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入住养老院困境咋破? 受传统观念等原因影响,不少人对养老院存抵触心理
▲社会爱心人士在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与老人们互动游戏,度过温情好时光。
在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老人们的房间十分宽敞,设施较齐全。
不少上了年纪的父母在与子女争吵后会唠叨“嫌我麻烦就把我送进养老院吧”。但是有的人在说这句话时内心却在呐喊“我宁愿自己一个人住,千万不要把我送入养老院”。养老院为啥成了一些老人不想去的地方?惠州市的养老机构情况如何?如何才能转变老人的传统观念?
一些老人为啥不愿住养老院?
不少老人都有儿孙绕膝情结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是很多人晚年生活的愿景。家住南坛的彭伯就是这番想法,两年前,他的老伴去世,随后他搬去儿子儿媳家住。每个周末,女儿一家也到家里探望他,吃个午饭或晚饭,一大家子每周相聚一次。有时候彭伯给8岁的孙子讲讲他年轻时的故事,觉得很开心。彭伯一直希望有儿女的陪伴,一同分享他们的苦乐,看着后代茁壮成长。有彭伯这种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养老院的服务再好,跟快乐的居家养老有落差。
放不下“养儿防老”观念
也有些老人有 “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尽管在家里过得并不舒坦,却不愿进养老院。梁先生的母亲王阿姨就是这样。王阿姨的老伴去世多年,自身也有些老年病,她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儿子经常出差在外,儿媳工作也比较繁忙,家里还有个4岁的孙子,大伙都没有过多时间照料王阿姨。生活上的琐事造成了王阿姨对儿子儿媳有诸多不满,家里低迷的氛围让梁先生苦恼不已。后来得知有同事将老人送到了一家还挺不错的养老院,梁先生也试着向母亲提出这个想法。不料却惹怒了母亲:“我生你养你,现在把我送养老院是什么意思啊?”不知道如何解释的梁先生只好放弃这个想法。
认为养老院环境相对封闭不自由
“一般养老院是禁止老人随便外出的,外人也不得随便入内,基本与外面的社区生活所隔离,这种不自由的日子我可不想要。”市老年大学的梁叔自老伴去世,大部分时间都与自己的兴趣为伴,有时候还去丰渚园里散散步。对梁叔来说,学校里上课有同学,不会感到寂寞,也不麻烦工作繁忙的子女。梁叔认为,养老院的封闭环境会改变他的生活习惯,所以宁可“孤家寡人”也不愿到养老院。
记者采访时发现,部分老人对养老院存在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如果住在养老院这样的环境里,没毛病也会待出毛病来吧?
此外,养老院内病房式的管理也让不少老人对养老院没有太大的好感。家住东湖花园的陈阿姨说:“即便在非常高档的养老院,也是房间挨着房间,与医院里的病房并无多大区别。住进去后,感觉自己就像住在病房里,真的感觉与世隔绝。”
年轻人怎么看待入住养老院?
送老人去养老院怕背负不孝骂名
生活中,有一些子女担心把父母送养老院,会遭来不孝的骂名。46岁的郑先生曾因为父母提出过想到养老院养老的想法而百思不得其解。“买了套房给他们,难道是住得不好吗,还是我做得不够好?”郑先生并不希望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在他看来父母前半辈子过得苦,现在应该让他们好好享清福。“生活好了就把他们送到养老院,我不成了白眼狼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子女不管不顾的老人才会住养老院,我不想被说闲话。”
担心老人在养老院得不到照顾
“并不是孝与不孝的问题,就是担心不在眼前,父母得不到好的照顾。”工作已有五六年的王梅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脾气会变得古怪,身体上有点小毛病心情就容易烦躁,他人真的能做到细致地照顾吗?在她看来,自己有天也会老去,到时自己也不希望入住养老院。
26岁的市民林应双表示:“且不说一些私人养老院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没有娱乐生活。主要是缺乏归属感,即便做得再好,也很难有老人心里真正把养老院当家吧。”
只要有周到服务和丰富活动,住养老院也快乐
“在家有在家的好处,养老院也有养老院的好处。”网友“MR.菜”认为,住哪里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具体情况,到底怎么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前提是一定要对老人真正爱护,知寒问暖,而不要只做门面功夫。
“住养老院有什么不好呢?”网友“橘砂”表示,养老院不仅可享受到很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还有许多文体设施可供老人休闲健身娱乐,有棋牌室、书法课、绘画展等活动。“待我们年轻一辈老去的时候,养老院会更加完善,活动也会更多,比如可能还会增设烘培坊、瑜伽课、刺绣活、咖啡馆、健身房、户外运动场等等,这些完善一定是根据一代人需求、兴趣而定的。”网友“橘砂”还建议,当地的老年大学也可以在公立养老院开设分校课堂,让老人们在一起学习娱乐,经历的不同也使老人之间有忆不完的旧事、聊不完的家常,这样会比居家养老更有趣。
养老院条件设施如何?
