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创客弄潮“互联网+” 女性主导创业企业占据市电商产业园企业半壁江山

惠州日报 2016-07-08 18:01

创业导师现身说法。

吴晓莉在工作室做干花。

▲女创客参观学习电商发展模式。

惠州市电商产业园里,1000多家入驻企业中,有530多家企业是女性在主导创业;来势汹汹的“互联网+”热潮,冲击着人们的创业视角,也给“她力量”的施展注入新鲜活力。

日前,“创客她时代”——— 惠城区女性创业创新沙龙活动开展,近50名“女创客”相聚一堂。

创客故事

女创客兜售创意互联网创业

“女老板”开“门店”,“女创客”开网店;“女老板”卖货品,“女创客”卖创意……在惠州市电商产业园,从90后到70后、60后,这帮“女创客”在互联网中收获了事业成果。

气质淡定的林霞,曾在德赛集团任管理职位10多年,但她放弃了大企业的优厚待遇,带着一帮“妈妈们”组建了赛乐薇西饼店,兜售健康食材做成的西式面包和定制蛋糕。

“我也是一个妈妈,所以以母亲关爱孩子健康的视角来经营西饼店。”这是林霞最中心的生意概念。林霞的产品一推出,在微信朋友圈很受欢迎,回头客一拨接着一拨。

90后吴晓莉则是有着年轻一代“女创客”的“玩劲”——— 她创造“浪漫”、销售 “浪漫”。“大学毕业后在公司上了一年班,始终觉得不适合自己,而开花艺店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一年前,吴晓莉认识了另外两个搭档,3人一拍即合,就在今年开了维诺花艺店。

店面是韩式的小清新风格,吴晓莉在其中制作干花花艺。“光卖花就没意思了,比方说过情人节,我们可以给"男朋友"们提供一条龙的创意服务,从鲜花、蛋糕到礼物,在手机上点击我们微信就可以完成定制服务。”今年的“520”,吴晓莉的创意让店里订单接不完,创业实现“开门红”。

政策帮助

区妇联将推动城乡妇女发展电商

区妇联主席李丹梅说,区妇联将为妇女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区级5~8万元)等方面的帮助,配合农业、科技、人社、畜牧等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能培训,让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创业就业本领。

近几年,惠城区电商成倍增长也为妇女发展带来新思路。李丹梅说,将持续带领妇女学习电商、微商行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城乡妇女发展电商网络销售。

导师点拨

“创新有风险,不创新有危险”、“创业,要三思而后行”、“创业创新中,学习很重要”……创客沙龙活动中,来自农业、社会服务、IT界、文艺界等的“女创客”优秀导师现身说法,用各自的“打拼史”点拨“女创客”们,现场互动一度热烈。

1.广东金易科技公司董事长罗艳萍

创业要三思而后行

这些年,市电商协会会长罗艳萍将公司经营领域从软件设计扩展到婴幼儿服饰和电商孵化产业园等。在创业过程中,罗艳萍始终认为,创业要三思而后行。“这几年"酷尾巴"婴幼儿服饰在电商中异军突起,做到全国同行业品牌前十。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个"神奇"的背后,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做品牌的大数据分析。”

“还有一点,做电商,你不仅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更要做得和别人不同。”罗艳萍强调电商商业模式的创新,要从细节切入进行创新创业。

2.嵩宝轩艺术园长庄敏

结合爱好创业是一种持续动力

“不改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庄敏创业史上正合适。学美术教育的她,年轻时历经两个转折点:一是辞去美术教师的工作,与家人一起卖文房四宝;二是婚后自立门户,靠积蓄自己经营文具店。

“但这两个转型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为此苦恼了很久。我最想要的是重拾画笔。”庄敏一心就想作画,她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培训基地,组建志愿者队伍,免费教孩子画画。3年间,她用光了积蓄,她用 “穷困潦倒”来形容当时的生活,大家都说她“疯了”,但她自得其乐。

最终,她的画在业界收获认可,她一幅泥塑作品起价3500元。她成立了嵩宝轩艺术园,她还在义务教着一些下岗女工学习画画和泥塑,最近也开始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美术教材包。“能够结合自己爱好来创业,是一种持续的动力。”

3,市心思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琼玉

创业与社会服务结合实现双赢

早在2006年,惠州育婴师(月嫂)市场还是空白阶段的时候,王琼玉就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缺口。从事幼教工作12年的王琼玉,开始把工作中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中,创办了心思职业培训学校。

王琼玉聘请专家对妇女进行育婴师理论及技能的系统培训。“期间,我们学校的培训已嵌入社会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培训+社工+创业就业"的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王琼玉介绍,近年来,针对单亲、贫困母亲,她组织成立了 “幸福母亲家政服务队”,利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让农村妇女免费接受保洁、育婴、老人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妇女就业。

目前,该学校已培训8000多人,成功推荐就业80%以上,育婴师月收入10000元到15000元左右。王琼玉的培训学校也获评 “广东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4,市源茵畜牧科技公司董事长张元英

创业要讲良心

张元英,一直在打破局限,一直在玩“跨界”:早前打破公务员铁饭碗,辞职下海去养猪;成为高级畜牧师后又开始经营休闲观光农业;最近又开始投资微电影。已经是“奶奶辈”的张元英喜欢挑战。

“创业,要讲良心。”张元英扎根最深的就是农业,经营中努力把农产品品质做好。养猪,她用进口设备和技术,保证种猪品质;还通过沼气、沼液处理、废水回收等工程建设,把场区周边的鱼塘、果园、菜地等组成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实现猪场废物资源化利用。

“我现在都是用有机肥来种水果,果园的葡萄、木瓜和火龙果,吃了的都叫好。”张元英说,要把绿色农业的道路走到底。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郑国瑞 通讯员邓历历 郭俏敏

新闻推荐

年检不合格培训机构限期整改 惠城区教育局严格规范教育培训机构

▲舞蹈培训班上,老师在细心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家长们排队给孩子报读暑期兴趣班。▲书法培训班让不少孩子感兴趣。本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