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出状况 志愿者帮调和 “四点半课堂”将服务延伸到家长,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惠州日报 2016-07-08 18:02

志愿者曾宇俊(左)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们的知心大哥哥。

袁芳 (中)从四点半课堂的家长变成志愿者,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惠州市不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设的四点半课堂,除了辅导孩子,为孩子服务,还将服务延伸到了家长身上。这种延伸,关注的是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等的亲子关系、隔代教育问题。缺乏家长的关爱和陪伴,孩子稚嫩的内心就像禾苗缺少了雨露滋润、阳光照耀,难以茁壮成长。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通过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构建温暖的亲子关系,以此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个志愿者的故事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送去四点半课堂,志愿者耐心引导

“你今天主动写作业,表现真棒。”日前,在仲恺高新区曙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志愿者袁芳把手轻轻搭在孩子肩上,轻声称赞。孩子们开心地围绕在她身旁,有的孩子称她为“阿姨”,有的叫她“姐姐”。在袁芳身边,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更多的是获得鼓励。

袁芳是重庆人,来惠州有10年了。两个儿子大的12岁,上小学六年级,小的10岁上二年级,如今也是四点半课堂的学生。袁芳从四点半课堂的孩子家长变成志愿者,背后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小儿子在4岁时,发了一次烧,后来智力和语言发育变得比普通孩子慢很多,幼儿园也多读了两年。”在儿子生病一两年后袁芳才发现,儿子已6岁了却只会叫“爸爸、妈妈”这样简单的话语,她意识到了情况有些严重,于是辞掉工作,当起全职妈妈,专心照顾、教育儿子。5个字以上的语句,儿子都没办法说出,袁芳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耐心也被消磨。“大儿子成绩很好,想不到小儿子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心情不好时,对小儿子的态度也不好,自己甚至有轻生的想法。”

正当袁芳失去信心时,她从小儿子的幼儿园老师及亲友那里了解到了社工。2014年的一天,她带着小儿子来到了仲恺高新区曙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小儿子的情况与自闭症的孩子十分相似,刚开始到社区,他不愿意讲话。年轻的志愿者耐心地通过沟通、游戏、书本等引导他。现在,小儿子的进步很大,原本各方面能力比正常孩子慢好几拍的,现在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袁芳从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开导我,告诉我要多用心跟孩子沟通,孩子一遍一遍地反复学是可以学好的。学习上孩子尽力就行,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就好。”在志愿者帮助下,袁芳的心平静下来,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怀着感恩的心加入志愿者队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志愿者和社工帮了我,我很感激。我也想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幸福的事情。”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袁芳也加入到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作为一个妈妈,她很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袁芳擅长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跟孩子打心理战。刚开始,课堂上不少孩子比较调皮、难管,她就对孩子说:“是老师让我来监督你们学习的,谁不认真学习我就要向老师汇报哦。”这招果然奏效。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严格,平时很少表扬孩子,袁芳就会采取鼓励的方式。例如有位高年级的男孩,性格较叛逆。有一次,别的孩子刚好将垃圾扔到了男孩脚下,袁芳问他:“是不是你扔的?”男孩回答:“不是。”袁芳说:“你帮他捡起来,你是不是更棒?”男孩果然把垃圾捡起来了,袁芳还对扔垃圾的孩子说:“他帮你扔了垃圾,他今天的表现是不是很棒?”对这个男孩,袁芳很注重言语引导,逐渐地,男孩变得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了。

袁芳说,很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常要加班,缺失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家长要懂得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孩子才能更健康成长。袁芳平常会通过家长群、网络、学校讲座等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时,袁芳经常跟家长交流教育方法,也常将自己观察到的孩子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例如有的孩子爱撒谎,袁芳会提醒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撒谎的原因,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做好与孩子家长的沟通

做家长思想工作,劝说要根据孩子特点培养兴趣爱好

1993年出生的曾宇俊,是东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位“老”志愿者。大一时,他就是一名志愿者,读大学时做过家教,指导孩子们做作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在东河社区的四点半课堂,除了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外,曾宇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解决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上。“一些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对家长讲,但会跟我讲。”他遇到最多的是家长对孩子成绩不满意的问题。

