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超九成居民有电子健康档案 人大代表与卫计医疗部门单位负责人就推进基层医改进行交流
完成标准化改造的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卫生站。 资料图片
在日前举行的以“共建卫生强市 共享健康惠州”为主题的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与人大代表面对面”节目中,市人大代表文小红、冯娟,市卫计局局长许岸高,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马显力就推进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进行交流。
现状
享受政府补助村卫生站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为进一步推进惠州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从2011年开始,惠州市开始全面实施“健康惠州”工程,从各个方面加快推进“健康惠州”建设。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惠州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收入5824.38万元,累计为群众减少医药费用2436.91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关乎居民的幸福感。为此,惠州大力推进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新建村卫生站281间、在建248间,位于全省前列。此外,落实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机制,开展卫生支农活动等,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药难买、药价高,是以往基层医疗服务的短板。目前,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善,全市享受政府补助的村卫生站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实行100%零差率销售。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基本完成市中心人民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和市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工程、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第四人民医院扩建或迁建工程,实现每千名人口病床数4.6张,位列全省第4。建成全国第2个、全省第1个国际绩优急救中心。
建议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目前来看,不少百姓在就医时舍近求远,致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文小红说,群众都希望基层医院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完善医疗设施,实现小病就诊在基层,康复保健在基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何到基层医院看病难?马显力说,基层医疗建设底子薄,主要存在硬件建设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强、基本药品目录的药物品种不足以及社保报销政策不利于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文小红建议,市卫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人才建设、薪酬待遇、分级诊疗、医保政策、信息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议关注惠州市中医事业发展,特别是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同时,惠州要以举办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为契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基层中医服务模式。在建设 “健康惠州”方面,冯娟建议,惠州市应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定期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普及医学常识。
举措
实施“6+4+2”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许岸高表示,去年,市卫计局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议案》办理为抓手,制定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提出用3年的时间实施“6+4+2”建设工程(落实六大核心任务,推动四项重点建设,培育打造两大特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短板。2016年,市里制定出台系列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制度文件,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费及设备投入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保障。对此,许岸高介绍,去年,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下达19165.32万元,累计为惠州市425.12万城乡居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45%。省、市、县投入528.06万元推进6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扫尾工程,投入3355.7万元用于全市73间乡镇卫生院275台 “五个一”设备采购,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5290万元建设的529间政府提供房屋的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已全部开工。
惠州市还不断加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全市已完成66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标准化建设,村级卫生室1331间中能提供中医服务的有1155间,占村级卫生室86.7%。
同时,惠州市医保待遇逐年提高。去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5元,高于省规定的每人每年420元的水平。
未来,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惠州”这一目标,惠州市将大力推进健康惠州“十大工程”、医疗重心向基层下沉、中医药发展、卫生计生整合、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融合,加快“健康惠州”建设。
本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高血压患者当心突发胸剧痛 医生:胸痛或因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破裂致死率极高
控制好血压是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关键。本报采集2016年12月27日,一名52岁的男子因胸痛到惠州市某综合医院急诊,经CT血管造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