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的彰显 成晓军新作《中华志士仁人名篇选读》汇编富有思想性的87篇文章,加以注释和评析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便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以一个如此重大的价值观念体系而言,从提出、培育、践行到成熟,不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不经过一个不断充实、改进、提升的历史过程,是很难达以成功的。何况,目前我国社会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距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诚然,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这些差距,培育这些观念,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但我们也非常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历史,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养分,寻求借鉴。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需求,惠州学院政法系二级教授成晓军先生编著了洋洋数十万字的 《中华志士仁人名篇选读》(以下简称《选读》),并于最近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下属河北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成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我有幸成为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因而就其中印象深刻的方面,略谈几点,以分享于大家。
《选读》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优秀成分进行梳理,确保去粗取精
首先,从选材上看,《选读》所选篇章既做到了覆盖面较广,又做到了代表性较强,实现了全面性与典型性的兼揉共融。通观全书所选,共计87篇之众,在时间上从战国到民国,从王朝时代到共和时期,前后纵贯2200余年;在空间上从华北到华南、从中原到边疆,横贯今近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文体上从奏议谏策到题记杂论、从诗词歌赋到家书信函,至少也在20种以上。仅此三点,已足见《选读》选文覆盖面较广之一斑。但另一方面,《选读》又拒绝烂收粗编,书中所选,每一篇都是成先生精选而来,“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选读·前言》,第6页)。因而,无论从选文本身的质量来说,还是从其社会历史的影响力度而言,《选读》所选的81位志士仁人的87篇文字几乎都堪称经典之作,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全面性与典型性的兼揉共融,使得《选读》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优秀成分的梳理,避免以偏概全,确保去粗取精,从而为运用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工作,提供了一扇宽阔的窗口。
提供文史知识的同时引导青少年读者正确理解
其次,从编著特点上看,《选读》既有遵循学术研究规范的严谨性,又有尽量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需求的可读性,实现了精雅与通俗的兼揉共融。全书体例鲜明,每篇均按“撰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进行编著。细细读来,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编著方式。其一,它有着遵循学术研究规范的严谨性。各篇选文,有注有释,有评有析。其中,原文均能注明出处,注释均能采用学界普遍认同的义项;评析也都能阐释出选文蕴含的深刻哲理,或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乃至于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和意义。其二,它有着尽量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需求的可读性。以注释为例,其突出特点,便是既严谨,又通俗。仅《离骚》一则,注释便多达299条,其中标注汉语拼音的便有123条之多。此外,其译文乃至评析,都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通俗性和可读性可见一斑。诚如成先生所言,《选读》的编著宗旨,便是“向不同文化层次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提供有关文史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正确理解、借鉴某些有益的成分” (《选读·前言》,第5页),这也为人们自学自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所选文章凸显“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
再次,从思想内容上看,《选读》所选、所著既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又有脉络上的连贯性,实现了“小思想”与“大思想”的兼揉共融。书中所选、所析诸志士仁人的思想内容颇为丰富,用成先生自己的话说,至少包括7个方面,即身处逆境情势下“强烈的家国情怀、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 犯颜直谏情势下“高迈的志向节义”、民族危亡情势下“坚持民族气节,牺牲一己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浩然正气”、奸臣误国情势下“正道直行、大义凛然的精神”,以及“渴望国家统一、繁荣、兴盛”的“深沉而又炽热的爱国情怀”、“渴望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师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开放意识和长远目光”、“渴望社会安定,呼吁当道者俯念民力艰难”的“关注之情”等(《选读·前言》,第4—5页)。这些思想内容尽管有所偏重,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密切关联,连为一体。这个体,便是“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如果说这种情怀与意识是“大思想”的话,那么上述几种思想则可称为 “小思想”。正是实现了“大思想”和“小思想”的有机结合与兼揉共融,《选读》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内容丰富而一以贯之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参照体系。
(包国滔)
新闻推荐
解放惠州城缘何未费一枪一弹 反“清剿”三场战斗奠定惠州解放基础
▲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部队进入惠州城。本报记者潘高耸通讯员黄建辉翻拍▲江南支队沙鱼涌战斗英雄合照。1949年10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