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客家人年俗趣谈 □黄小文

惠州日报 2017-01-22 11:45

惠阳客家人数百年来居住在东江流域 (包括西枝江支流淡水河流域)一带,他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原风俗,融合东江和西枝江流域原有的民俗,形成许多民俗古俗,其中过年习俗就是比较独特的一个,体现了惠阳客家人过年的特色,也由此传下许多有趣的故事。

“年二十四入年价,讲好话。”在惠阳永湖、良井、镇隆、新圩、秋长等大部分农村,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入年价”。这天一到,预示着拉开“过年”序幕了。家里老人会严肃告诫小孩子从当天起遇到人要讲“吉言”,人们相见要“讲好话”,特别忌讳“死”之类不好听的话。有时小孩子不小心讲了个“死”字,老人家听到了,便会叫这个小孩朝地上吐口水,再说一句:“细佬仔唔识性,莫怪莫怪。”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是送灶君上天奏事之日。惠阳客家人把灶君叫做“灶炉阿公”。当天,家家户户在灶炉阿公神位前烧香、点烛,摆茶果恭送灶炉阿公上天,祈望灶炉阿公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代为本宅祈求赐福,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前,再请灶炉阿公下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讲的就是灶炉阿公。

惠阳客家人还有 “年二十四洗邋遢”的风俗。当天各家各户大搞卫生,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们也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寓意洗走过去一年的晦气,以全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但淡水老街的街坊可能年关忙于做生意的原因,习惯“年二十八洗邋遢”。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是廿九日)为“除夕”,惠阳客家人叫“年三十晚”。这天一大早,各家各户贴门神、春联,宰鸡杀鸭,午时过后,就有人家点烛烧香、祭拜天地祖宗了。在我的老家永湖农村,还有年三十晚和大年初二拜祖拜得越早越好的传统。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要洗“大吉水”、穿新衣服,晚饭后家里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家家户户点长明灯,点至年初三,日夜不熄。这一天,人人忌说不吉利的话。

洗“大吉水”是过年一个很庄重的仪式,无论男女老少,过年必洗“大吉水”。意指洗走过去一年的晦气,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大吉水”是在清水中放入柏树枝、松枝和桔子皮等,煮沸出味就可以了。

除夕半夜十二时(即正月初一零时),各家各户大放鞭炮,迎新送旧,迎接新年来临,这个仪式叫“接新年”。

大年初一,惠阳客家人习惯吃素。菜肴多为粉丝、红枣、腐竹、青菜等。原来午饭、晚餐都吃,现在有些地方仅在午餐吃素,晚饭就改吃荤菜了。当天忌送钱物给别人,也忌向家人、外人讨钱物,忌骂人、打人,忌说不吉利话,忌打烂器物,忌扫地。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家家户户凌晨开始宰杀三鸟,一大早就有人家祭拜天神、奉祖先。中午吃过开年饭后,亲友、邻居串门贺年,给小辈们送“利是”(红包),有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就告别家人出门上班去了。这一天忌扫地、打人、骂人、说不吉利话。

年初三,俗称“送穷日”。清早,家家户户将大年三十晚以来的垃圾扫出门外。从前,这一天忌探亲访友,如果有人上门,主人家即使口里不说,内心也会怪客人不懂过年规矩、没礼貌,但现在已不太讲究了。

年初四,是传统的探亲日。外嫁的女儿这一天要携儿带夫回娘家探亲。“油麻茶,葱仔赞,阿姨唔来涯唔惯;领情呀,娘家美食值得叹(指享用)!”这一首打油诗,讲的是惠阳淡水风俗之一、春节期间请亲朋戚友吃油麻茶的。这一天,外嫁的女儿“转妹家”了,同村外嫁的姊妹也回来了,舅娘阿姨齐聚一堂,大家就一齐做油麻茶吃。制作油麻茶时,先将主料芝麻炒香擂烂成粉,分装在碗上,再加入炒熟的花生米、虾皮、香菜、盐作调料,再用滚水(开水)冲成茶即可食用。还可再以韭菜、葱、爆米花、米饼、印粄、艾包等杂烩点心佐食,风味宜人,还有强身健体功效。过年时节主客共吃上几碗油麻茶,边食边聊,相谈甚欢。

年初五,“出年价”。意即到了这一天,年过完了,新年的许多禁忌也不用讲了。“吃完年饭讲耕田”,村里勤快的人牵牛扛犁去田里犁地,开始做春耕农活了。但新年气氛还在,直至元宵节。

随着时代变迁、移风易俗,惠阳客家人的许多过年传统做法已简化或不太讲究了,但它们毕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传承和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认真研究、学习和传承。

新闻推荐

出动2万人次警力保春节平安 惠阳区春节期间辖区治安大局稳定节日气氛祥和

春节期间,惠阳区公安分局全体民警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保证每天三分之二警力在岗在位,巡防压案。惠阳区未发生影响恶劣的刑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