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惠州市下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方案
9月21日晚,话剧《邓演达》在西湖大剧院举行首场公演。这是演出剧照。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以“名城”为新起点,建成一座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化名城?惠州市日前下发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从实施精品工程、惠民工程、传承工程、人才工程、“走出去”工程、新业态工程六大工程,促进惠州市文艺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推动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每万人将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
在打造惠州特色优秀作品方面,《方案》指出,惠州市近期将重点打造话剧《邓演达》、音乐剧《千年之约》、纪录片《葛洪医道》《叶挺将军》、广播剧《渔歌唱起渔家乐》《青蒿呦呦》、长篇小说《商战东江》、歌曲 《记住乡愁》《妃子笑》等作品,争取有更多作品入选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方案》提出,惠州市将重点推进县(区)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五个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达标升级,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完善和提升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水平。同时,推进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农家(社区)书屋服务,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阅读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完善无线阅读条件,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1.2册。
惠州市还将坚持“原创性、地方性、全民性、互动性”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巩固和完善文化惠民服务机制,巩固提升 “快乐时光”、“鹅城舞台秀”、“惠阳百姓欢乐舞台”、“博罗大舞台”、“惠东文化讲堂”、“大亚湾海洋音乐节”、“欢乐仲恺行”、龙门农民画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扩大活动参与面。
利用历史建筑和遗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历史是文化的根。《方案》提出,惠州市将开展守护惠州文化遗存行动,努力发掘东坡寓惠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江惠州民俗文化、东纵革命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廖仲恺、叶挺、邓演达等历史名人以及西湖人文历史、罗浮山葛洪中医药文化的系统研究。同时,惠州市将利用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博物馆和传统戏剧资源,推动旅游观光及相关产业发展。
为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惠州市还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全力推进重点文化景点和文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东坡祠景区复原工程、宾兴馆抢救修缮工程完工;对丰湖书院、丰渚园、合江楼等代表性文化景点进行改进提升,加快推进仲恺区潼湖国际智慧园创意村项目、惠东县原生态海洋文化旅游项目等一批惠州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岭南风格、惠州韵味”的城市文化魅力。各县(区)要建设一批方便群众、特色鲜明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广场,发挥其在传承文化、教育群众、提升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新华文化广场力争年底建成
面临新形势,发展新业态,《方案》提出,惠州市还将积极培育文艺新业态,大力推进文艺与科技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提高文艺作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动漫制作等行业加快发展。同时,加快惠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广东(惠州)粤港澳台影视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新华文化广场2016年年底建成;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文化博览、动漫游戏、VR(虚拟现实)等新兴文化产业。
此外,惠州市还将鼓励各文艺团体依规开办相应的网站,加强网络文艺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文艺工程,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融合。
本报记者龚妍
新闻推荐
小演员们卖力演出。本报记者方莲花摄本报讯(记者方莲花)日前,2016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成果展演(惠州展区)在惠州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