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山花奖作品 快看看亮点 广东民博会惠州281件作品参展
余小伦申报山花奖的作品《唯心造》。
庄俊敏创作的泥塑作品《荷花》。
近日,2016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九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下简称民博会)在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24个省份的民间工艺精品参展,种类涵盖10大类近50个品种。惠州市有26位工艺家共281件作品参加展出,其中37件作品分别申报山花奖、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奖和第九届广东省民间工艺青年精品奖。市民协专门组织了50名会员前往参观。
簸箕上“泼”泥,国画和泥塑相结合
山花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评定,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惠州市有多位民协会员的作品在山花奖的初评展区展出。
“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庄俊敏,在山花奖初评展区展出其创作的泥塑作品 《荷花》,这是她采用国画大写意的手法创作的一幅水墨画。庄俊敏说,用国画元素和泥塑的手法结合起来创作泥塑作品,是她很早就有的想法。
庄俊敏从小就喜欢画国画,后来又迷上泥塑,多年来潜心钻研泥塑,结合灰雕艺术手法,创新推出泥塑画。她思考了多年,经过多种尝试,这次为了申报山花奖,她大胆地进行了创作。她将不同颜色的泥混杂在一起,选择了一个很有中国元素的簸箕作为“画布”,在簸箕上将泥一拨一拨地“泼”在簸箕上,进行大写意创作。荷花和小鸟又采用了工笔画的手法,把小鸟和荷花的细节呈现出来。有人提出她创作这件《荷花》作品中的荷花为何是灰色、黑色,而不是绿色。庄俊敏表示,她把荷叶做成黑色灰色,是为了呈现出一种水墨浓淡的感觉,她还在荷叶中放进了一些青花的颜色,让整件作品更加有立体感。
自己研发釉料创作花瓶
“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余小伦这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唯心造》申报了山花奖,这是一个有着石榴、小鸟图案的花瓶。余小伦表示,这件作品是用惠州当地的材料加上自己研发的釉料入瓷创作的。
除了《唯心造》之外,余小伦还有多件作品在民博会展出。其中的“半刀泥”西湖景色茶具作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关注。粗看去,这个白色的茶杯很不起眼。但灯光照在杯子内部时,杯壁上就会呈现出一幅山水画:一座山上有一宝塔,山下有一座5孔的拱桥,旁边还有一只鹅。杯子边转动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整个杯子就是一幅惠州西湖全景图。
“半刀泥”是指陶瓷在生坯没烧时,用纯熟的刀法刻出心中的图饰,用瓷的透光性体现出刻出的立体图饰。这种技艺也是东平窑传统的技艺,也是青瓷独有的装饰技艺。创作时,就是控制力度去完成,出来效果达到大一点力就会破的感觉。余小伦先后修改了9次,才将用这种传统技艺的作品创作出来。
半年多烧制了百余件作品挑出20件参展
市民协会员傅颖喆申报山花奖的作品是一套20件的系列作品《梵高与陶瓷有个约会》。这个系列彩瓷作品,都是根据梵高有关花的油画作品来创作的。
傅颖喆表示,这一系列花卉,是传统陶瓷与油画相结合的作品。普通的彩瓷,画面多是花鸟鱼虫,摸上去也是平面的,她的这套系列作品,摸上去是立体的,而且色彩斑斓。她是根据梵高的油画,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审美,并综合彩瓷的技法进行了再创作。
由于画好后要烧制,只有烧制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才能选用。为了创作和烧制这20件作品,傅颖喆忙碌了半年,一边烧制一边创作。一些作品烧制后效果不理想,只能重新创作烧制。有时烧制出现了问题,只能废弃。半年多的时间,傅颖喆烧制了100多件作品,才挑选出这20件成品来参展。
市民协会员黄卫平、邹红梅根据龙门农民画创作的服饰作品《美衣美人美如画》和“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毛国忠的作品《达摩渡江》以及多幅龙门农民画也申报了山花奖,作品得到了专家们和观众的好评。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建议尽快开通惠州机场国际航线 人大代表在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为惠州发展献计献策
市人大代表在分组讨论中畅所欲言。本报记者王建桥摄昨日,参加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