此前,曾宇俊遇到一个读五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考到了98分。回到家里,家长第一时间不是看到98分,而是检查剩下的2分丢在何处,孩子对此很不开心。曾宇俊听到孩子的抱怨后,赶紧与学生分析,让他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家长当时是希望他日后考试能更加细心一些,才去看看2分是怎么丢的。之后,曾宇俊也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不要过于纠结孩子丢分的事,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加重要。

有一位六年级学生,喜欢打架子鼓,中考时想考艺术生。但家长觉得应该通过文化课考个好学校。在四点半课堂认识这个孩子之后,曾宇俊发现孩子有些叛逆,对妈妈的管教很不耐烦。虽然学校离家很近,但妈妈每天都来接送孩子。

曾宇俊后来到该学生家里家访,劝说家长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来要求孩子。经过一番劝说,最后孩子妈妈改变了想法,让孩子继续学架子鼓,最后以艺考生身份考上了一所私立名校。

关注孩子情感需求,对症下药与家长交流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容易忽略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社工志愿者们也特别关注。

一位来自湖北的六年级学生,在其3个月大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留给家里的老人带。每逢寒暑假,孩子都会来与父母团聚。五年级时,孩子来到了父母身边读书。妈妈发现,孩子不是很听话,而爸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动手打孩子,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很僵。曙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谢艳燕了解情况后来到该男孩家里做家长工作。慢慢地,父母对孩子的言语和态度有所改变,而孩子的态度也转变不少,在家里也比较听话。

记者了解到,不少四点半课堂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其中隔代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区东平东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郑武鹏说,为了弥补单亲家庭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课堂上,他们会了解一些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四点半课堂上,有两个学生都是来自单亲家庭,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家不懂得如何辅导教育孩子,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事情,不是破口大骂就是棍棒教育。社工和志愿者努力给老人做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多给孩子关爱和理解。后来,老人家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从原来的不及格到及格再到优秀。家长为表示感谢,还专程给社工和志愿者送来锦旗。

经常开展亲子活动

邀请外来工与孩子参加“亲子厨房”,改善亲子关系

在部分社区,一些异地务工人员没时间照顾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特别是一些从小就当留守儿童的孩子,就算与父母团聚后,也因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而容易产生矛盾。

仲恺高新区曙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所在地的居住人口约2万多人,其中流动人口占了1.2万人。所在地的青少年中,有70%属于异地务工人员的孩子。有不少孩子跟随父母经商、工作迁入曙光社区。

曙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为了让外来工与孩子建立一种良好关系,把“四点半课堂”延伸到孩子的家长身上。为了让孩子体验家务的辛苦,社工邀请外来工与孩子一起参加“亲子厨房”的活动。在社区服务中心,让家长与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厨艺,如做一些蛋糕、寿司等等,让家长和孩子相互配合,建立一种默契配合关系。

连续举办了几次“亲子厨房”活动后,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得到改善。孩子们也从这种活动中,得知父母打工挣钱不容易,就算父母只是做一道简单的食物,也要付出很多劳动。

组织孩子和家长参加亲子农家乐

东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近200名志愿者,他们组建了志愿者群,若群里发布活动后,志愿者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技能报名参加,提供服务。例如,当营养师的志愿者会宣传儿童饮食保健,手工厉害的志愿者就教孩子折纸等。“有不少家庭存在着暴力行为,当孩子不听话或成绩不好时,家长使用一些过分的言语是一种冷暴力行为,对孩子伤害很大。”1991年出生的郑创杰,是一名律师。他主要是在晚上与社工到学生家里做家访,或是在周六周日在社区举行活动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家长和孩子做普法宣传。

在四点半课堂以外,社工和志愿者还会邀请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例如,从今年开始,每周末社区会开展“童年不插电活动”,让孩子离开电子产品,参与社交。“一些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的限制,性格比较内向,来到这里,拓宽了人际交往,懂得相互问候、相互关心了。”郑武鹏说。此外,中心还开展了折纸兴趣班,融入了亲子主题,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折纸花等。

暑假到了,东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准备了“亲子大餐”,准备组织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农家乐,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还会组织亲子探秘活动,徒步游玩桥东古街。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统筹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惠州妹明日开公益演奏会 王晓蕊曾被4所世界著名音乐学院以奖学金方式录取

王晓蕊在练琴。图片由本人提供本报讯(记者龚妍)在炎热的夏日听一场钢琴演奏会,让舒缓或欢快的音符如流水般从心尖上淌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