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惠州市部分专家学者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实施“海绵行动”、振兴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对惠州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惠州市部分专家学者。他们认为,全会为惠州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专业思维
市委全会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而且也考验各级党组织的执政水平。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不仅是经济的总抓手,更为今后一个时期惠州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了总动能。”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邱国耀认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加强全面学习、系统把握的基础上,树立“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共同担当。接下来,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将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深入宣讲,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内容讲深讲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创新宣讲形式、载体和方法,让全市上下知晓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营造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将进一步夯实惠州经济发展基础
市委全会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补”,而且还要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力。
市委党校副教授潘彦平表示,目前国内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大家感受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时召开,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为未来惠州经济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接下来,通过实施“1+5”方案、开展“海绵行动”、推动“两港三网”建设,惠州将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市委党校经济建设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认为,全会针对惠州实际,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着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等具体措施和要求,为惠州市今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指明了方向。全会明确了惠州市经济工作的主线,主攻的方向就是供给侧,通过实施 “三去一降一补”、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推动质量强市建设等措施,为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提供强大动能。
统筹 本报记者戴建
采写 本报记者戴建 龚妍
新闻推荐
“时光飞逝,眨眼的功夫相册里已放满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翻开相册,第一张就是您在医院将安静睡着的我抱在怀里,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