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舞狮21载 传承民俗作己任 惠东稔山长排村盖仔狮传承人陈志豪为盖仔狮申报市非遗
陈志豪希望盖仔狮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陈志豪在市艺博会上小露一手。
在 惠东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稔山镇长排村盖仔狮显得很特别。盖仔狮是什么?据了解,盖仔狮即舞狮表演,长排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舞盖仔狮表演方式。日前,在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盖仔狮传承人陈志豪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其魅力。除了盖子狮,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陈志豪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努力。他希望在舞狮习武的同时,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内行看门道
其他狮队遇见,须向盖仔狮行礼
日前,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来自汕尾的盖仔狮狮队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表演。在高亢粗犷的铜锣皮鼓伴奏下,队员在场上舞狮、进行单人打拳、对打、棍术表演等,气氛十分高涨。来自惠东稔山长排村的盖仔狮传承人陈志豪也上台展露了拳脚,举手投足之间魅力十足。
“相传明末清初时,从海陆丰过来一和尚,和尚在庙堂里教人功夫。这名和尚就是盖仔狮的祖师爷。老师傅早有交待,海陆丰是师兄的地盘,我们的狮队不要到那边演出,只能邀请他们的狮队过来表演。”因此,尽管表演当天,来自汕尾、铁涌和长排村的3支狮队相遇,但为了尊重汕尾的狮队,本地狮队并没有拿出狮头来,只将锣鼓搬了出来。表演结束后,陈志豪向记者透露了这个“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内幕。盖仔狮所用的狮头,各地也不一样。“汕尾和陆丰是青头白额的"刘备",海丰是黑头青脸的"张飞",我们是红额青面的"关羽"。”
陈志豪介绍,据考证,盖仔狮源于明末清初,叫法甚多,古称“金狮”,台湾同胞称作“感仔狮”,香港同胞称作“貔貅”,由福建传入陆丰、海丰、惠东稔山、港台一带,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被尊称为狮王。
稔山长排的盖仔狮造型古朴,与其它狮最大的不同是其红额青面,头部状似锅盖,因而得名“盖仔狮”。细看其面部,口阔目大鼻短,眉宇间写有“王”字。虽其貌不扬,但盖仔狮在狮班中地位最高。陈志豪说,其他狮队与之相遇,必须向盖仔狮行参拜大礼,绕侧而过。在粤东地区有“红额青面,狮班免掠”之说。“免掠”是“不用比”的意思,可见其武艺高强、地位崇高。譬如,不论哪个村若有盖仔狮在表演,其他狮类是不敢进村的,只有等“狮王”表演结束离开方敢进村。反之,其他狮类在一个村里表演,如果“狮王”突然闯进,只有自觉中止表演,选择离开。其他种类的狮班与之相遇,要偃旗息鼓,乖乖地站在旁边让道等候“狮王”通过,有的干脆改道避之,可见盖仔狮地位特殊。
与“狮”结缘
从小对盖仔狮感兴趣,透过门缝偷师
1981年出生的陈志豪是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人。他介绍,舞盖仔狮是长排村的传统,村里也一直有人练盖仔狮。后来,舞盖仔狮因历史原因停了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重整队伍。
长排盖仔狮以憨直拙朴、粗犷自然见长,在高亢粗犷的铜锣皮鼓伴奏下,抑、扬、开、合、滚、跃、抢……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表演方式。舞狮表演分两部分,上半场“行狮”,进行狮舞表演;下半场“打拳”,即武术表演。下半场的武术表演包括单人打拳、双人对打,也有单人棍术、双人对打棍术、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最后是集体持棍对打。随着吹、打乐节奏的加剧形成表演的高潮,场面异常激烈、逼真。
陈志豪七八岁时就对盖仔狮产生了兴趣。每年春节期间,哥哥姐姐们忙着讨红包时,陈志豪却在狮队屁股后面,从早跟到晚。14岁那年,听到房子里传出练拳声,他就蹲在门口,透过铁门门缝偷偷看。他的同学见状,打开门偷偷带他进去 “偷师”,但还是被赶了出来。一位老师傅见陈志豪那么有学习热情,就让他打两拳看看。见拳脚有模有样,陈志豪便被吸收到盖仔狮队伍中。
陈志豪的习武之道从扎马步开始。马步练了3个月后,脚酸痛得站不起来,上厕所还要两手扶着矮墙才能起身。练了马步,还要练蹬腿、双指俯卧撑等,每天要练上8个小时。每晚的练习陈志豪基本都是第一个到,非常辛苦,也受过伤。基本功扎实了,就练拳、对打。半年后,就可以舞狮、空拳或棍术对打。
