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绕村流 绿竹绘美图
坦塘村旁宽阔平整的西枝江防洪堤。
坦塘村竹林地。
村后的中山古寺。
至今仍坚固的黄沙塘高桥。
村民在编织竹制品。
惠东县白花镇坦塘村位于该镇北部,面积约7平方公里,距离镇政府近2公里,辖坦一、坦二、塘一、塘二等20个村民小组。全村587户3400多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坦塘村地势平坦,西枝江绕村而过,江边绿竹成荫,江水和绿竹犹如两道绿色的飘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上人家图景。
走进坦塘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蔬菜种植和遮天蔽日的竹林地。据了解,坦塘村由黄沙塘片区和坦湖片区组成。在坦湖片区,大面积种植着蔬菜,还有成片的荔枝、龙眼等果树;而在黄沙塘片区,密密麻麻的竹林好像一张绿色的被子,将其覆盖。据介绍,该片区的竹林面积有1000多亩。一直以来,这片竹林养育着这里的村民。
当地的竹林主要为西南竹,主要用来编织箩筐等工艺品。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地人从事竹篾行业始于清代。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加上村民的勤劳巧手,使得黄沙塘的竹制品一时名声大噪,曾有“黄沙塘人一把刀”之说。竹篾行业使该村声名远播的同时,也给村民生活带来不菲的收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的竹篾业达到鼎盛,甚至一些迁居香港的村民也返回村里从事竹篾行当。近年来,受市场需求减弱及价格较低等因素影响,黄沙塘的竹篾业逐渐冷淡,目前,村里以竹篾业维持生计的村民不是很多。
在黄沙塘,有一座古桥被称为黄沙塘高桥,该桥为四跨石梁桥,东西走向,横跨黄沙塘沥,全部用青麻石打制而成,桥面跨度共长21.5米,桥面至水面高3.8米。桥面分4段,每段均由3块细长的石条并排铺设而成,整个桥面最宽处不超过0.8米,一次仅能容一人通过。桥墩由4条细长石条稍斜成“八”字形竖立而成,上面有一块长石板。石条两跨之间再以一方石条榫卯连接,进行加固,至今仍能通行,非常牢固。据当地村民介绍,黄沙塘高桥地处惠州连接沿海的交通要冲,日军侵华期间,一日本军官骑马从该桥经过时,连人带马从桥上摔下,当场摔死。
黄沙塘高桥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考察,应属清代中期文物。在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该桥被评选为“十大新发现”。
在坦塘村后,有一座建于清康熙61年的中山古寺,古寺所处的山峰为该村制高点,站在该山峰上,远可以鸟瞰惠东县城、平潭圩镇和白花圩镇等,近可清晰看到坦塘村貌。蓝天白云下,只见西枝江水在村旁缓缓流过,西枝江防洪堤非常宽阔,一座座民房在绿野和竹林围裹下点缀其中,一幅水上村落的图案尽收眼底。
文/图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陈刚
新闻推荐
赏梅人欢呼雀跃。梅花绽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这首《梅花》之所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