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为谁明 □王启鹏

惠州日报 2016-09-18 15:42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冻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风枝久未停,露草不可藉。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咏,情切变蛮讴。

这五首诗作于绍圣二年(1095)九月,那时苏东坡到惠州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中,苏东坡已为惠州百姓办了好些好事,如已动工兴建东西新桥、请建军营、提议将税收改为“钱粮两便”等,都进展顺利。特别是,朝廷秋赦罪臣的消息已经传来,苏东坡觉得有“庶几复得生见岭北江山”的希望,所以他的心情特别好,写出来的诗歌格调也比较明快。

这五首诗的总题目是“江月”。但从他写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应该是“湖月”才切题。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从惠州当时的地理环境说起。不要说宋代,就是上世纪80年代前,惠州城除了桥西和桥东这两小块是陆地外,四周都是水,惠州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孤岛。加上西湖水与东江、西枝江相通,所以,便形成了江是湖、湖也是江的独特景观。诗歌是要讲究形象的,“江月”当然要比“湖月”的气势大,因为“江”能够给人以动感。

九月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农历十六以后(下半月)的月亮虽然出现得比较迟,但岭南的气候比较干燥,晚间的能见度是很高的。全诗以夜晚的时序为序来写,写的是夜间的西湖景色,以及诗人的活动和感受。

第一首写的是一更天的西湖之景。首联最为形象,写出西湖入夜的美景:向西湖宝塔山看去,只见月亮从小山之口吐了出来一样,高耸的泗洲塔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这种情景,正如颔联写的,就像是我在杭州西湖于涌金门所看到的情景一样。颈联是说,月亮高高地挂在西湖的上空,带有花香味道的雾气飘入万家居室,令人感到有点寒意。尾联说,月亮呀你不要那么快离去,我在月下喝的酒还没有喝完呢。

第二首写诗人在二更天的活动。首联写诗人在初夜时分一人独处。颔联写诗人夜夜都在有月光的夜晚在合江楼下独处。颈联写在这秋天的夜晚,树枝被风吹动着久久不能停下来。但地上的草已沾满了露珠。夜色正浓,斯人独憔悴。尾联写诗人从外面回来关上门睡觉,只听见唧唧的虫叫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三首写诗人半夜出来所见。首联写栖宿在林中的鸟儿在半夜中被月亮泠泠之色突然惊起。颔联写诗人在半夜仍难眠,追寻自己如幻如梦般的西湖景象,感到景物冷清而绝妙。颈联写阵风吹来,吹走了上空的薄云,星星更加明亮,天空和宽阔的湖面一片迷蒙。尾联引用《逸士传》典故:“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逃之,巢父闻之洗耳。樊仲父牵牛饮之,见巢父洗耳,乃驱牛而还,耻令牛饮其下流也。”这里是翻用其意:既可洗耳,也可饮牛。苏东坡的意思是说,幸得我有“随遇而安”的思想,所以我在惠州生活虽贫病交加但仍还自在。

第四首写诗人与友人夜游西湖的情形。首联是说,夜已深了可是月亮仍非常明亮,请问如此明亮的月光究竟是为谁呢?应是为我们吧?颔联写大雅的隐士朋友应我之约夜游西湖,也就是诗人在诗前序中说的:“予尝夜起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的事实。大家聚在一起仰望着闪耀的星空。颈联是说,西湖中小桥的木板许多因多年不修而断掉了,而我们走向寺庙的小路还能行走。这又是一个多么寂静落寞的夜晚啊!尾联是说,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第五首是表白写这五首诗歌的目的。首联是说快要天亮了,远眺合江楼,窗外景色显得很悠远,居室很幽静。颔联是说,新月还悬挂在屋顶的上空,四野寂静无声。东江、西枝江像两条洁白的绸带横在合江楼前面,把合江楼衬托得有如玉宇琼楼。颈联是说,这时,天上的星星都暗淡下来了,天快要亮了。在深秋的寒冷天气中,城内传来的阵阵鼓角声显得特别沉重。尾联是说,我彻夜不眠写下的这五首诗,也好像是颜延之的《五君咏》一样啊,同样是表述因触犯权贵而遭贬谪的孤寂的心情。我这幽然而又急切的声音顿时也变成了难懂的蛮夷之声了。

通过以上的串解我们可知,这五首诗既写了西湖上的月亮,更写了诗人在月夜中的活动,使得诗歌达到了情与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其艺术手法有:第一,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句“山吐月”的反复使用,强调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和时间是在月夜,又展示出时间的推移。第二,典故、名句的运用。如,“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坐待玉绳横”、“梦中游化城”、“不眠翻五咏”。第三,描摹景物形象生动,如“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已成为名句,此处已成为惠州西湖一景。其他的诗句也很有韵味,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冻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等。

王国维先生在 《人间词话》的开篇语中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亦如此。苏东坡的《江月》诗就具有这个特点,其中“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句,就获南宋“江湖派”诗人刘克庄大为赞颂:“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自此,“玉塔微澜”便成为千古绝唱,也成为惠州西湖的地标性景点。

新闻推荐

双层观光巴士途经红花湖

本报讯(记者戴建)市区双层旅游观光巴士公交线路又调整了。9月15日起,双层旅游观光巴士公交线路增加红花湖站点,将西湖和红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