大部分养老机构床位充裕,有的设施完备有的条件待改善
日前,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养老机构,发现综合条件略有不一,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居住环境、设施配备等方面。
在桥东片区一家位于小巷的托老院,记者看到昏暗的上下两层老式居民楼被木板间隔成十多个小房间,房间的床铺基本是约90厘米宽的小床。木头隔板约2米高,但并未完全将房间密闭隔开,因此木板旁的两“邻居”难免受到相互干扰。护工陈阿姨告诉记者,目前每层楼里居住了10位左右老人,单人房和双人房都已经住满了,只剩一间4人房有床位,入住率还是蛮高的。
在市区河南岸另一家私立养老院里,情况有所不同。一栋三层楼的楼房窗明几净,十多位老人正在一楼的公共区域聊天。沿着干净的过道,记者看到一层楼有10余间房,每间房均是双人间,每间房配备了冷暖气、电视机、热水器等。据了解,该养老院今年4月修建好,考虑到老年人腿脚、眼神不好的因素,院内空地地面特意平整过,还安置了户外运动设施。目前,该私人养老院入住了24位老人,还有不少床位剩余。
相比部分私人养老机构,位于惠城区古塘坳激流坑片区的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规模要大许多。走进老人们的住宿大楼,迎面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整洁的过道里安装着不锈钢长条扶手、楼梯墙角贴上花草图案、房门上贴着喜庆的福字……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老人们的房间面积为33平方米,每个房内都配置有呼叫应急系统、独立卫生间、阳台、衣柜、电视机、空调、风扇、储物柜、床及床上用品。在卫生间里,洗脸台、马桶、洗浴区都装有扶手。此外,在文化娱乐楼,还配备了图书馆、上网室、美术室、书法室、老年大学教室等。“目前福利中心一期共有400个床位,其中100个为保障型床位,300个为有偿型床位,待明年二期建设好,床位预计将达到800张左右。”工作人员说,目前入住率大概是50%,床位比较充足。
依房间条件、老人需护理程度等价格有所不同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私人养老机构的入住条件如下:无传染病、精神病,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老人自愿且家属同意、有身份明确且具民事能力的经济担保人、能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此外,个别养老机构还要求入住老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近期体检报告,如有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也应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
老人的入住费用跟养老机构的综合条件及老人的自理情况有关,价格从1800元到5000元不等。“我们这入住费用是2700元/月起,根据房间的环境、老人需要被护理的程度等情况价格会有所不同。”河南岸某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比如需要半护理的费用是3700元/月,如果老人在房间使用电费超过了30度/月,超出部分电费则需自理。
记者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从2016年1月起已面向社会开放。只要没有暴力倾向、没有精神疾病、无传染性疾病,且自愿入住的惠州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或子女在惠州市工作的外地老人都可自己或委托子女亲属等拨打电话5752996进行登记预约。随后福利中心将对老人进行体检,根据床位情况接纳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
此外,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还介绍,福利中心的收费标准已通过物价部门审批,费用由床位费、护理费和伙食费三部分构成。如果是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选择三人套间的话,每月费用总共为1600元。“护理费是根据老人的自理情况分级而定,3级是750元/月,2级是1200元/月,1级是2250元/月,特级是4500元/月。”她补充道,该中心护理人员都是实行24小时轮班工作制,在老人能活动的场所也装了摄像头,尽可能地做好保障工作。
服务好活动多,老人住得才舒心
