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色彩:绿色化成最美底色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这是市区红花湖景区。
市民在市区西枝江畔晨练。
惠州西湖被誉为“苎萝西子”,质朴清纯而风姿绰约。
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是个“天然氧吧”。
广东“十大美丽海岸”巽寮湾。
市区东江两岸美景令人陶醉。
惠州市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守住青山赚到“金山”。
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是惠州“三大绿肾”之一。这是惠东稔山范和红树林湿地公园一角。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对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惠州,是至关重要的抉择。
“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依山伴湖与拥江抱海浑然天成、都市繁华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给出了明确答案。其中,“绿色化”尤其引人注目。
有着得天独厚自然禀赋的惠州,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海”“陆”“空”一个也没有少,打响“海陆空立体战”,为绿色惠州保驾护航,生态优势日益凸显。
海
赤砂湾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完成
2015年惠州市再获一块国字号金牌,获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如何把这块金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有务实担当之称的惠州,主动顺应人民群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新期待。
在抓紧制定分工方案的同时,重点海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也没落下,赤砂湾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顺利完成。
努力就会有回报。通过生态综合整治,赤砂湾变身为集海洋旅游、海洋保护、海洋科普教育与海洋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海岸。
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是惠州 “三大绿肾”之一,保护“绿肾”,惠州从不马虎。
2016年,考洲洋——— 罂公洲至赤岸区域海岸带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成功争取国家、省财政支持6000万元,已完成项目立项。
陆
2016年高标准建设森林村庄171个
每隔一段时间,惠州的微信朋友圈就会被惠州的美景霸屏,这其中少不了满城的绿意。类似的绿色生态“福利”,惠州市民获得不少。
种树人称种树是“种银行”。2015年,一场有“种银行”之称的行动——— 绿满家园在惠州拉开大幕。2016年,这场行动继续向纵深推进,建成了一批环村绿化带,高标准建设森林村庄171个。
备受市民关注的惠州植物园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成过半,有望在2017年年底完工,2018年元旦建成开园。
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成效明显:2012年以来,新增生态景观林带864.44公里、森林碳汇造林53.05万亩,新建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45个,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62.42%。
满城绿色把惠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渲染得更为厚重。
有游客感慨,惠州就是绿色的代言人。这话一点不假:中国社科院在2016年9月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显示,惠州的城市健康等级在全国284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前不久发布的《广东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研究报告》显示,惠州以837分位居全省首位,成为广东绿色发展指数最高的城市。
空
8大行动呵护“惠州蓝”
“惠州蓝”是惠州市的金字招牌,惠州空气质量到底有多好?
2016年前11月惠州市空气质量全国第三,11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空气质量珠三角第一。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惠州蓝”有先天的优势,但为了守住它,惠州也使出了“洪荒之力”。
成就“惠州蓝”不得不提八大专项行动,包括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泥头车治理、道路冲洗降尘、公路扬尘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工业废气污染整治、垃圾焚烧污染整治等。
2016年,电厂、化工厂低排放改造也有了突破性进展:12月初,平海电厂1台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基本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破坏生态,要付代价;顺应生态,可得差价:过去五年,在环保否决率超过10%的情况下,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年均增长17%。
实现绿色发展靠理念,靠制度,靠市场,但最终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绿色化”目标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才能有美丽的惠州,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有永续发展。 本报记者黄晓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王建桥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昨日上午,“广东省葛洪中医药研究院成立暨惠州市第二届膏方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