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每月公布县区空气质量排名 惠州市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环保工作亮点纷呈力度将持续加大

惠州日报 2017-02-22 10:09

整治后的市区青年河水清景美。 (资料图片)

连续2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过去五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截至今年1月底,2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开工整治,清理临时非法养殖场181家……近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记者在昨日下午召开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惠州市今年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按照 “一河一策”要求,继续推进79条污染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争取到今年底,全市河涌水质总体改善。

关键词 黑臭水体整治

成效

10条黑臭水体水质实现无黑臭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底,2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开工整治,开工率100%,共累计完成投资约10.8亿元 (含征拆费用),完成清淤疏浚约8.5万立方米,建设截污管网22.3公里,对121个排污口实施了截污,清理临时非法养殖场181家、生猪约2.4万头。

一年来的整治,主要是通过对沿岸排污口进行截污、查处企业的违法违规排放、清除河道周边的非法养殖场、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和水面漂浮物、对淤泥量大的河道进行清淤,并选择性地对河道进行生态处理,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提升。现已有妈庙河、沙墩头沥、梅湖沥、大湖溪沥、梧村河、河桥水、陈江河干流、甲子河(惠河高速桥下—甲子桥)、西坑河、马过渡河等10条黑臭水体水质实现无黑臭,黑臭水体消除率为37%,已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6年度消除30%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任务。

计划

引进国内外先进生态水质改善技术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市将建立健全“河长制”,细化责任分工,彻底解决工作中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各区政府(管委会)将把彻底清除各河道流域内的非法养殖场、规范合法养殖场排污管控和治理农、林业种植面源污染作为主攻方向,用猛力下猛药。切实加大河道周边工业企业排污管理力度,对违规违法偷排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水质改善技术,使整治进程全面提速,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27个水体整治任务。

同时,在今年底前,惠州市继续抓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按计划实现惠阳区的古屋水、横岭水,仲恺区的肋下河、水围河干流及支流、南塘河干流及支流、甲子河(甲子桥至金竹水闸)、金星河、甲子河(潼侨金竹水闸2条支流)和大亚湾区的响水河等9条黑臭水体的水质达到无黑臭的目标;推进惠城区的新民排渠、洛塘渠、陈塘河、高屈沥、莲塘沥、望江沥、冷水坑水、木沥河等8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关键词 环境质量

成效

连续9年省环保责任考核获评优秀

2016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7%,排名珠三角和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15个主要湖库水质保持稳定;全市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连续9年在省环保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以来,惠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下降,达标率稳步上升,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国前十、珠三角前列,“惠州蓝”享誉全国,成为惠州名片。与2013年相比,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11.8个百分点,主要考核指标PM10和PM2.5分别下降23.7%和28.9%。

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惠州市空气质量排名第三;省环保厅公布数据显示,在全省21个地市中,惠州市空气质量排名第六、珠三角第一。

计划

今年至少新建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惠州市保护环境力度将持续加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将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今年起每月公布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形成赶超氛围,让空气更好;落实扬尘污染控制属地责任,实施重大扬尘源在线监控管理,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切实降低城市扬尘污染。

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继续推进79条污染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争取到2017年底,全市河涌水质总体改善。

同时,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17年全市至少新建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一村一设施”,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赵丽霞 惠环宣

新闻推荐

全国空气质量十佳上月惠州位列第10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0%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环保部21日通报,1月我国一些地方发生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