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智造高地实现绿色化生产 “互联网+”给惠企带来新变化,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之路

惠州日报 2017-02-20 10:17

走进德赛西威智能工厂,一条深黄色的轨道,AGV自动送料车载着物料正运转自如。生产线上,物料运用二维码管理,哪里缺,系统一旦触发需求,仓库立即做好调配,小车会自动将物料运送到设定的位置。

去年底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惠州市将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城市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智造高地、区域枢纽、生态名城、文化强市、惠民之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如今的惠州,正在借力“云”端,以“智造高地”为目标,走上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道路。

惠州“绿、富”共赢

作为广东省石化工业基地之一,大亚湾石化区蓝天白云常伴。

环大亚湾新区是惠州碳排放较集中的区域,但这里却萌生了全市首部《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低碳生态专项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碳规》”)。

正是在《碳规》的约束引导下,石化区节能减排技术在国际领先,碳强度将逐年下降,也初尝节能减排的“甜头”。未来一两年内,数百亿元的先进石化产能将陆续投产。

惠州不仅“绿、美”同框,还实现“绿、富”共赢。“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在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02%的情况下,GDP年均增长12%,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都跃升至全省前五位。

绿色循环发展留住了“惠州蓝”“惠州绿”。为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惠州市制定实施《惠州市“十三五”绿色清洁生产工作推行计划》,去年全年新增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备案企业45家,新认定清洁生产企业25家,通过复审换证12家。

一直以来,惠州市积极做好去产能、降成本的“减法”,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加法”,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此,惠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等扶持政策,从资金扶持、用地指标、规划报建、项目环评等方面,助力企业推动技术改造。

实施“互联网+”加快实现绿色制造

记者留意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制造业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对于惠州市企业而言,绿色制造意味着传统制造企业的一次改造升级的良机。特别是在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时候,绿色制造能够帮助企业节省能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突破跨国贸易技术壁垒等,为企业打开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惠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出。系列重点行动将“互联网+”先进制造放在首位,明确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实现惠州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方向转变。

在一般人眼里,做五金制品的公司,应该是一群工人抡起大锤小锤敲得“叮叮当当”乱响,但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会让您大吃一惊: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行……

2015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董事长陈万强力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经过初步测算,在减员30%的前提下,工作效率提升30%以上。自动化改造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优良率。

“互联网+”给惠州企业带来新变化,技术改造为企业带来新活力,正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化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田铁流

新闻推荐

今年起每月公布县区空气质量排名 惠州市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环保工作亮点纷呈力度将持续加大

整治后的市区青年河水清景美。(资料图片)连续2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过去五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截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