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嫲阿嘛阿嫲叫 □刘明霞
篆 刻(释文:中得心源)戴 文刻
阿嫲阿嘛阿嫲叫,阿嫲叫PK玛露芭。
有点绕。先说阿嫲。在粤语里,阿嫲是祖母的意思。惠州的古巷里,回响着阿嫲呼叫自家小童的悠长,这绵长的叫声里,饱含着多少爱意与呵护?自家小童,是阿嫲手心手背里的肉。
听!童谣是这么唱的: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龙舟节呀!阿嫲带我睇龙船,我唔睇龙船,我睇鸡仔,鸡仔大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呀!我有个风车仔,佢转得好好睇!
早些年看梁凤仪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裸情恨》,故事发生在四十年代的广州,讲述一个叫方心如的女子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记不清是片头还是片尾,每集都播这首童谣,与故事情节很吻合。当时才3岁的女儿,就跟着吚吚呀呀唱,在我的指导下,她把歌词全记住了。
与女儿坐在小凳子上唱着氹氹转菊花园时,我看到窗外,一轮明月从东江上升起,我听到遥远的故乡传来另种童谣:烟子烟,秋上天,桃花果,杏花圈……
那时候,我们住龙船街商报社临街的三楼,每当有小贩挑着担子吆喝:“豆一一花!阿嫲叫一一”,耳尖的女儿就兴奋地叫“妈咪,阿嫲叫!”
小贩的声音由远而近,将担子歇在单位门前的时候,我就给女儿一块钱,让她自己去买。那小贩我熟悉,我路过更楼下时,时常见她在那卖小吃。
看着小小的女儿穿着猫头小凉鞋,手里捏着一元钱,甩着两条小辫,屁颠颠向小摊跑去时,我站在走廊上变换角度,目光一直跟到楼下。
我在想,我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女儿撑起一片天空,给它一个幸福的童年?她的阿嫲不在身边,没有阿嫲叫她,那我就连同祖母的爱一起承担了。
这阿嫲叫是惠州传统油炸小吃。说起阿嫲叫这个名字的来历,相传旧时那些小贩在街边 “油炸油糍”,香气四溢,嘴馋的小孩就围上来赶也赶不走,小贩怕滚油溅伤小孩,就哄他们说:你阿嫲叫你快回去!小孩信以为真就跑开了。以后只要有小孩围到油锅前,小贩就会说阿嫲叫!阿嫲叫!结果来购买油糍的人就以为这种小吃叫“阿嫲叫”。
昨日一众文友应本土女作家苗姐姐之约,去高记农庄啖美食。时逢高记农庄老板高燕来与来自美国和约旦的两位华裔美食家切磋厨艺,我们有幸分享了约旦美食家林惠敏小姐亲手制作的美食玛露芭。
玛露芭是中东著名美食,但见林小姐站在案台前,操刀将洗好的西红柿、土豆、菜、肉切成碎粒,加上各种调料,再与米一层层裹在一起,装进一个大钵,加入鸡汤?熟,半个钟后一开锅,哇!香气四溢。倒扣在大盘里,像一个五彩的大蛋糕,肉香、菜香浸透了每一块土豆和米粒。林小姐操刀切菜的时候,她那个五六岁的混血孩子就站在案板边,看着她的母亲手起刀落“嚓、嚓、嚓”。那孩子美丽的蓝眼睛又大又迷蒙,他随手抓起一片生菜叶,小兔子般生吃起来,煞是可爱。不知他的母亲有无教他唱过有关玛露芭的童谣,不知玛露芭有没有童谣?
而高老板正将惠州盐?鸡的技法,传授给另一位美籍华人李小芳小姐,手把手的教授她抹盐、炒盐,裹鸡、盐?。李小姐是美国宾州双鹰国际庄园的股东之一,高老板有心将大排档开到此庄园,说是9月份要去考察呢。
在厨房,我们亲自参与了阿嫲叫的制作。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调进面粉浆,佐以五香调料,用小漏勺舀了放进沸油锅,“嗞嗞、嗞嗞”煎炸开来,油锅泛起一圈圈金黄的光晕,油泡一圈圈散开去。面模浮在油面漂来挤去,四五分钟后,颜色逐渐成了金黄色。捞在盘子里码成花瓣摆上桌来,夹了一个,咬一口,外酥内软,香脆可口。吃完再舀两勺玛露芭,一入口,那滋味,呵呵——— 自己尝吧。阿嫲叫PK玛露芭,美食美味美心情。
高记的店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高记猪红汤滑噜噜靓”,下联:“艾粄阿嫲叫乌捞捞掂”,阿嫲叫,真正的惠州味道。
新闻推荐
惠州论坛日前,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贯彻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精神。会议强调,要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