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钢丝椰子壳巧手加工成乐器 民生图组
▲看着自己做的乐器,张海棠非常开心。
▲从废品店用两元买来的坏吉他,经张海棠把弦一改,就变成了一把新乐器。
▲张海棠认真地调试他自制的乐器。
“你瞧,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也可以弹哦!”昨日上午,在博罗县城家中的工作室里,64岁的张海棠自豪地向《惠州日报》记者介绍他钟爱的乐器。
小小的房间里,墙壁上挂满了乐器,笛子、二胡、三弦、高胡等等,各种各样共有20来件。其中有几件,样子看起来显得与众不同:没有上漆比较粗糙,材料也只是一些木头、铁片、塑料、钢丝、麻线之类。
“其他那些都是花钱买的,而这几件是我自己动手仿造的。这是阮,这是中胡,用有弹性的钢丝当琴弦,这个做琴身的硬木比较难找。这个圆鼓鼓的是用两个椰子壳粘的,就叫椰胡。这把在废品店用两块钱买来的坏吉他,我把弦一改,如今已不再是吉他了。”说起这些宝贝,张海棠如数家珍。
张海棠在粤曲之乡石湾镇长大,从小就受到熏陶喜爱粤曲,后来成为一名职业的曲艺创作与表演者。他有专业基础,平时又勤于自学,逐渐成长为一名粤曲艺术的多面手,粤曲表演需要用到的10多种乐器,他样样都会。
所谓熟能生巧,一些乐器零件坏了,扔掉的话损失大又舍不得,他就尝试自己修,后来干脆模仿着自己制作。找不到专门的材料,他就用有类似特点的物品代替,或者把旧的材料重新利用。
做出的乐器,起初弹起来差距较大,后来不断琢磨不断改进,音效越来越逼真。张海棠一边介绍,一边现场拿起自己做的乐器给记者演示。这些外观粗糙的家伙,在他手中弹起来是那么自如,如果光凭耳朵听的话,确实难分真假。
“我做这些东西,不是拿来卖,也不是取代厂家生产的,主要还是出于个人爱好,图个自娱自乐而已。真正上台表演的话,还是要用专业乐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张海棠说。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罗孝宗魏云鹤
新闻推荐
博罗“坚强孝子”刘铭俊上封面 为惠州市第9位登上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封面的“中国好人”
本报讯(记者龚妍)7月8日,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以《“好儿子”刘铭俊90后坚强孝子6年独立照顾患癌母亲》为题,刊登了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