在1995年村里举办的一次庙会上,陈志豪出师了。狮队被邀请到邻村表演,他舞狮尾。一场二三十分钟的表演,陈志豪一个人坚持完成,累得汗流浃背,却十分开心。
无论部队服役或退伍,都离不开舞狮
跟着老师傅学了三四年,老师傅因年纪大去世了,陈志豪也于1999年入伍。他到了湖北定州一个部队,所在的营是舞醒狮的。擅长武术的陈志豪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开始教自己的连队舞狮,后来还成了多个连队的舞狮教练。2004年底退伍后,陈志豪先后在深圳公安部门上班,在单位的3年时间里,他也不忘搞狮队。
“以前年纪小、力气小,只能舞狮尾,当兵回来后我才舞狮头。看似简单的狮头,拿在手里可是很沉的。以前的狮头有10多斤重,经过改良后,现在的狮头大概有7斤重。”
2011年,在长排村理事会赞助下,盖仔狮队一行10多人到肇庆参加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共有100多支队伍参赛,其中麒麟类有30多支队伍。“哥哥在我之后也加入了狮队学打拳、舞狮。”哥哥舞狮头,陈志豪舞狮尾,盖仔狮在场上威风凛凛,现场7个评委给出了高分,最后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总裁判长惊喜又讶异地问:“这是源自哪里的狮?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狮。”长排村盖子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2013年,陈志豪回到惠州,在陈江上班。只要村里有盖仔狮演出,他都会回乡帮忙。长排盖仔狮以憨直拙朴、粗犷自然的舞狮动作向人们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春节时,陈志豪带领狮队到各家各户、文化广场、文化站参拜,祈求国泰民安。
文化传承
沉迷传统拳文化,四处拜师学艺
陈志豪十分热衷于传统拳文化,通过武术表演传承着洪拳。洪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届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
每每和习武的朋友聚在一起,陈志豪都喜欢交流拳术问题。教他洪拳的老师傅去世后,他又四处拜师学艺,学习蔡莫拳、南拳等。他执着、刻苦,终在拳术上取得了一定的造诣。2014年惠州市“中国体育彩票·武协杯”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中,他获得男子成年组传统南派拳一等奖;2014年惠州中华武术邀请赛暨仲恺高新区第五届体育节系列活动之武术比赛中,获男子青年组蔡莫拳(三脚虎)车拳一等奖;2014年惠州中华武术邀请赛暨仲恺高新区第五届体育节系列活动之武术比赛中,获男子青年组洪拳三门跳截一等奖。
关心下一代,开班教舞狮
陈志豪十分看重传统文化传承。2014年,他创办了醒狮团,多次带学员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奖。如今,这个醒狮团还在仲恺中学开班,陈志豪担任教练。他还打算将盖子狮舞到仲恺去。
今年年初,陈志豪自掏腰包,带领盖仔狮队员前往海陆丰地区进行狮艺和拳术交流学习。此行他受益匪浅。“海陆丰人热爱舞狮和拳术,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得非常好,无论老少,对尚武精神的热爱程度深厚。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打拳作为防身和强身健体的方式。”
如今,村里的老师傅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让孩子锻炼身体、懂得尊老爱幼的礼德,每周及暑假期间都会教孩子舞盖仔狮、打拳、打锣鼓。只要有空,陈志豪也会回乡给孩子们做指导。“心存正道,关心下一代教育。希望本村的孩子们学会做人要有正义感,处事要有厚道感,做事要有责任感,收获自信、健康和快乐。”
陈志豪说,目前他们正在将长排盖仔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拍摄专辑作为申报材料,扶持资金也在筹备当中。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仍旧满心期盼,希望通过申请市非遗,盖仔狮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让更多人把这个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曾经有人说我那么傻,做这些无谓、没报酬的事情,可我很快乐!”陈志豪说。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村旁西枝江景色优美。▲西引渠道一貌。▲新建的水口桥。▲古码头如今比较冷清。惠东县多祝镇水口村位于该镇东部,全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