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更通畅 环境更怡人 近年来投入6亿多元完善基础设施
县城主干道道路宽敞、干净整洁。
▲志愿者上街打扫卫生。
主街道干净整洁,市场摆放有序,车辆行人遵守交通秩序……走进龙门县城,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
近年来,该县投入6.5亿元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市政配套设施;通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等行动,积极开展卫生县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道路交通
西林路将增设两个临时停车场
“自从"创卫""创文"以来,县城很多主要干道都划定了停车格,现在车主们不乱停车了,交通秩序好了,县城整体形象也跟着变好了。”龙门县城有车一族梁先生说,现在不仅有更多的停车位可供市民停放,车辆行驶在路面上也更畅通了。
为提高县城地区道路通行能力,县交警大队坚持常态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自去年5月起,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重点整治,排查重要路段交通隐患,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县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大队会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城及周边道路进行了现场勘察和论证,从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交通信号灯设置、停车位、停车场等硬件上解决县城道路交通拥堵、停车难、秩序混乱等问题。
根据初步方案,龙门县重点对迎宾大道、塔新北路、环城东路、甘南路等多个主干道路进行优化,包括考虑增设右转车道专用道、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道路隔离护栏,优化交通信号灯灯控配时,完善道路交通标识标志,做到规范车辆行驶,保障行人安全。同时,考虑在车流量密集的东门路、环城南路等路段增加停车位,在西林路增设两个临时停车场,缓解县城停车压力。据技术人员测算,实施疏导工程后,道路通行能力可提高10%以上。
计划在县城内打造精品样板路
今年上半年,龙门县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近1.9亿元,着力打造扩容示范区;加快道路建设,拟推进东区市政道路一期建设工程 (迎宾路、平安大道、外环东路)、沿江东路建设工程(水西桥至青溪段)、东区名校城4条配套市政道路以及县城百担路、梨新路、北出口横路等道路建设。
县城东新路道路改造项目从动工以来一直倍受群众关注。记者近日走访看到,原来坑坑洼洼的黄泥路现在已变成近10米宽的水泥路面,行人、车辆顺畅通行。
据了解,龙门县还将对梨新路、百担路进行道路接通,对西林路、文化路、新兴路、塔新南路、太平新路、蓝龙路6条市政道路进
行柏油路面改造,对白沙桥至塘厦桥之间的迎宾大道下水道及人行道进行改造。
“现在不仅路好走了,连沿路的风光都变好了。”市民黄大叔家住县城谷行街,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傍晚出门散步,不仅路比以往干净、好走了,就连道路两旁的墙上、建筑周边都有不同程度的美化。
据了解,龙门县相关部门计划在县城内打造 “设施完善、设置规范、道路通畅、整洁有序、环境优美、和谐共处”的精品样板路,实行统一风格、统一布局的景观控制,并沿路添加绿化树木,实现道路市容景观美化绿化。县住建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还将研究通过引导县城商户以龙门农民画为背景制作店面招牌等方式,把示范街打造成文化示范街。
▲环境卫生
“门前三包”提升卫生质量
“您好,请您按上面的提示落实好"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的有关事项。”一名志愿者日前将 《龙门县城 "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的宣传单张递给西林路一眼镜店工作人员时说。
“过去文明意识比较薄弱,垃圾随手就扔。现在看来,多走两步扔进垃圾桶里也是举手之劳。”一饮食店负责人李晓萍指着店门口挂着的“门前三包”责任牌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常有志愿者和包干区工作人员到店内发放倡导文明宣传单张,近期周边店主还与县爱卫办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
龙门县大力推动“门前三包”工作落实,为临路(街)的单位、门店、住户免费派发环保垃圾桶,鼓励群众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确保路面、街面卫生清洁。自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后,个体工商户业主都能自觉按照相关要求担负起市容环境“三包”工作任务。
分16个区域网格化管理
为进一步改善县容县貌,该县环卫部门要求县城主要街道的保洁不低于14小时、内街小巷不低于10小时。
县爱卫办主任殴焕房说,今年“创卫”将采取网格化管理措施,把县城建成区划分成16个区域,组成16个小网。每个区域(小网)中的单位、门店、企业经营、小区管理、公共场所卫生、市容市貌管理为网格管理中的 “格”。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是每张“网”的管理责任人,单位“一把手”和具体责任人是每个“格”的管理直接责任人。
此外,据统计,目前全县22个公厕升级改造后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全县将增加400个果皮箱和1辆清扫车辆;将继续投入资金对县城中心市场、西林市场、甘南市场、城北市场、供销市场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通讯员梁剑球
新闻推荐
9旬阿伯真给力写字不用戴眼镜 龙门永汉凌秋老人退休后每天喝养生茶,给街坊看病
龙门县永汉镇9旬老人凌秋曾经历过从日军手上死里逃生,此后,他当过洗碗工,做过裁缝,当过医生送医赠药。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