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园产值年底预计280亿 一园多区联动发展,园区建设成工业发展新模式

惠州日报 2016-07-01 18:21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一角。

企业工人在车间工作。

经过4年多的开发建设,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悄然崛起,成为该区工业“二次创业”、“产业强区”的鲜活范本。

在重塑工业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新业态、新企业在此集聚、孵化;另一方面,一批传统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力图实现发展转型。为这个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园区,惠城区委、区政府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出一园多区“1+4”发展模式(三栋中心园+小金口分园、水口分园、汝湖分园、马安分园),让园区跨越地理空间联动发展,实现总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和项目310宗,2015年实现总产值245亿元,今年底将实现280亿元。

今日,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园)将在马安镇下良村举行奠基仪式,该区告别过往工业发展以镇(街道)为主的模式,把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新模式。

园区建设

增投5亿元园区发展添动力

近年来,惠城区投入5亿元助推园区建设(包括中心园和分园),让园区发展“底气十足”。

在一园多区“1+4”发展模式下,各产业园纷纷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园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三栋中心园作为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首要发展的中心园区,从2014年下半年起,园区一期建成区一直就在“改头换面”。走进三栋中心园,四通八达的沥青路面横贯园区建成区,四季常青的园区绿化让人耳目一新,地下管网重新铺设升级路网功能,建成区配套标准达“八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2亿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见真章”。

边筑巢边引凤,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凯赫威(惠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贝卡尔特钢帘线有限公司、韩国晓星金融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入园,目前已签约落户的园区企业和项目共110宗,2015年园区总产值90亿元,预计今年底可完成超百亿元产值。

此外,二期首期扩园占地约805亩,投入1.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目前水、电、通讯、有线电视基本拉通,今年下半年将启动道路设施建设,同时推动项目用地挂牌。

产业发展

打造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半年订单实现25%的增长。园区内成长起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骏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中实现逆势增长。

“没有秘笈,唯有练好产业技术的内功。”该公司副总邹乾坤认为,企业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PCB生产设备、高精度检测设备和独立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年产值5%的研发投入和过硬的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这是骏亚电子在制造业中“人家往下走,我们往上走”的主要原因。

像骏亚电子这样持续发展的高新企业在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比比皆是:排名全球前四的晓星金融设备、世界三大晶振测试及生产设备供货商之一的科研晶体、韩国最具成长潜力企业之一凯赫威精密制造、在德国上市的格林精密部件……

高新产业“扎堆”聚集,显示出园区高新产业磁力,也进一步激活了园区发展新动能。“园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70家和120家。”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刘双源说,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园区打造成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企业服务

优质服务招来深圳老牌企业

雅刚电子(惠州)公司,一个在深圳沙井经营了近30年的企业,去年底将总部、研发、生产线全面转移到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产业园是靠什么招来了这个全球最大的无线耳机、无线音箱专业制造商之一?

“用公司产业转移的速度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除去厂房装修,去年仅用4个月时间,园区工作人员帮我们办好证照、招工,我们公司10月份就开始试产;今年4月,公司正式全面投产。”雅刚电子总经理助理张文华回忆称,除了三栋中心园便利的交通符合企业需求外,公司在考察省内多个城市的比较中,被惠城区高新园的良好投资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所打动。

在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企业服务体系中,不仅为每个企业的前期入驻配备了专人跟踪,在企业后续发展也做到了“一条龙”、“一站到底”的悉心服务。

今年初,骏亚电子新建的二期厂房迟迟不能通电,对企业下一步扩大产能形成制约。邹乾坤向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反映情况。管委会迅速请来供电部门等召开专题协商会,提前两个月为企业厂区通电。

“我们企业成长在惠城区,公司现在在省外有多个厂区,但始终把总部放在惠城。”邹乾坤说,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和政府形成良性互动,需要政府支持,园区对企业的用心服务让他们“舍不得”搬离。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新闻推荐

年检不合格培训机构限期整改 惠城区教育局严格规范教育培训机构

▲舞蹈培训班上,老师在细心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家长们排队给孩子报读暑期兴趣班。▲书法培训班让不少孩子感兴趣。本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