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分数育全人 东高学子展风采 容易浮躁的时刻,他们却把文明留给了母校

惠州日报 2016-06-13 19:12

离校前学生们将寝室打扫干净。

干净明亮的学校食堂。

母校留影。

为高考加油祝福语。

直面高考,笑对人生。

不忘孔子的谆谆教诲。

宽阔的体育场。

校长、老师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你对高考有怎样的印象?假如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回答。但横亘在人们心底的共同回忆,一定会与“凌乱、撕书、吼楼”这样的画面有关。或正因为如此,高考前,厦门市教育局还特别发文通知,要求做好高三年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不准学生以撕书吼楼的方式宣泄压力。

但对市东江高级中学(下称“东高”)的学生们来说,高考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校园整洁、有序,同学们相互关爱,人人都能以平和轻松的心情,迎接这一场全新的启程。甚而在他们结束高考离校时,也丝毫不急不躁,将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将有用的学习资料留给学弟学妹……说起这样做的原因,多位学生坦言:这都是平日里的习惯,顺手就做了,而且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需要宣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能平释高考这个大关的焦躁,能让东高学生们的心态平和至此,能训练出这样一支素质尖兵?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东高。

源起

高考结束 一条微信引发震撼

6月8日,结束了高考的学生们,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做离校的准备。在有晒出同学欢聚、晒出学校离别场景的微信海洋中,有这样一条微信,吸引了记者注意。

“干净、利落地撤离,孩子们你们是好样的,尤其坚持最后撤离的部分舍长和同学们,你们辛苦了!”这段文字下面,是几张干净整洁的宿舍照片。这条来自于东高高三班主任曹芳的微信,像在湖面上丢下的石子,激荡起无数个关于高考的回忆,更因为前所未有,而备感震撼。

或者有人会说,学生只是收拾好了宿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其他学校,却是三令五申,屡禁不止,将一件小事闹成了全国皆知。厦门的“禁止令”犹在眼前,东高学子却交出这样高素质的答卷,其背后的根源,不能不让人好奇。在经过多渠道的沟通了解后,本次采访得以成行。

老师 “这届学生最让我感动!”

“真的连柜桶都是干干净净的,一张碎纸片都没有。我在好几所学校工作过,也带过很多学生,这届学生是最让我感动和惊喜的!”说起那条微信的内容,曹芳激动地说。

高考已经结束几天,“把文明留给学校”的宣传横幅还悬挂在这座美丽的校园。“备考阶段,我们是要求过学生要文明迎考、文明离校,可是没想到同学们真的会做得这么好。”曹芳说,学生离校当天,她先去检查了女生宿舍,后检查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很干净,但因为女生本来就比较讲究卫生,我就没太多想。后来看到男宿舍居然也像女宿舍那么整洁,我就有点感动了,忍不住发了那条微信。”

记者采访中发现,学生们让老师们感动的事例似乎并不止文明离校这一件。高三年级主任黄碧云介绍,高考前夕,因为布置考场,高三学生借用了高二年级的教室复习。高二的学生们离开前自发的布置了教室,在黑板上、桌面上留下了高考祝福。有个班还把仅有的几台风扇全部留下来给学长们使用。“高三学生搬回自己教室的时候,也都主动把高二教室收拾干净,有的还把剩余的水票留给学弟学妹们使用。”黄碧云忍不住赞叹,“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传递,我们陪着他们备考、成长,也倍感欣慰和温暖。”

有人说,老师谈论学生,就像父母谈论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数不清的惊喜。曹芳是这样、黄碧云也是这样。作为年级主任的黄碧云,同时还兼任学生们的科任老师,一路见证和陪伴着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成长。“有些学生因为中考不理想,高一入校后,情绪有些低落。但在东高生活学习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很多学生会以"身为东高人"而自豪。像高三学生文明离校的举动,大都是出于日常习惯。”谈论起学生们的成长,黄碧云深有感触地说。

学生 “考完后只想再看看母校!”

