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传统文化智慧 育现代文明新人 第十六小学 以公平开放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致力培养现代小公民

惠州日报 2016-12-28 13:16

孩子们在“三八节”为母亲和老师献上亲手制作的心意卡。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市十六小定期开家长会,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芝麻指导市十六小学生科技活动。

市十六小学生参加央视趣味科学节目获“线控飞机”项目第一名。

在才艺展演中,学生各显身手。

市十六小教职工组织户外拓展训练。

市十六小在2016年惠城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中斩获佳绩。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数字9有永恒之意;在西方,9则是象征美德的数;在塔罗牌里的数字9牌面正立时,代表坚持、有目标、深沉且专注。今年是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市十六小)建校9周年,中西方文化中对9的寓意完美地体现在市十六小9年来的办学历程之中。

2007年9月,惠城区委、区政府为解决麦地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第十六小学应运而生。办学9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平等、开放、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有爱有德,有才有为”学生的育人目标,坚持“师生素质高,教育质量好”办学目标,坚持 “实现公平开放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办学思想先进、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科学高效、设施设备一流、校风学风淳厚、教育特色鲜明优质学校。

时光荏苒,学校已由最初的艰辛起步发展到“班班有平台,教师有电脑,处处通网络”,现在,学校是广东省规范化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 (乒乓球)学校、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荣获“惠州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学校每年都被评为 “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区德育示范校”“区文明校园”“区卫生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

以文明阳光引领学生成长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从孩子开始,建立现代公民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市十六小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在市十六小了解到,该校巧妙地结合教学形势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明礼仪、节能环保、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幸福童年、感恩祖国、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爱祖国、爱他人、爱集体和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

该校还把德育教育延伸到了校外,经常组织师生志愿者到矮陂中心小学马岭教学点、三栋镇达德小学等学校开展贫困生慰问帮扶活动、到东江明珠社区开展 “送书进社区”“心理健康咨询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系列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扎实抓好各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个性;重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指导家长有效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重视转化后进生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每月谈话制度,做到“四落实”,即帮教有对象、帮教有人员、帮教有措施、帮教有效果;学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公平开放教育,平等对待、关爱每一个学生,坚持关注、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组织各种讲座辅导家长培育孩子健康心态、阳光性格。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学生,老师们更是加倍倾注心血。建立了学困生、性格异常生、特异体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帮教档案,学校历年都有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毕业脑瘫儿童、听力障碍儿童入学,这些孩子虽然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但老师们从未放弃对他们的帮助关爱,使这些学生能够在温暖的集体里健康快乐成长。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也是市十六小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秘诀之一。该校先后邀请多名专家来校为家长讲座,有效地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思想,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同时又经常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来学校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每当学校教学工作遇到困难时,家长们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市十六小校长万欣说。如学生程远的家长江登华多次为教师进行心理讲座,学生陈悦的家长陈事在学校鼓号队训练遇到困难时,主动为鼓号队进行队列训练。

以科技魅力培育探索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丰富多彩,神奇有趣的科学世界充满无穷的魅力,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感受科技的美妙与神奇,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着这一美好的愿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策略成为了十六小学师生心中的蓝图。

作为一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十六小重视以科技魅力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从做好“四个一”开始,即学校有一支以校外科技辅导员罗来康教授为核心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有一支以各班科技委员为骨干的小小科技之星团队,有一个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科技节,还有一个在各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勇夺荣誉的目标。

为了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市十六小构建了“辅导提技能、活动激动力、教学全渗透”的科技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了“与植物为伴,与动物为友,与大自然同行”的专题科技长廊;设立了科技专栏,建设了科学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科技制作室、红领巾广播站等科技活动及科技宣传阵地,形成学校浓厚的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文教育环境。

每年5月的校园科技节,就是该校科技教育成果的大展示。校园科技节结合读书节、体艺节,每次设置20多个竞赛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参与度达80%以上。科技作品展览、科幻画比赛及展览、陶泥制作比赛、线控飞机比赛、机器人展示与普及、小论文、科技实践报告……学生“玩”得不亦乐乎,60%以上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项奖励,并在学校科技节获奖作品展上得以展示,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与荣誉感。

每年的11月,是市十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月。在一个月内,该校集中对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以及科幻画、科技调查报告进行征集与竞赛,并将优秀作品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评。同时,该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壳牌美境行动”。

除了上述这些,历年来学校还持续开展了 “月饼盒回收再利用”“光盘行动”“小水壶,大环保”等全校性的专项科技环保实践活动。每年寒假举行“小手拍家乡”摄影大赛,促进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生活中的环保,成为良好的科普宣传平台。

