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托底抗天灾 农户种养心不慌 惠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覆盖12个种类
10月22日晚,台风“海马”过后,农科所试验基地的甜玉米全部倒了,科研人员连夜查看。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通讯员罗慧芳 摄
今年初的寒潮天气让一些马铃薯苗受损伤。
狂风暴雨摧毁田地,疫病横行危害畜禽,当灾害无情吞噬农户的劳动成果,让他们遭受沉重打击之时,保险理赔资金的及时送到,又给了农户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就是农业保险发挥的独特作用。近年来惠州市通过加大财力投入,着力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业生产有了托底保障,为农户种养撑起了一把抗灾“保护伞”。
农保进程
2007年启动,目前已覆盖12个种类
据了解,惠州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于2007年,起初只有一个保障对象就是能繁殖的母猪。当时正值市场上猪肉价格高涨,这项举措当时推出,有稳定肉猪生产的考量。
2010年下半年,惠州市又开始试点水稻种植保险,以进一步保障“米袋子”,促进粮食安全。如果说能繁母猪保险还有其特殊性,那么水稻保险的实行则意味着,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常态。
此后,这项保险在惠州市推进的步伐越来越快,覆盖品种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2014年同时新增马铃薯、甜玉米、花生、甘蔗、奶牛5项,今年9月份又推出了家禽、生猪养殖和岭南特色水果三大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惠州市已对水稻、甜玉米和马铃薯三类作物实行全面保险,花生、甘蔗、奶牛、母猪、肉鸡、生猪等则根据农户需求自愿参保。此外,水果种植今年也首度纳入了保险范畴。
“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障粮食生产为基础,同时扶持本土特色作物,比如甜玉米、荔枝、龙眼等,就是惠州市的特色产品。”市农业局副局长张金龙介绍,随着今年这新增三项的实施,惠州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初步形成网络,形成了从种植到养殖、大户与小户兼顾的结构。
惠农举措
保费大头由政府承担,保险好处由农户享有
什么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何要加上政策性三个字?记者采访了解到,这项保险还真是有其特别之处,跟一般的商业保险大不一样。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参保者个人需要交纳的保险费用比例很低,保费和保额相比较倍率比较大。一亩荔枝果农只出14.4元,而保额为900元;一亩香蕉农户出19.2元,保额有1200元;一头肉猪农户出5元,保额则是保费的100倍。
其实并不是农业保险不需要什么成本,之所以承保公司对参保对象个人收费少,是因为绝大部分保费由政府帮忙出资买单了。例如香蕉的保费本来要96元一亩,其中80%即76.8元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
张金龙说,农业保险是普惠性的,其根本目标是保障粮食生产这一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它具有低保费、高补贴、大保障的鲜明特点。而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导推进,财政出资补助,正是农业保险顺利实行的关键。
据介绍,政策性农业保险本来采取的是政府担大头、保险公司适当让利、农户自愿承担交纳部分保费的模式。但为了加大主产粮食作物的保障力度,惠州市对水稻、甜玉米和马铃薯三类作物,采用由市、县(区)财政分担农户须缴纳的保费,实行农户免费全参保。
“在全省跟好些城市相比,惠州市的财力并不算很强,但这项工作进度走在前头,而且是唯一做到三大项全免全保的。”市农业局种子科科长汤久红说,惠州市的政策性农保工作在省里屡获表彰,有赖于市委、市政府对这一“惠农工程”的高度重视。
农保实效
农户遭受灾害损失后,依靠理赔款重新起步
惠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会有好几个台风在周边登陆,有时还会遭遇正面袭击。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农业生产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强风和洪涝,往往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大面积失收。
“我们种甜玉米最怕的就是台风,因为甜玉米是高秆作物,一刮风就容易倒伏,秸秆倒了收成也就没指望了。”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种田大户老林说,一次天灾造成的打击,往往好几年都难恢复过来,后来有了保险才终于解决后顾之忧。
有保险托底老林可以放心种植了,而家住博罗湖镇显岗村的彭立球,则已实实在在体会到农业保险雪中送炭的作用。在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影响下,惠州市去年的冬种马铃薯损失较大。先是气温异常炎热出现烧苗,后来又遭遇寒潮侵袭被冻死,这让湖镇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彭立球损失惨重。好在有每亩420元的保险理赔资金,让他能够在灾后迅速恢复生产。
“虽然几百元的理赔款没法跟损失相比,但总算能应个急,在经历受灾的绝望之后重燃希望,用这笔钱买种买肥继续耕种。况且这个保险全部是政府买的,自己没掏一分钱。”彭立球感叹说。
面上的统计数字显示出,农业保险在紧急关头不可或缺:2013年下半年的8月和9月,惠州市连续遭遇强台风“尤特”和超强台风“天兔”袭击,此次灾害保险理赔共2000多万元。去年冬种马铃薯的寒潮灾害,保险理赔款总额更是上升到近4000万元。
