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不舒服 为啥查不出毛病? 医生:老人生活定位有落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日前,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家中老妈老是觉得身体不舒服,进医院做各种检查却没有查出什么大毛病。这边老人觉得自己浑身是病,另一边儿女陪着老人不停进医院也是烦恼不断。这到底是老人身体真有病,还是心理出现了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骆焕荣。
■个案
老母亲常喊不舒服,上医院又查不出毛病
“我妈老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一会说头晕,一会又说这里痛那里痛。带她到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大事,弄得我三天两头要请假从深圳回来陪她。”近日,今年50岁的李女士,又专程回来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当医生检查后告诉她们,其母亲陈阿婆身体没什么大碍时,李女士不禁有些抱怨。
今年70多岁的陈阿婆生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在惠州工作生活,女儿在深圳工作,收入比较高,陈阿婆自己也有几千元的退休金。原本陈阿婆生活比较开心,但自从其丈夫10多年前去世后,她就觉得诸事不顺。
陈阿婆的大儿子结婚后搬出去住,她与小儿子一家一起住。儿媳生下孩子后,就在家里照看孩子,没去上班。家里是陈阿婆当家,自从儿媳没上班后,儿子儿媳也不交伙食费,吃用都是陈阿婆的退休金。刚开始陈阿婆还没什么意见,随着小孙子逐渐长大,上了幼儿园、小学后,她开始觉得小儿媳不去上班是想偷懒,想啃老,对其产生看法。久而久之,婆媳两人闹起了矛盾。一气之下,陈阿婆另外买了房子搬出去住。陈阿婆的女儿不放心,又在哥哥家旁边买了一套房子给母亲住,另外还出钱请了个保姆来照顾她。
之后,陈阿婆经常说自己身体不好,浑身都是病,一会血糖高,一会这里痛、那里不舒服。大儿子和女儿不时要带她去医院做检查,但检查身体又没有什么大碍。李女士经常从深圳请假回惠州,跑来跑去,有些不耐烦,但她不知该如何劝导母亲。
■原因
老有所乐未实现,出现心理和生理症状
骆焕荣表示,的确有部分老人会出现像陈阿婆这样的状况。
“有的老人老有所依没问题,但老有所乐却没有实现。”骆焕荣说,这部分老人有些是因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心理产生了变化,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偏激、任性,看起来像孩子一样;有些则是对老年生活定位与现实情况出现了落差,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有些则是与周围朋友进行攀比,产生心理落差。“有的老人希望像以前一样过着几代同堂、子孙满堂的生活。但是,如今生活逐渐走向小家庭,老人与年轻人分居的情况增多,心理难免有落差。”
骆焕荣说,这些老人除了产生心理上的症状,如有孤独感、烦恼感;行为发生改变,如爱骂人、发脾气;生理上也就是身体上也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会出现头晕、头痛、睡眠不好、心跳加快、心慌、气喘、恶心、呕吐、胃痛、尿频、尿急等一种或者多种症状。”同时,这类老人去医院检查,往往检查不出什么具体疾病。
■支招
老人要正确定位,子女要学会当听众
出现类似问题的老人该怎么办?骆焕荣建议,作为老人本身,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老年生活定位。如果老年生活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要学会接受现实,多参加老年集体活动,与相同爱好的老人走抱团养老的方式,实现老有所乐。“有些老年朋友会羡慕朋友几代同堂,但其实,几代同堂的老人可能也有自己的辛苦,如可能要帮忙带孙子,带孙子虽然开心,但同时也是很辛苦的。要明白每个人各有各的难处,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优势,要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作为儿女,骆焕荣提醒一定要理解老人的心情,这非常重要。“不要责怪老人,儿女要学会掌握老年人的心态。”骆焕荣说,老人们得到了物质需要的满足后,养老方面同样需要精神的需求和支持。儿女要学会做老人的听众,让他们释放情绪。
同时,这类老人需要得到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单位、组织、朋友等。但老人要得到社会系统的支持,首先要学会融入社会,自己尽量释放正能量,避免社会负性情绪,因为同样的能量之间是相互吸引、传递的。”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新闻推荐
整合资源 优化服务 央视新闻联播昨报道惠州市“两学一做”与农村基层治理相结合的做法
本报讯(记者游璇钰)今年来,惠州市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看到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