在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市十六小学科学,爱科学蔚然成风,学生科技素养得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有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科技活动成为学校亮丽的名片,校园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文教育氛围浓郁,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更是硕果累累: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举办的全国小学生线控飞机比赛,该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参加市、区两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0多件作品分获市、区一、二、三等奖,30多位教师获“优秀科技辅导奖”;参加“壳牌美境行动”,有20多人次分获一、二等奖。李麟、李霆、马铭凯等多位同学的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马铭凯同学的小发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与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为学生学习科学,发展特长,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了创造灵感,更树立了创造的信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我们相信,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会让学生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万欣如是说。

以乒乓特长促进体魄强健

校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快乐乒乓,你我共享”是市十六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强健学生体魄和意志的又一办学特色。记者了解到,市十六小学校面积小,人数多,场地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该校仍想尽办法,因地制宜,以弘扬体育精神、强化体育技能、增强集体意识、促进身心健康为主旨,兼顾学生的全员参与,自主编排了乒乓徒手操,举行各类比赛等,开展独具特色的乒乓球活动。

每天早晨,从球队的训练开始,学生们的乒乓情结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释放。大课间的乒乓徒手操、课间的球拍托球活动、体育课的乒乓技能指导,还有队活动的乒乓知识学习与竞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健身方法,形成人人热爱体育,自觉投身锻炼的良好风尚。学校每年举行的校园体育运动会,专设的乒乓球项目成为最受欢迎的比赛,“乒乓球趣味比赛”“徒手乒乓球操比赛”“一分钟颠球比赛”“托球比赛”“乒乓攻擂赛”“乒乓挑战赛”……令人眼花缭乱的比赛,每次都激起学生无限的热情。

解决、战胜比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也使学生们养成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到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使乒乓球活动成为十六小学生在学校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更是一种难忘的回忆。

以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意识

“中华文明博大深厚,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我们责无旁怠。”万欣介绍,该校以中华经典和传统节日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走进十六小校园,随处可见的国学经典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转经筒上的《弟子规》、走廊文化牌上的《三字经》,时时提醒着学生们的思想,规范着孩子们的行为。每天下午上课前的经典诵读十分钟,“读圣贤书,品古文韵;立君子德,做有根人”,从炎黄春秋到诗词歌赋,学生们徜徉在中华文化经典之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常常是陶醉其中。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也是该校民族意识教育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春节期间的“小手拍家乡”摄影大赛,是孩子与家长们最乐于参与,也是他们最向往的校园活动。家乡新面貌、科技新鲜事、浓浓的家乡情以及温馨的团年饭……无不在孩子们的镜头下变成一幅幅美丽画面,孩子们用相机诠释了他们对美的感悟和体验,传递着正能量。“小手拍家乡”摄影大赛也演变成学校春季开学的盛大节日,孩子们在美好的憧憬与分享中迎来新学期,这种喜悦不亲身参与是难以想象的。

每到中秋传统佳节,市十六小就开展“制花灯”“赛诗会”活动。学生亲手做好各式花灯。兔仔灯、南瓜灯、稻草灯、卡通人物灯、鸟兽花树灯……玲珑满目的花灯挂在校园屋梁上,再加上各班举行趣味性浓的赛诗会,浓厚的气氛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忆祖先贤德,享家族荣耀”、端午节“裹香粽,忆屈原”、重阳节“为老人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已成为该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颗颗灿烂明珠,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孩子们品传统美食,讲民族故事,忆英雄壮举,表爱国之情,让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着孩子们的民族意识,使中华传统文化等到传承、延续和发展。

以奉献发展打造优师团队

学校品位之高,关键在于教师品位的优质。市十六小建设了一支师德高、能力强、业务精湛、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立高尚师德,学精湛教艺,内强素质,外树形像的良好风尚,形成了“以老带新,以优带弱”的师训机制,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实施“一、三、五工程”、“名师成长工程”,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课堂练兵、培训强兵、竞赛出将”等活动,为全体教师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学校以“一堂优质课、一份优秀教案、一篇优秀论文、一口标准流利普通话、一手漂亮钢笔字、粉笔字”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中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使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力挫群雄,脱颖而出。现在,市十六小集合了一批以省、市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明星班主任为旗帜的优秀教师群体,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他们摘金夺银,辅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硕果累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小公民”,站在这样的育人高度上,市十六小奏响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和谐曲,特色兴校硕果累累,朝着教育特色鲜明优质学校稳步迈进。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余雪芹 通讯员万欣

新闻推荐

中洲方直隆生中海位列前四 2016年惠城仲恺房企销售榜TOP10出炉

生活不会辜负一个真正付出了辛勤努力的人,2016年惠城仲恺房企销售榜TOP10出炉,分别是中洲、方直、隆生、中海、华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