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大战略”建好中韩合作“小特区” 共建中韩(惠州)产业园是深化中韩全面合作积极探索

惠州日报 2016-07-20 17:29

中韩产业园是新时期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韩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是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两国共建产业园区。

而中韩(惠州)产业园作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中韩产业园,无论在两国合作和国家战略层面,还是在区域和地方层面,其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共建中韩产业园是一个“大战略”,是一个创新之举,是深化中韩全面合作的积极探索。而中韩(惠州)产业园是中韩两国地方经济合作的“小特区”、中韩两国企业创新合作的“大平台”、落实中韩自贸协定的“试验田”。

◎小特区

先行先试发挥自贸区平台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所谓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或多国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其目标之一是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

经过8年前期准备,2012年,中韩两国正式启动自由贸易谈判,去年6月1日,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为落实自贸协定,去年10月31日中国商务部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关于共建中韩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两国在山东烟台、江苏盐城以及广东和韩国的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产业园。

今年3月12日,广东省明确在惠州市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4月21日,商务部明确在惠州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

“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务虚会上,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张玉中介绍,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对中韩双方而言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协定,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根据协定,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将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也就是到时候双方绝大部分货物关税降为零;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中韩产业园合作大有可为。”张玉中认为,中韩产业园合作顺应了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新趋势,是两国领导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深化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必将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新抓手、新平台。

我们再来看在这一重大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其意义非同小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它是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的产业园区,将实施自贸协定的特殊政策,可谓中韩两国地方经济合作的“小特区”。

中韩两国关于共建中韩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提出:两国共建产业园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创新投资和产业合作模式,推动经济合作,为两国企业创业创新搭建合作平台。

显然,在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中韩(惠州)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引导地方充分发挥自贸区平台优势,按照先行先试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对外合作层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大平台

深化与韩国优势产业技术合作,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

惠州与韩国交往素来密切。随着惠州与韩国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三星、LG等韩资企业纷纷抢滩惠州,投资创办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惠州对韩贸易总额161.8亿美元,占广东省对韩贸易总值的1/4,占全国对韩贸易的5.9%。截至今年5月,惠州市累计批准设立韩资企业235家,合同利用韩资9.1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6.6亿美元。累计投资总额超过千万美元的韩资企业有32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化工行业。

在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中韩(惠州)产业园该如何创新合作?我们该向韩国学习什么?《谅解备忘录》明确指出,中韩产业园将着力发展互联网+、新能源、生物、食品、智能制造、物流流通等产业集群,重点聚集规模型创新企业入园,同时培育两国初创型中小企业,形成规模型创新企业与初创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

也就是说,今后开展创新合作、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是中韩产业园的重点。从这一意义上说,中韩(惠州)产业园将是中韩两国企业创新合作的“大平台”,是惠州对接韩国创新资源、助推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新机遇。

“以市场来换创新能力,以创新能力来换创新合作。”省社科院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建好中韩产业园,关键一点是要做好差异化战略定位,关键要学习韩国经济是如何转型过来的。”丁力分析认为,韩国转型升级的成功,关键是抓准了弯道赶超的目标,打造了好的机制,选对了发展路径。这些典型经验,对广东、惠州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也最值得挖掘。

专家指出,韩国在产业新增长点选择、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配套、市场空间培育等多个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做法,促进了新增长动力的不断涌现,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产业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和过渡,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韩(惠州)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惠韩资本、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中韩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深化惠州市与韩国在电子、石化、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技术合作,将为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助推惠州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试验田

优先探索应用自贸区政策,打造惠州“经济特区”

三大中韩产业园,其一花落惠州,在于惠州有市场优势、创新优势、机制优势、产业优势、干部队伍优势等独特优势。

广东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也是中国南部经济最为活跃、市场最为开放的地区。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粤港澳及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形成了广阔的市场腹地,为中韩两国深化全方位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国家同意在惠州建设中韩产业园,就是要惠州先行先试,就是赋予我们一条试验之路、探索之路、创新之路。可以说,中韩(惠州)产业园是落实中韩自贸协定的“试验田”,肩负着创新中韩自由贸易合作模式和内容的重任,是两国深化经贸合作的新载体。

广东有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中韩(惠州)产业园未来有望成为广东自贸区的“第四极”。

《谅解备忘录》提出,“双方商定,将在中韩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对入园企业进行关于中韩自贸协定的定期教育培训,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园区内中韩自贸协定的使用度,积极推动中韩自贸协定在中韩产业园内的落实与实施。”由于自贸协定很多政策措施是逐步实施的,中韩产业园以及园区的企业可优先探索应用自贸协定的政策措施,这将为两国共建产业园以及园区内的企业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提供更大的探索先行的空间和机遇。

不仅如此,制度创新也将是中韩(惠州)产业园这块“试验田”的一大亮点。“中韩(惠州)产业园首先要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担当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对于中韩(惠州)产业园如何定位发展建设,省自贸办副主任马行裕认为,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中韩(惠州)产业园是中韩自贸协定的产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杜国臣分析认为,从开放角度来讲,核心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韩(惠州)产业园要为“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新经验。

“中韩产业园将按照自贸区的标准进行建设,自贸区的政策可以在中韩(惠州)产业园先行先试。”市领导提出,中韩(惠州)产业园地处广东改革开放前沿,毗邻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大胆进行改革与制度创新,加快复制推广探索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成为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观测点、推进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改革点,把中韩(惠州)产业园打造成为惠州的“经济特区”。

本报记者袁 畅 通讯员张照侠

新闻推荐

“食战”炎夏 怎样吃更健康? 营养师:吃水果有讲究,喝冷饮伤肠胃

本组图片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昨日是大暑,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时,如果能来杯冰饮,那真是透心凉。然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