社工公益组织联手,丰富养老院老人生活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做公益的行列中来,曾经冷清的养老院变得热闹起来。在一些养老院,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精心编排小品、歌舞等节目给老人带去欢乐;也有一些公益人士每逢节日和老人一起包饺子;或是有公益组织定期给敬老院打扫卫生、了解老人需求。养老院的活动越来越丰富。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人住得安心、放心、开心,有家的感觉。”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负责人邹颖隆告诉记者,除了让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还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问题。目前服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了专业的社工机构,平时有社工定期为中心老人们服务。据介绍,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社工们除了陪老人们聊天、唱歌、下棋、做些手工,还带老人到市区游玩、购物,生活很丰富。
“好多老人开始都不习惯,但后来好多都不愿意走了。”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医护部护理人员杨丽娟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特级护理区的梁伯。刚来的时候老是发脾气,嗷嗷乱叫,家人来看他后情绪很长时间不能平静。后来护理员经常轮着给他做工作,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多关心体贴他,平时多跟他说话。一段时间下来,梁伯开始不再那么烦躁,一天比一天适应。
住着住着就习惯了,还有伴说说话
“开始不习惯,现在觉得挺好的。”80岁的黄婆婆笑着对记者说。黄婆婆是惠阳人,前两年老伴走后就一直住在女儿家。为了方便照顾,女儿特意请了一个保姆,但保姆做了两年后,家里有事不干了,之后一直请不到合适的保姆。黄婆婆的女婿在惠阳上班,平时很少在家,女儿又在仲恺上班,常常一人在家的她主动提出,还是去养老院好了。
虽然是自己提出的,但黄婆婆打心底觉得去养老院是无奈之举,初来乍到时也不太习惯。“以前自己一个人住惯了,突然跟陌生人同间房,觉得不自在。”黄婆婆说,但这种感觉住着住着就没了。和她同房的舍友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和她也有共同话题,两人没事就聊聊天。一直讲客家方言的她还开始跟着学讲惠州话。慢慢地,黄婆婆觉得这样其实挺好。
他山之石
杭州
喘息服务
在欧美一些国家,“喘息服务”是常见的社会服务。这是一个由政府或民间机构牵头成立的专门队伍,经过培训后,为需求者提供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只要他们提出申请,政府就会出钱派专业护理人员到家里提供护理服务,或让生病老人到专业服务机构养老。这样,子女不仅能得到缓解压力的机会,还可以获得专业护理员的指导和建议。
据报道,杭州在2014年推出了 “喘息服务”。按服务地点、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构“喘息服务”和居家 “喘息服务”两种。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社会养老服务实体,统一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再由有资质的养老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保健、读报陪聊等服务。另一种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本人意愿,将失能老人送到社会福利中心、老人公寓、老年康复医院等养老机构接受照护服务。
南京
开设了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
南京开设了虚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中心没有护工和老人,只有工作人员配上几台电脑和电话。护工们通过网络和电话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据悉,这些新型养老院的老人住在自己家里,需要帮助时只需要用专门配置的手机拨打电话即可。据介绍,为这些老人配备的是传统的老人机,背后还配有一个按钮,启动按钮后,养老服务中心便可立即定位老人的位置,就近派遣服务人员前往。上门服务时,会满足老人日常服务需求,如洗衣、打扫、日常陪护聊天等。
文/图 本报记者费燕 陈澄 通讯员谢慧珍
统筹 本报记者费燕
新闻推荐
惠城区推出12类62项措施深化改革 市领导提出要全力以赴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讯(记者谢菁菁通讯员陈美君)12月13日下午,惠城区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相关议题,研究全区深化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