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后每天可吞10万吨污水 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三期进展顺利,土建工程已完成四成
三期工程投产后梅湖水质净化中心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30万吨。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项目名片
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三期工程是一、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的扩建工程。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66亿元(含1.5亿元管网建设),设计规模为日处理10万吨生活污水,服务面积18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81万人。项目位于市区西郊东江惠州段下游的江南地区15-02地块(原梅湖6号、7号小区),目前主要收集惠城区江南、龙丰、桥东、桥西、河南岸等片区的生活污水。三期工程投产后梅湖水质净化中心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30万吨。
吊车挥动着20多米长的“手臂”清理泥土,以确保进水泵房沉井顺利下沉;3个直径38米的二沉池雏形已现,另外一个正在进行基础开挖;深度处理池基础加固工程即将完工……当前,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记者日前了解到,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三期工程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投产,投产后梅湖水质净化中心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30万吨。
◎进展
200工人奋战施工现场
记者在位于市区西郊东江惠州段下游的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二期看到,污水经过管网流入处理池。经过处理后,原本恶臭浑浊的污水变得清澈,也闻不到异味。
距离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二期300米处,一片繁忙的施工现场映入眼帘,挖土机、吊车、200多名工人分布在工地的各个角落忙碌着。
“项目进展很顺利,土建工程已完成四成。”项目施工负责人宋礼良说,因为上半年雨水多,项目停工近三个月时间,但不会影响项目的总体进度。雨季过后,项目施工方备足资金、增加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奋战100天,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现在每天有200多名工人分布在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后期还会根据需要适当增加人员。
◎计划
10月进场安装设备
宋礼良介绍,按照目前的进度,10月中旬项目附属工程、主体工程等可全部完工,10月底设备可以进场安装,预计11月底可通水试运行,12月底可全部建成,比计划提前半年投入使用。
项目现场负责人曹晓通说,目前正在主攻的是生化池、二沉池、进水泵房、高效沉淀池等主要构筑物的建设,这也是整个项目的 “重头戏”,把这个攻下来,接下来就可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也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离竣工不远了。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3个直径38米的二沉池雏形已现,其中一个已完成工程量的80%。“第4个二沉池正在进行基础开挖,过几天可以浇筑底板混凝土。”曹晓通说,因为工期紧,所以采用下沉式施工方法建设进水泵房,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但可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除了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外,相关设备也开始采购。曹晓通说,三期项目所需要的核心设备都是进口的,目前已下单采购,预计10月中旬可以到货,接下来将进场安装设备。
◎效果
污水净化处理后可灌溉
“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用于市政用水、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及工业冷却等。”宋礼良说,梅湖水质净化中心目前主要收集惠城区江南、龙丰、桥东、桥西、河南岸等片区的生活污水。污水收集流入水质净化中心后,会经过生化处理再进行深度处理,出水水质优于国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接近四类水体排放标准,这是当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的最高标准。
记者了解到,除了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外,梅湖水质净化中心还注重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该中心设有专门的脱水车间,对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以方便回收再利用,同时防止污泥造成二次污染。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新闻推荐
下半年惠城仲恺2.2万套新货入市 供应量约为上半年的2.5倍,置业者将迎更多选择
新货入市将给置业者带来更多选择。本报记者郭亮平摄进入下半年,全市的新货供应量将是上半年的两倍,而在惠城区,同样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