说起文明离校的举动,高三学生周惠明、叶陆洋等人,一脸的平常,但在说起与母校的离别时,他们的脸上,明显有些伤感。

“离校前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整齐,把有用的资料留下来,这些举动真的没什么,因为从高一开始,学校和老师们就十分重视对我们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周惠明说,刚开始是学校的要求,后来就成了每个人的习惯!”

“我以前在家的时候很少主动帮忙做家务。到东高后,慢慢习惯了自己收拾床铺、清洁衣物,回家后也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妈都说我变了!”叶陆洋笑着说,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对自己的学习也有所带动。叶陆洋称,或许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整个备考和高考阶段,他的心态都十分平和。

“此外,我们好像也没有太多压力需要宣泄。”周惠明、叶陆洋等异口同声地表示,“即便是偶有烦闷,也都会有老师和团结共进体的导师、同学们及时疏导关心,所以不需要撕书吼楼来发泄。”

在这些学生谈论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时,纷纷提到了学校给学生发苹果的事情。“为了给我们补充营养,每周五学校都会给我们发苹果,听说这些苹果,都是黄碧云主任带着各个班的班主任亲自挑选的!”一位学生表示,“学校和老师这么关爱我们,我们当然也要以同样的爱回报学校!”

当记者询问这些学生结束了高考最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周惠明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我最想靠着栏杆好好看看学校,因为以后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说到这里,周惠明一脸的伤感。

揭秘

三年悉心灌溉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正所谓,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东高学子今日能够显露出素质尖兵的风采,得益于教师们三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和无私付出,更得益于学校与时俱进,提出培养“素质全人”的育人理念。可以说,正是学校的这种理念,为学生们的文明之花,提供了茁壮盛放的肥沃土壤。

“我一直在思索,究竟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是真正的对他们人生负责。在看到这些孩子的表现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校长聂育松的一番剖白,为东高的育人理念的提出做了注脚。在他的介绍下,一幅素质育人、内涵发展的教育宏图,徐徐舒展于眼前。

不唯分数

培养素质全人

熟悉东高的人,都知道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他“耐得住寂寞”,不功利,不急进,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如常。这种平常心,俨然成为东高人的气质,高三学子文明离校,正是这种气质的沉淀。

有人将这种气质的形成,归功于学校发展定位的与众不同。据悉,东高在创办之初,就带有明显的创新精神和逆反意识。它勇于向传统的应试教育发出挑战,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座右铭,将“源深行远”作为办学理念,引导教师迈步在“教学回归教育,教师回归导师”的教育大道上,兢兢业业,埋首耕耘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之间。这种创新理念的提出,为惠州市的教育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广受坊间热议。

“不讲分数,学校发展过不了今天;只讲分数,学校发展过不了明天。所以学校的发展,一定要重视分数,但不唯分数,力争打造素质全人!”聂育松作为东高的首任“掌门人”,对创办宗旨,作此释义。如今,即使在高考硝烟正起的校园和高三教室里,也都不见唯分数论的励志标语,取而代之的是富有人文内涵的言辞。

在聂育松看来,真正的素质全人,既要成绩优秀,又要养善厚德;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以待人;既要勇于进取,又要沉稳冷静……围绕这个目标,东高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不拘一格

创新育人举措

走在东高的校园内,孔子文化园中夫子授学的文化石,与翠绿的树木相得益彰,时空的交替中,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国学文化长廊上,《大学》《论语》等时时更换的经典文作,将观者瞬间带入历史的长河……这些传统文化环境的营造,让崇文厚德、谦恭礼让、尊师重教等优秀品质根植在每个东高学子的心中。

