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患者修复乳房更抚慰心灵 廖瑜玲
廖瑜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年龄:38岁
科室:乳腺外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13年
“妈妈是我们县城小有名气的医生,每个找她的人都以尊敬的态度对妈妈,这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崇拜。”从小在医院宿舍长大的廖瑜玲,在妈妈的影响下,将医生这个职业定为终生事业。
2003年离开医学院的大门,廖瑜玲就来到惠州,成为乳房健康的守护者。10余年的职业生涯,她见证了无数的病友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重获健康与新生。她说,“她们战胜疾病的那份信心和勇气,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每年独立完成手术600余例
2003年,刚毕业的廖瑜玲带着憧憬走进医院,投入正式工作中。此时她才发现,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背后是辛苦与劳累。手术一台接着一台,值班一天接着一天,医生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曾经有多次值班24小时后再完成第二天12小时工作,连续30多个小时不休息,找个角落靠着就能睡着!”
但喜爱这个职业的廖瑜玲并没有因为辛苦而却步。在13年的从医生生涯中,她不断学习进取,多次到国内外医院学习专业新技术新理念,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新动态。如今她每年独立完成手术600余例,独立完成乳腺癌根治术100多例,用身经百战来形容名副其实。作为乳腺外科的骨干医生,她擅长乳腺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乳头溢液的诊治,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各种手术及治疗操作,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
2007年,廖瑜玲主持广东省卫生厅科研立项《惠州市女性乳腺癌相关因素研究》,2011年主持惠州市科技局立项《乳腺癌高危人群研究》,目前已发表文章3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主持惠州市科技局立项《影响惠州地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析》。
建乳腺癌病友会帮助患者找回自信
10年前,30岁的小张被确诊乳腺癌,原本社会活动丰富的她在患病半个月后,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接任何电话,也不肯与朋友沟通。在廖瑜玲的多次心理引导下,小张终于放下心理包袱,也渐渐恢复了自信。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比身体治疗更重要。”廖瑜玲发现,由于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器官,许多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失去自信,长时间都自我封闭,不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严重者还患上的抑郁症。为此,2014年她牵头成立惠州市首个乳腺癌病友会,举行了多次公益活动,向社会普及乳腺疾病的防治知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让患者重塑自我,回归家庭和社会,并让更多的社会慈善人士去关心和帮助这个集体。
如今,小张仍像以往那样仍旧快乐的生活着,她也是乳腺癌病友会的成员,会定期来到医院,志愿为新病人做榜样、疏导心理。廖瑜玲说,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病人越来越多,她希望乳腺癌病友会发挥强大功能,普及预防与自我检测知识,呼吁社会关注并帮助患者早日是回归家庭。
本报记者王子轩 实习记者李思琦
新闻推荐
加强新委员培训 切实提高履职水平 黄雁行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提出
本报广州专电(特派记者董智媛通讯员王丹)昨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审议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