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幅作品再现当年苏东坡生活 刘克宁《问墨苏东坡》中国画展江苏徐州展出
刘克宁的东坡诗意画《赏荔图》。
墨色勾勒苏东坡昔日生活场景,再现一代文豪魅力。日前,画家刘克宁《问墨苏东坡》中国画展在江苏徐州首次亮相,一时间,成为徐州书画圈热议之事。跃然于纸上的东坡形象,给徐州市民久久回味。
《问墨苏东坡》2015年在惠州首展,徐州为第2次展出
《问墨苏东坡》徐州展在江苏省徐州市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规模宏大,现场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布置了200多幅作品。据了解,这是继2015年11月21日《问墨苏东坡》中国画展惠州首展后的第二次展出,也是刘克宁《问墨苏东坡》巡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有些作品为首次亮相,如4米多长的《苏东坡徐州抗洪图》和近3米长的《雪龙山放鹤图》。作品笔墨鲜活、形象生动、风格独特,坡公神情跃然于纸上。画中的苏东坡纶巾长髯,或会友,或泛舟,或饮茶、对弈评棋、击舟而歌,或呼朋唤友歌以咏志,或在居所品茗静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展览期间,观众络绎不绝,有广东、香港、安徽、四川、新疆、南京的收藏爱好者专程赶到现场参加开幕活动。据统计,当天有近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刘克宁现兼惠州画院艺术顾问
刘克宁说,能以画笔去表现千年历史沧桑中鲜活可敬、栩栩如生的伟大灵魂,是他作为一个画家值得骄傲的事情。刘克宁擅长人物,兼习山水花鸟。一度从事文学编辑的工作经历,令他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他也被评价为“今日画坛集全力画一人,以课题形式研究、表现苏东坡的第一人”。
和千年以前的苏东坡四处迁徙一样,刘克宁也是走南闯北,沿着当年东坡的人生道路一路走来。在苏东坡的故乡四川度过了童年时期,在江苏徐州苏东坡抗洪留下的 “黄楼”边度过了少年时期,因工作关系又到了东坡被贬的岭南名城惠州(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惠州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中心主任,现兼惠州画院艺术顾问),至今惠州飞鹅岭还留有刘克宁当年的墨迹。
相同的生活轨迹,冥冥中刘克宁对苏东坡从心底里产生崇敬和喜爱,随之走上以毕生全力描绘苏东坡的道路。对他来说,当他用身心与画笔创作苏东坡画作时,也即是与苏东坡进行问墨形式的精神对话,因此观众会看到,这些倾注刘克宁感情和思想的画作,描绘的是苏东坡日常为官的生活,力透纸背,而画作背后展现出苏东坡的思想抱负、信念和才华。
刘克宁以他的深情之笔、用他的才华把苏东坡画活了,使千年以前的苏东坡形象跃然于纸上。这些作品贯穿了苏东坡坎坷磨难的一生,但并未影响他的生活、没影响他对百姓的喜爱,反而更趋淡泊放达,他的慈悲旷远的心态,将自己的善良和功绩深深地印在中华大地上。
——— 中国画学会常务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
画人物画需要造型,只有过了造型关,才能谈笔墨,而刘克宁的人物,无论是西部人物还是岭南人物,或是今天展现的苏东坡历史人物,其造型和笔墨已进入化境,流畅的线条、雅韵的墨彩,如春风润物般流淌画间纸上,线条自如而浪漫、设色淡雅而入时,幅幅都是可以入心之作,可以看见画家诗样的创作情怀。
——— 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罗杨
最受启发的是刘克宁画作的意蕴,这是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生追求的体现,画中的苏东坡或喜或怒,性格鲜明,一代文豪、济世杰才,其曲折动魄的人生经历在画家笔下成为一曲奔放的交响乐章,展现于世人。———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宁
文/图 本报记者黄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冯惠玲)2017年春运今日开始,记者从惠州机场获悉,截至1月10日,惠州至上海、杭州、济南、西安等航线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