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只有0.07 写下百万字作品 龙门张伟超从未放弃写作梦,为了生活一边养鸡一边创作

惠州日报 2016-11-03 14:46

平时忙于养鸡的张伟超一有空闲就坐在电脑前写作。

张伟超提着一桶米糠喂鸡。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在龙门县龙田镇邬村村一处蕉林里,年近40的张伟超提着满桶的米糠撒在鸡舍门口,一大群鸡争相啄食。接着,他走向鸡舍开始清扫防疫工作。张伟超视力仅有0.07左右,却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近百篇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从事着与自己兴趣爱好关系不大的养殖业,但他从未因此放弃理想。

寻医未果,仍坚信活着就有希望

“人活着就有希望,不论遇到什么境况,都要坚强。”——— 张伟超

“1995年初三第二学期开学时,眼睛突然出现一团浑浊的黑影。到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就诊,被确诊为青光眼加并发性白内障,视力仅为0.02左右,只能靠眼药水维持视力。”在简陋的家里,张伟超平静地讲述着他“变盲”的经过。

和众多农村孩子一样,读书时的张伟超活跃、调皮,喜欢和大伙一起到野外捉鱼、爬树、摘果,被人称为“牛超”。同时他也是个小说迷,尤其喜欢武侠小说,一捧起小说就忘记日夜,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

由于长期看小说,张伟超的眼睛常会感到干涩等不适感。“眼睛不适时就用眼药水来舒缓,可能过度使用眼药水留下副作用,初三第一学期眼睛的不适感尤为严重,县医院的医生建议我戴眼镜。”张伟超说,戴眼镜半年后,眼睛却出现了黑影,最后只能被迫辍学。

父母难以接受这一结果,带着他到处寻医问药。“从电视、广播上听到有专家坐诊或义诊的消息,就带他去看。十几年来,西医中医都看了个遍,中药也喝了几年,弄得他肠胃都差了很多,眼睛却一点好转都没有。”在一旁的张妈妈说起这事,眼眶湿润了。“近几年,青光眼加并发性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医生检查发现我的视神经萎缩,认为只能做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张伟超说,2014年,他在广州某医院做了手术,视力提升到0.07左右。

视力严重下降,生活上能勉强自理,刚开始他的心情很低落,还好亲友经常鼓励他。“当时可能年纪小也没想长远的事情,后来经多次治疗也不见起色,就意识到视力会阻碍自己一生的发展。”张伟超叹了口气说,但人活着就有希望,不论遇到什么境况,都要坚强。

“不为自己,也要为身边人学一技之长。”退学后,张伟超坚持着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并通过收听电台的文学讲座等方式学写作。

克服困难,拾起儿时写作梦想

“人有了理想目标,生活就会变得充实。写作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引路。”——— 张伟超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2003年,张伟超以年轻人外出漂泊打工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被《江门文艺》采用。其后共有几十篇诗歌、近10篇散文和约20篇短篇小说先后被《江门文艺》、《佛山文艺》、《新作家文丛》等杂志刊发,多篇被评为优秀作品。

2006年,张伟超成为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我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张凌云"。”张伟超说,起这个笔名是希望自己能为理想不断奋斗、自强不息。“人有了理想目标,生活就会变得充实。写作并不能带给我多少金钱收入,但它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引路。”

刚开始拿起笔写稿时,他常会将几个字重叠地写在一起,让人难以辨认。他只能让父亲或朋友帮忙重新抄写一遍,自己在一旁作说明。后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2005年起,张伟超在朋友的指导下学习五笔打字法,并借助盲人读屏软件用电脑写稿,邮件的发送只能让朋友代劳。“由于视力问题,查找文学典故等资料也不方便。”张伟超说,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他只能通过下载名人文集来听。

虽然视力弱,但张伟超十分注重与朋友、外界接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先后多次参加惠州市残疾人文艺汇演、惠州市残疾人才艺大赛,并获得奖项,还加入了龙门县普惠社工。同学聚会、朋友组织活动等,他都积极参加。

乐观的他还到惠城区学习盲人按摩技术。邻居扭伤腰时,他常常拿着家里的药油给别人按摩。他说,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开心、满足。

自强不息,为养活家人忙起养殖业

“只有物质上得到满足,才能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 张伟超

理想和现实总是需要兼顾的。近年来,靠务农维持生计的父母先后患病。2013年,张妈妈患了股骨坏死症,双腿先后做了手术,医生一再叮嘱不能干重活;张爸爸在2014年轻度中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医生也建议他不能太劳累。“总不能靠父母养一辈子,何况他们身体不好。”面对现状,张伟超想到通过创业来养活家人。

张妈妈几年前养过鸡,懂技术,家门口鸡舍、蕉林都有。于是,张伟超向亲友借来了本钱,在妈妈指导下,今年春节过后,分3批购进了近1000只鸡苗。

每天早上天刚亮,张伟超就起来给鸡喂食、清扫鸡舍,晚上还要给小鸡添加夜宵。“重的活都由我来,其他如给鸡打疫苗的细致活,只能妈妈做。”张伟超说,今年中秋节,300多只养足6个多月的走地鸡上市了。“由于眼睛不好,加上父母年迈,所以我们很难把鸡送到外面卖,也没法通过微信卖,目前还有几十只没卖出。”张伟超说,销路是一大难题。

如今要兼顾养鸡,张伟超不能像从前那样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写作上,但他并未就此放弃。今年开始,他执笔创作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谈起将来,他说解决鸡的销路问题后,会扩大养殖规模,将老化的蕉树改种百香果,希望能增加一点收入。“只有物质上得到满足,才能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张伟超笑笑说。

文/图 本报记者费 燕 通讯员李秀颜

新闻推荐

菜农学灾后复产技术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强台风“海马”对惠城区蔬菜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为协助菜农做好灾后复产,日前,区菜工办、菜科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