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搭骨架花样格外多 博罗县柏塘镇柏市村茜塘围传统花灯别具一格
又一个客人订的花灯做好了。
大的花灯有两米多高。
茜塘围的花灯用白芒杆做骨架。
因为做花灯,手指伤痕累累。
刻印模。
制作花朵装饰是个细致活。
日前,博罗县柏塘镇柏市村茜塘围村民小组村民朱仕林正在院子里制作花灯。“这些都是人家已经预订好,过年等着要用的,我必须赶出来,不能耽误了。”有客人来访,朱仕林一边应答着,一边仍忙乎着手中的活计。
起早贪黑,三四天才能做好一个花灯
朱仕林今年60岁,他从10多岁起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制作花灯,长大后也一直没有丢下这门老手艺。每年11月到春节前这段时间,他每天要忙的事情,主要就是做花灯。
做花灯是纯粹的手工活,也是个快不来的细致活。做骨架用的白芒杆要到山里去砍,各种精巧的图案先得画出来,然后裁剪,有些还要刻印模。光剪图案用到的小刀和锉子就有10多种。
“我当主,老伴给打帮手,起早贪黑,也得三四天才能做出一个来,一季也就能做五六十个的样子。”朱仕林说。他虽然已是非常熟练的老师傅了,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还是缠满了隔离伤口的纱布。
花灯样式造型多种多样
据了解,龙门县永汉镇、龙城街道以及博罗县横河镇等地也有制作花灯的传统,但茜塘围的花灯别具一格。这里花灯的骨架不是常用的竹片,而是一种叫白芒的野草。连接材料也不是铁丝、铝丝,全用牙签一样细小的竹签子,一盏灯就要用400多根。灯上装饰寓意吉祥的图案,花样也格外多。
茜塘围花灯从上到下基本分成牌楼、主体和灯裙3大部分,细部构造颇为复杂,包括横额、匾额、对里、彩门等等。尺寸一般高1米、直径80厘米左右,大的则有2米多高。正式上灯时,花灯内部油灯通明,四周灯带飘舞,非常漂亮。
花灯的样式造型也多种多样,分别叫公灯、走马灯、六门灯、八门灯、伯公灯、土地灯等不同的名字。做灯的师傅会把各种款式拍成图册,由客人喜欢哪个就选哪个订做。记者留意到,其中有一款灯,主体由300多朵不同颜色的纸花扎成,可谓名副其实的花灯,那是茜塘围元宵节巡游专用的,不对外出售。
盼挖掘整理花灯习俗列入非遗
过年在祖祠上灯,是惠州客家人普遍的风俗,而茜塘围花灯的由来,还有段特别的历史。原来200多年前,林氏、朱氏、谢氏三家人最先迁居于此,三家人结拜成异性兄弟,齐心协力开荒种地建房修路,茜塘围由此开村。为纪念和延续这种珍贵情谊,遂约定每年元宵开展花灯巡游。
“所以,花灯制作在茜塘围也形成了风气,鼎盛时几乎家家都会。但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少了,村里会做的师傅只有9人了,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年轻人都改行做别的去了。”朱仕林说。
对于承载了村庄发展史和祖先感情的花灯手艺,朱仕林心里十分不舍。他盼望相关部门能对村里的花灯习俗进行挖掘整理,将其列为“非遗”项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文/图 本报记者罗孝宗 魏云鹤
新闻推荐
老夫妻住房雨天漏水志愿者筹资帮建新屋 博罗县博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出钱出力,帮吴永乐夫妻渡难关
▲吴永乐细心照顾患病多年的老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拆旧房建新房了。“你不用顾虑了,我们很快有新房子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