群体生活让他们很不适应,在与一些同学相处时,面对摩擦、矛盾,他们或忍耐、或逃避、或长期冷战、或撕破脸皮、或用一些龌龊手法来整蛊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却是同学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易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如何适应住宿生活?如何处理好与室友的人际关系呢?

个案

室友无心一句话让她耿耿于怀继而报复

小雯觉得只是一场恶作剧,没想到老师说要报警处理。

16岁的小雯是一名独生女,在一所学校读高中。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她选择在学校住宿。虽然在校住了一段时间,但小雯与室友的关系很平淡。她常常独来独往,觉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小雯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她从来不主动帮同学的忙,从学习到生活,她觉得不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忙。室友帮她一次忙,她就一定要还一次,坚决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有一次,寝室里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同学。那位同学的牛奶吸管不知怎么掉到地上了,同学随口说了句:吸管怎么掉下来了。小雯觉得对方是在说自己把吸管弄掉的,心里很不舒服,为此耿耿于怀,还想着怎么报复。这位同学喜欢喝牛奶,小雯就偷偷地将沐浴露倒进同学的牛奶中去。有一次,小雯干脆将那位同学的牛奶倒掉,还把对方的沐浴露全部倒进厕所。

寝室里一再出现这种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开始,室友怀疑是小雯,小雯不承认。老师得知情况后表示,是谁做的就要主动承认,如果没人主动承认,就报警处理。小雯这才承认是自己干的。对于自己的行为,小雯不以为然,她觉得是室友对她不好,她做这些也只是教训一下室友而已。

他的少爷脾气让室友很不满

小浩在惠州市一所中职学校念书。他的家庭条件较好,作为家中独子,他从小就是被娇惯的一个,在家也是呼风唤雨。

来到学校后,小浩没有收敛自己的脾气,与几位室友相处时,说话总是很自大高傲。这引起了室友们的不满。小浩不在宿舍时,同学们就开始搞小动作整蛊他,例如故意搞乱他的床铺、弄脏他的洗漱用具、推乱他的书本、将他的学习用品藏起来等。小浩为此感到非常生气,跟室友们吵过多次。

后来,小浩实在忍不住了,向老师反映了情况。小浩妈妈从老师那里得知情况后,教育了小浩一番,他便多了几分忍让。然而,同学们对小浩还是没有好脸色,小浩觉得在宿舍里待得很不开心。小浩妈妈多次联系小浩的班主任,要求给小浩更换宿舍。经过多方协调,小浩终于换了宿舍。

换了新宿舍后,小浩不像原来那么嚣张了,平时跟室友也不怎么说话,虽然维持了表面上的和平,但小浩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是平淡无奇。

出身农村自卑感强,难融入室友们的圈子

寒窗十余年,终于考上大学。出身偏远农村的大一学生小绪非常开心。然而,来到大学后,她始终无法抛开自己是农村来的这个包袱,总觉得自己跟室友们的距离非常遥远。

大一上学期刚入学时,小绪打扮非常朴实,当几个出身城市的室友们在谈论一些名牌衣服、鞋子、化妆品时,她一点儿也插不上嘴。渐渐地,她的自卑感越来越强烈。“她们看我的眼神很奇怪,都在嫌弃我。”尽管小绪的家庭条件在宿舍里不至于最差,但她内心始终无法释怀。小绪害怕别人笑话自己,开始封锁自己。她不愿意跟同学们交流,有时同学跟她讲话过于直接,或是有眼神交流,她都会将个中意味在心里无限放大。小绪其实很想与同学靠近,她将原本不多的生活费通过节食省下来,然后去买化妆品、名牌衣服。然而,尽管容貌上有改观了,但小绪因节食营养不良而消瘦了,觉也睡不好,上课难集中精神,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探究原因

性格生活习惯不同都会导致小矛盾发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不少中学、中职、大学等学校住宿生,有着人际关系难处理的困扰。

