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饼刷爆朋友圈冷门小吃走出小乡村 博罗公庄深挖旅游资源,用网络为农民搭台
公庄镇旅游办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利用网络平台评出的公庄十大土特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发现农村很多东西卖不出去。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渠道不畅,老百姓也不懂。作为公庄镇旅游办的成员,我们觉得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让"公庄制造"走出去的。”近日,博罗县公庄镇旅游办主任王传亮对记者说。从2014年开始,他利用网络平台,和同事一起为推广整合公庄美景、美食、民宿、乡村游等资源作出尝试,不仅帮助了当地农民,还为公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跟踪拍摄手工艺人传统做饼工艺
王传亮还记得,第一次网络试水推广公庄特产,是在2014年中秋节前,通过公众号详细介绍了月光饼。
月光饼是公庄人中秋节必备的节日食品,它没有月饼的油腻和品种多样,却集合了客家人的智慧和传承。不过,因月光饼其貌不扬、口味单一、包装朴素,这个带有乡土味的食物并不广受欢迎,对月光饼念念不忘的粉丝集中在老一辈人身上。
“现在物质这么丰富,人们吃月光饼,有时候吃的真是一种意境,一种怀旧、思念的情绪。”王传亮说,月光饼是有市场的,可为什么每逢佳节受冷落呢?他赶紧在镇上寻找从祖辈手中接过传统技艺并坚守的手艺人,发现陈小强夫妻俩还带着小孙女一起参与做月光饼。
通过一天的跟踪拍摄,从准备食材到月光饼出模,公庄镇旅游办的工作人员忙活了一天。没想到一传上网,几天的点击量就达到了15000人次。咨询哪里可以买公庄月光饼的大有人在,咨询陈小强夫妇摊位具体位置的也不少。同时,这篇文章被各地媒体朋友刷爆朋友圈,王传亮的电话响个不停:听说你们公庄月光饼很有特色,我们也想挖掘报道一下。
“到了2015年,陈小强夫妇已经在中秋前一个星期停止接单了。同时,镇上的月光饼开始被本地居民认同,以前不吃月光饼的本地人也开始吃了,并作为佳节馈赠礼物的首选。外出乡贤回家过节也大量买走,以前觉得不好意思,现在说倍有面子。”王传亮说,这一次网络为农民搭桥有了好的开端。
为农家乐出谋划策,因地制宜带旺生意
公庄镇近石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朱剑波怎么也没有想到,不是一次偶遇,他的农家乐还不知何时会开张。
今年清明节前夕,听说南溪村的黄花风铃木开得绚烂,颇为壮观。“到乡下赏赏花、走一走、吃个饭,是现在城里人过节比较喜欢的方式,我得赶紧去拍照片传到网上,吸引更多人在清明小长假选择来我们公庄。”王传亮骑着摩托车花了20分钟从镇上来到一家花木场。
拍完黄花风铃木返程时,他路过邻村近石村的一片竹林,茂密的竹子半掩着一家农家乐。他上前表明身份,跟老板聊聊农家乐的经营情况。老板朱剑波告诉他,这片竹子是他的,以前做果园,现在改种竹子来售卖,自家偶尔在节假日接待亲朋好友来聚餐。夫妻俩想扩大经营规模,但地处偏僻,菜式也不多,担心客流量太少。“当时他迟迟下不了决定。”王传亮一边拍图,一边看着竹海绿道、溪水潺潺,灵感一现:何不以竹子为主题?一目了然,便于传播,游客一听名字就知道有啥好玩的。“阿波,你把竹筒饭作为卖点,弄几辆单车来让游客在这里骑行、吃个农家饭,这就特别惬意。”在王传亮的建议下,朱剑波赶紧做招牌、做路牌,给农家乐取了个因地制宜的名字。
回到办公室,王传亮立刻将图片修饰上传,主题是:赏黄花风铃木,吃近石竹筒饭。并配有详细文字介绍、路线、特色等。很快,公众号后台上涌现了不少留言,王传亮欣喜若狂。他马上给朱剑波打电话:“可否一次接待50人,集中做四五道当地特色菜?”得到朱剑波的肯定答复后,他兴奋地说:“那么,清明节当天你多准备些食材。”
本以为王传亮只是说说而已的朱剑波万万没想到,经过微信一宣传,清明节当天,他这个农家乐陆陆续续来了100多人,这下朱剑波做得更加有信心了。他笑着说:“没想到这微信公众号帮了我这么大忙。”
文/图 本报记者李芳娟
新闻推荐
一个搬运工的工匠精神 陈磊和他的团队专业搬钢琴,特意去钢琴厂学习,琢磨搬琴技巧
▲把沉重的钢琴搬上狭窄的楼梯,并不容易。▲陈磊在物流公司检查新钢琴。陈磊的一天,是马不停蹄的。早上七八点从家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