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政企合作建金融创新中心 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围绕惠州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中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培育扶持惠州金融创新中心、加强市区交通综合研判、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昨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等继续开展分组讨论,围绕惠州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建言献策。
经济
惠州具备建设金融创新中心基础条件
“健康的肌体离不开血液的滋养,强大的金融造血功能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市政协委员王洪轮建议,惠州在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建议培育扶持惠州金融创新中心,助力惠州经济转型升级。
王洪轮说,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不断增强的十年。相信金融创新中心的建立,必将为惠州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保障。惠州建设金融创新中心的时机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建议政府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建惠州金融创新中心,通过配套政策、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尽快形成惠州的金融创新示范区并向全市推广,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融合。
“2016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27.06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9.98亿千瓦时,约占总用电量的70%。”市政协委员余文奇说,从用电结构上看,惠州市工业用电比例太高,第三产业用电比例较低。他认为,惠州要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就要在产业结构上多做文章,提高第三产业比例。
市政协委员费霞建议,多关心渔村渔民转产转业。“我们的海洋经济、滨海旅游都发展起来了,但不少渔村渔民还停留在传统的作业模式,如何引导他们转产转业,需要深入探索和考虑。”费霞说。
交通
要关注老旧片区的“小交通”
市政协委员廖新东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重要方面,要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既要关注“大交通”,也要关注群众家门口、特别是老旧片区的“小交通”。
“以河南岸街道的螺子湖片区为例,这里曾经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交通很拥堵。但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已经大有改观。”廖新东认为,一系列社会治理的举措,虽然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出行带来的便利,但也留下了一些交通"后遗症"。原先为了疏导交通而设立的人行隔离护栏,如今随着区域内道路实行单向循环行驶管理的调整,已经变成了影响群众生活的“围墙”,对临街店铺的经营造成了影响。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当地交通情况和商铺布局进行综合研判,有针对性地拆除部分街道的行人隔离护栏,方便当地群众。
生态
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力度
市政协委员涂强认为,未来,绿色、山水、生态将是惠州一块出色的名片。希望惠州今后进一步完善交通、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制作一批优质的惠州宣传片,让更多人了解惠州,吸引他们到惠州生活旅游。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美丽海湾、银色岸滩、生态海岛等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此,费霞建议,大亚湾的开发和保护同等重要,希望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力度。同时,加大对大亚湾区跨界河涌综合整治,保护大亚湾区水质。
文化可在学校增设本地历史兴趣课
市政协委员黄武鹏建议,惠州市可在移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城市历史文化宣传,如在政府门户网、本地主流网站、APP、公众传媒上开设本地历史的专栏,学校增设本地历史兴趣课等,让惠州市不同群体都有机会了解惠州历史,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政协委员欧阳秋明建议,通过互联网加大对惠州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他认为,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希望今后能重视运用互联网,把惠州的绿水青山宣传出去。
市政协委员温一帆建议,可将惠州体育与旅游、文化、医疗等方面融合发展,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把惠州的山水联系在一起,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增加户外体育设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市政协委员毛少琼建议,以政府名义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家庭有一个好的起点。
医疗
加大力度引进产科儿科高级人才
市政协委员许汉标建议,针对“二孩生育潮”和惠州市产科力量不足的现状,对照健康惠州建设的要求,惠州市应加大力度引进产、儿科高级人才。可参照深圳和东莞的做法,开通无障碍引入人才渠道,按编制按岗位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保障高级人才的住房、配偶工作,提高产科、儿科的诊治能力。
市政协委员张承权建议,目前惠州约有2000家健康产业类企业,希望政府把惠州健康产业企业扶持起来,建设健康产业园,推动健康惠州建设。
统筹 本报记者董智媛
采写 本报记者董智媛 潘高耸龚 妍 程秋伊
新闻推荐
惠州可建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 代表委员围绕“依托赣深高铁对标深圳加快惠州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市两会期间,如何依托赣深高铁对标深圳加快惠州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市人大代表何玉兰表示,赣深高铁将成为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