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和美网格”创新社会治理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惠州日报 2017-01-10 12:27

“和美网格”试点创建工作密切了城管队员与群众的关系。本报记者程秋伊 摄

日前,市区江北街道碧水湾小区路边的地面出现一个大坑。“以前这样的情况要一天才能弄明白施工单位,现在只需要在微信群里问一声就知道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江北执法队队员钟维说,“"和美网格"试点工作开展后,类似的问题不需要再辗转询问相关部门,方便了不少。”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李箫认为,惠州城市管理也应创新执法行为与方式。2016年,该局在一线基层执法队首次提出创建“和美网格”的设想,升级网格化管理。

30多个部门单位联动治理城市问题

去年7月底开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市区江北、桥西、西湖、河南岸4个一线执法队开展“和美网格”试点工作。2016年12月初,该局在城区各辖区执法队增加了16个网格。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江北执法队是“和美网格”的试点之一。试点覆盖范围包括惠州大道以西、文昌一路以南、南至东江公园、西至惠州大桥引桥所形成的闭环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江北执法队队长曾国旺告诉记者,该队与30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和美网格”工作微信群,还协调了江北街道办事处在文昌社区居委会设置“和美网格”工作室,鼓励和发动共建共治。同时,创立“五步工作法”,规范城管队员执法礼仪,确保文明执法。“现在发现问题,只要拍照上传至群内,相关部门便立即派出网格内相关人员处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曾国旺说。

智能终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在“和美网格”试点创建工作上,数字城管系统在已建成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开发“和美网格”智能终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一台平板电脑、一部便携式打印机,这就是钟维上街执法时的全部装备。平板电脑上记录了商户的相关信息、执法队员所走访的商户记录、队员行走步数等信息,方便队员在执法时查询、记录。便携式打印机则方便执法队员现场办案。

“通过这些装备,每一次现场执法都将由双方见证录入系统,实现"三教而罚"(对商户违规违法行为劝导3次不改正的才进行处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2319指挥中心主任、数字城管系统负责人高陈首介绍,这就避免了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某些商户企图逃避处罚,谎称第一次受到劝导的现象。

此外,为丰富、完善信息数据库,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还对市区户外广告招牌、建筑工地、燃气站点、管理服务对象和主体的信息等重点部件信息再次进行普查。据统计,目前在江北、桥西、西湖、河南岸划分的4个 “和美网格”试点总面积达2.4549平方公里,含沿街商户929户。目前,试点商户相关信息已基本采集完毕。

建立扁平化管理平台鼓励社区参与共治

“"和美网格"建设是希望以社会治理的理念,联动相关部门,在基层执法队伍建立一套与城市治理职能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能动机制和扁平化的管理平台。同时,提高社区群众、志愿者、社会机构参与社区管理意识,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李箫介绍。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如何发挥社区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作用?“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有商铺存在跨门店经营行为,除进行规劝教育外,还将该违章行为拍照上传至群里,交由治理公约成员共同督促整改,提高规劝整改效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河南岸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在试点创建过程中,该队与辖区内约230多家商户签订了《“和美网格”街道商户自治公约》,并动员商户加入“治理公约业主微信群”。

开展“和美网格”试点工作,不仅推进了城市管理和执法法治化,也使网格区域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局面。城市治理参与者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援、相互理解的“人和事美”状态。李箫透露:“接下来,我们将形成具体的工作机制,争取今年在全市范围推广。”本报记者程秋伊

相关链接

什么是“和美网格”?

“和美网格”,是对现有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使网格区域内形成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局面,使各城市治理参与者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援、相互理解的“人和事美”状态,使各项城市管理问题得到更加快捷有效的处置,使市民对城管工作更加理解认同。

其本质仍然是网格化管理责任制。 (秋伊)

新闻推荐

应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 农工党惠州市委会献计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

惠州市一些企业采用自动化设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资料图片如何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如何培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