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团结共进体”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行,则让“培养素质全人”的目标,有了实现的途径。据了解,东高的“团结共进体”,是指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每班学生按每6人一组,分成9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即“团结共进体”)。根据“双向选择”的要求,每个“团结共进体”都配备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学校将这种管理模式从学生延伸到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各部门,采取行政挂钩班级的形式,把每个班的科任教师组成班级教师“团结共进体”;通过类似的方式,构建了备课组教师“团结共进体”、楼层班主任“团结共进体”、学生家长“团结共进体”、处室职员“团结共进体”、领导班子“团结共进体”,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聂育松自己就挂钩了两个班级,帮助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一起建立起了班级教师的“团结共进体”,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团结共进体”的管理模式,在推行中,有了更为细化的举措。在这些举措中,有违规扣分这样的硬性规定,也有春风化雨的暗中指引;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有创新技术的课堂改革。“学生们的离校行为,已经检测出了素质教育的成效,等到高考放榜,就能看出教研水平的高低。不过从高考前的模拟测评结果来看,我对今年的高考成绩充满信心!”聂育松直言。

知行合一

教师做好表率

聂育松说,学校的理念和举措再好,最终还是要教师们贯彻落实,“很庆幸我们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团队,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共同努力,不仅按照办学要求完成了规定动作,还因人、因事而异,有了创新意识,增加了自选动作,最终取得了喜人成果。”聂育松说,学生们的离校表现,证明了“素质育人”这个理念的正确性,同时也映射出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对此,身为高三年级主任的黄碧云感受深刻。“比如老师们要求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先要自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如严格按照办公室的6S管理制度,收拾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做到办公环境干净整洁。”黄碧云说,在东高,从校领导,到年级主任,再到各科任老师,均以规定和制度为鉴,做到知行合一,层层表率。

她的介绍,记者在采访中也有体察。据了解,尽管学生们表示在备考阶段无压力需要宣泄,但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校还是做好了一切释压措施,如安排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主题活动、定期开设心理健康特色课程等。在此期间,教师们先学会了自我释压,并向心理健康教师积极请教,掌握心理辅导和疏解压力的方法,用于开导学生。“很多班主任都已经是半个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会及时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定期组织心理拓展活动。”黄碧云介绍。

记者手记

关爱流淌在细节之间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前来,怀揣着一腔的柔情离开,这是记者采访东高的真实体验。这样的柔情,在于深切感受到一种爱的力量,一种流淌在细节之中的温暖。

当记者求证“发放苹果”始末的时候,一位老师的细节描述,略显琐碎,却非常感人。“担心别人送过来的大小不均,黄碧云主任带着四五个班主任,到水果市场一个一个地挑选回来的。为了做到绝对公平,还预留了一些苹果放在办公室,以防个别学生因为遗漏没有领到苹果……”一位年级主任,一群班主任,这样的紧张时刻,无数的杂事缠身,竟然为一个苹果,如此大费周折,实属良苦用心。

“我自己也有孩子,我知道高考这个阶段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照顾好他们的身体,让他们轻松上阵!”记者在黄碧云的解释中,分明读到了母亲的心情。

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位学生的钥匙扣吸引了笔者的注意。一面是“鲤鱼跃龙门”的浮雕,一面是东高的LOGO,别致而蕴含深意。“学生们就要离开我们了,校长说要定制一个纪念品,送给他们做纪念。我们挑选了很久,最后选择了"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表达出对他们的美好祝福。背面特别加上了我们学校的LOGO,代表着他们在东高求学的难忘经历。”黄碧云说,为了便于学生长期保存,她们还特意请求老板,将原先容易生锈的铁环,换成现在的不锈钢扣环,“礼物虽小,却代表着我们的心意!”说这句话的时候,黄碧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伤感。

在东高的整个采访,诸如此类的细节,就像一根丝线,将一个个的创新举措、办校理念串联在了一起,形成了该校培养“素质全人”的整体印象。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些细节真的不值一提,也绝对谈不上不惊天动地,可就是这样的细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好学向善。

在这样的细节中,东高学子的素质得到了真正的锻造。而锻造这样的细节,凝聚了全体东高教师无私而忘我的付出。“这种付出虽然辛苦,但看到孩子们三年来的成长,心里更多的是感到幸福!”校长聂育松满足地说。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卢振侠通讯员张青山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新闻推荐

理财助生活更美好 专访市理财师协会会长袁怀志

市理财师协会会长袁怀志。惠州首届精英理财师大赛决赛参与人员合影。协会成立2周年庆典活动。开栏语:你不理财,财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