惠州市一所中职学校的老师说,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不一样,在住宿生活中,难免出现相处不友好甚至起冲突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在宿舍里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合拍的人玩在一起,不合拍的便被排斥在外;有的学生在宿舍里,人前说好话,背后说坏话,致使人际关系差;有的学生是因为特殊的生活习惯而被同学看不顺眼、说小闲话;还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如衣服放在别人床上了、水洒到别人的桌子上了、同学拌嘴了等等,由此发生一些矛盾。“面对学生之间的这些人际关系问题,老师需要在其中做好调和作用,给学生做好心理引导,对于难以调和的矛盾,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进行教育。”

如何让学生在住宿时维持心理健康,与室友和睦相处,许多学校都很注重。例如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时,会组织学生上机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且告知家长注意。这种做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

住宿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多参加集体活动,珍惜同学关系

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测验科主任、心理治疗师杨惠青说,如今有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比较受宠,常常会过于强调个人的内心需求,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旁人感受,他们不懂得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摩擦和矛盾实属正常,这种状况也比较常见。

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同学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的关系之一,也是一种最纯洁的人际关系。杨惠青在接诊中,接触过不少成绩好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傲。这些学生与同学交流少,常常独来独往,孤芳自赏,自我意识很强,有些疑心还很重,觉得自己不需要同学的帮助。其实,就算是自己成绩好,也要多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不是成绩好就能代表一切,除了智商还要有情商。大家要打开自己的心结,多看到同学的优点,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搞好关系,适应学校学习、住宿环境,珍惜同学关系。

要看到自己优越的方面

杨惠青说,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对自身认识不足、心态不好。尤其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孩子会感觉自己与城市的孩子有较大差距。许多城市孩子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综合素质好,才艺多,获得的资讯丰富、掌握的才能较多;而农村孩子因为多种因素,他们没有过多接触才艺类培训,对电脑操作熟练程度有限等。“农村孩子如果能正确对待,就会产生积极上进的心态,对学校内的事物感到新鲜,并且很好学;如果怀着自卑心理,就会封闭自我、不自信,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差。”

针对部分有自卑心态的农村孩子,杨惠青建议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结构。要接受自己的出身,父母是无法选择的。其次,要有自信,“你在社会中并不是最差的,还有人的条件比你更差。”另外,不能总是看到别人优越的方面,其实自己也有被人羡慕的方面。“越自卑越逃避,别人越是看不见你的优点。”

换位思考多包容,家长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该如何适应学校住宿生活呢?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宋华认为,学生在集体生活前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别人。就算别人有错、无理、过分,也不要急着当面据理力争,可以等到合适的时候,大家心平气和地将问题摊开。

蔡宋华说,家长的角色很重要。“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多半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成为一个悲催的家庭。”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问题,根源来自父母。许多父母对孩子从小冷暖呵护、宠溺保护过度,等到孩子有了成人意识、有自己的价值观时,就会自然形成被保护、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抑郁,甚至想到自杀。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待孩子要像后爹后妈一样,对孩子的吃穿住行态度要狠一点。”蔡宋华建议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人生,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不要在孩子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时,马上跳出来帮着解决。应该多让孩子磨砺、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锻炼孩子坚强意志。

室友相处之道是必修课

有心理专家认为,学会化解寝室矛盾是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没经历过寝室矛盾,就没有成长。寝室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来自各地的学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同住一室正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拓宽视野的好机会。一个学生如果连寝室矛盾都不能处理好,那走入社会后将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各种利益冲突。

当宿舍出现矛盾应该积极化解,而不是互相置气,有的学生明明知道自己不对,碍于面子又不愿意道歉,这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让矛盾越来越大,敢于承认错误有助于矛盾解决。日常生活中,同学间也可以“送送礼”,比如一些小零食,或者家乡的土特产品,这种分享行为很容易达成一个和谐的环境。走上社会后,学生们会发现以前很纠结的宿舍矛盾很多都不是事儿。面对矛盾,要学会主动解决,实现个人成长。(综合)

本组文字(除署名外)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进军智造高地实现绿色化生产 “互联网+”给惠企带来新变化,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之路

走进德赛西威智能工厂,一条深黄色的轨道,AGV自动送料车载着物料正运转自如。生产线上,物料运用二维码管理,哪里缺,系统一旦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