面对这些自然灾害,虽然国家也有救灾资金,但那些钱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只能优先救济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优先解决人的生活困难。只有保险能做到大范围以至全覆盖。
“农业保险将灾后救济转变为灾前防范,在大灾面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张金龙强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确实是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撑。
摸索前行
减免保费降低参保门槛,用技术手段提高理赔效率
作为一项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农业保险的实际推行远没想象中那么顺利。首先,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接受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其次,农业保险涉及的田亩数和农户数量庞大,而且每年都有变动,参保人登记与统计事务十分繁杂。此外,主导推行该项措施的农业部门以及负责具体业务的保险公司也都没有相关经验。
多年参与该项事务的汤久红对此深有体会。他回忆说,政策性农业保险启动之初,他们都觉得这个是给农户实惠的大好事,应该会很受欢迎,而实际上试点效果并不理想。农户对农业保险想法很多:一些农户担心这是在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费之后的一种变相再收费;有的担心只是动员投保时说得好,就怕交钱容易索赔难;还有一些不舍得花这笔钱,虽然保费单价不高,对一些种养大户来说总数额也不小。
“更多人是一种矛盾心理:既担心灾害发生希望有保险理赔,又觉得没灾的话就白交了一年保费。”汤久红说,针对种种现实情况,农业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包括多渠道宣传、进村进户动员、多次召开座谈会等等,但效果仍然不理想。为此,市农业局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千方百计争取多方支持。市委市政府也适当调整政策增加投入,对水稻、甜玉米和马铃薯三个大项,免除了广大农户须自行交纳的保费,实现了全市行政辖区内农户免费全参保。
办理投保业务不易,灾害理赔环节也不轻松。台风、寒潮等灾害都有突发性,而且一下子就是大面积影响的。台风一来四处报告灾情,保险公司的人手顿时不够用了,理赔员分身乏术,马不停蹄也跑不过来。打电话之后保险人员迟迟不到,参保农户难免抱怨、投诉。
这种状况让承保公司和农业部门一度承受巨大压力,后来他们也想了一些招数来应对。调动乡镇政府农办和村委会的力量,并建立了一支延生到村的协保员队伍,承担政策宣传、灾情报告等职能,包括委托收取保费、办理业务等等。
随着纳入农保的项目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下一步计划利用卫星导航遥感、无人机勘察、智能移动设备等先进科技手段,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立体服务体系,以弥补纯人工作业的不足,加快定损理赔效率,提高灾情评估精度。
农户心声
盼惠农保险继续扩容,养鸭鹅种蔬菜也能投保
在惠州市经过七八年的实践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已逐渐深入农心,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方面也更顺畅更便捷。所以这次新增的三项试点一推出,很快就实现了落地。日前,农户老周为自己种的100亩木瓜投保,成为惠州市首推特色水果保险后的首个签约户。
在无情的天灾面前,农业保险展现了它的价值,让受灾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记者采访发现,更多农户开始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认为这个保险确有实惠确实有用。与此同时,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们也开始有了新的期待。
“既然养鸡可以买保险,为什么不顺便把鸭子也列进去呢?”惠阳区汝湖镇彩一村的养鸭户黄先生说,跟肉鸡养殖一样,鸭子也容易遭受疫病灾害,尤其是禽流感。前几年爆发时,2000多只鸭子全没了,他因此几近破产。要是能买保险的话,好歹还能弥补一部分损失。
作为重要的供港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也是惠州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惠东县的梁化镇,就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镇,当地菜农迫切期盼,蔬菜种植也能纳入保险。
对此,市农业局方面回应,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大量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目前还得依靠中央和省里支持,照省里的政策走。而随着惠州市公共财力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政策性农业保险也会继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陈昊宇
新闻推荐
增强信心攻坚冲刺 全力决胜第四季度 一论贯彻落实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本报评论员惠州论坛全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昨日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