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镇第二例远程便民互助服务平台开通 将应用拓宽到镇所有窗口单位,逐步实现全镇覆盖

惠州日报 2016-06-28 18:29

石滩村村民在石滩村社区办理准生证明。

田心文化广场。

杨村镇远程便民互动服务平台。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上周五,博罗县杨村镇石滩村上石小组村民叶智伟拿着结婚证、身份证等资料来到村委,10分钟后,他就在远程便民互助服务视频指导帮助下准确填写二孩申请表。接下来,村干部会将填写好的表格拿到镇上代办,如果不出意外,叶智伟可在7~15个工作日后拿到审批证明了。

据悉,这是博罗县杨村镇继新田村之后开通的第二例远程便民互助服务平台。作为作风建设和“两学一做”活动中先行先做的重要项目之一,远程便民互助服务项目是对镇、村两级行政单位“民事双办”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也是杨村打造“互联杨村+”的重要举措。

记者还了解到,接下来,杨村镇将结合村镇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应用拓宽到杨村镇所有的窗口单位,并在博罗区域逐步实现全覆盖,并以此作为乡镇“两学一做”的重要抓手和创新点,引领基层实干促学、学以致用的教育实践。

过去,村民办行政审批路程远、成本高

石滩村上石小组村民叶智伟想生二孩,按照过去的办证流程,他要先去村委了解情况,然后再去镇上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咨询服务人员,获知办理所需提交的证件、证明,带上相关表格回到村里填写,并到村委开具相关证明,然后再带齐资料返回镇行政服务中心,再等待15个工作日后才可拿到审批。

从石滩村到杨村镇,距离路程大约有8公里,在没有公共交通配置的情况下,村民骑摩托车往返一趟要40分钟时间。对于连摩托车都没有的贫困村民来说,可是件大难事。石滩村一位村干部说,过去石滩村村民办理行政事项审批成本高。一般村民办理审批事项,会先从村里来到镇上的行政服务中心,这往往耗费村民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

除了路程远,交通不便外,还往往由于理解差异,如证明开具错误或表格填写错误,致使村民办理一个业务需要来回镇村好几趟。

说起去年的一次办证经历,村民老叶直摇头。去年老叶家里要审批建新房,为拿到行政审批,他麻烦邻居骑摩托车往返村里和镇上。但事情办得并不顺利,老叶文化程度不高,在填表时还填错了三次!当终于完成填表,老叶发现消耗掉了不少人力物力成本。而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老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像我这样的村民最害怕去镇里审批办证了!”村民老叶说。

现在,村民花十分钟就可实现一站式办理

“现在办证好简单哟!在村委只花十分钟填个表就行了,剩下的事就都交给村委去办了,省心省力!”叶智伟来村委的当天,也是石滩村开通远程便民互助服务的第一天。当天大清早,叶智伟来村委了解生二孩的相关情况,说是拿齐资料到村委来就行了。叶智伟准备好了资料,在村委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只用十分钟就准确完成了填表工作。

记者了解到,远程便民互助服务平台开通后,村民仅需到村委就可以实现一站式咨询、沟通、填报、确认、开证明、委托办理,无需再花费40多分钟往返镇上。同时,对于有条件的村民,还可通过手机4G网络直接联线镇、村,享受足不出户的便民服务。

启动远程便民互助服务后,复杂的事情则得到有效的化解。通过视频,村民可现场与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在工作人员面对面进行资料预填指引下,村民找资料、填表准确率大大提高。另外,还可通过视频确认表格填写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还可现场改正。

与此同时,将基础资料填报、填写须知及村级证明三项合一集中到村委,由村两委干部或党员志愿者进行代办代送,而村民无需再亲自跑到镇上,省去大量人力物力。

远程便民互助服务是作风建设重要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远程便民互助服务项目为杨村镇作风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对镇、村两级行政单位“民事双办”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也是杨村打造“互联杨村+”的重要举措。

新田村第一书记吴明涛告诉记者,村干部就是村与镇之间的一座桥梁,村民有事先想到的是村干部。但作为村干部,也不可能样样事都了解,许多村民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将问题涌向上级单位。有调查显示,在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约有7成的村民只是来咨询而非办理事务。而大量的咨询过程又影响了正在办理事务的村民,导致矛盾不断发生。

“有了远程便民互助服务项目,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现在村干部有事会与兄弟村庄相互交流,把村民矛盾向下化而不是向上涌。”吴明涛说,通过服务平台,村与村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有问题可以直接交流。例如当村委工作人员不知道某个行政事项审批需要什么资料时,可通过视频向兄弟村相关村干部了解。同时,将基础资料填报、填写须知及村级证明三项合一集中到村委,也彻底解决了过去村民为了办事频繁往返村镇的难题。

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

新田村第一书记吴明涛告诉记者,杨村镇党委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大胆与互联网+相结合,基于远程便民互助系统打造“两学一做E秘书”平台。

农村党员以及基层支部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两学一做E秘书”平台随时联系镇上专职两学一做服务人员,及时提出需求获得支撑,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还安排了镇委书记坐班。同时,镇委对于两学一做中的先进经验、问题协商、一对一辅导等工作可依托该平台轻松开展,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密切联系群众。

“过去每逢周三镇干部找我们了解情况,现在只要掏出手机,找到"两学一做E秘书"就可以随时找党员干部反映问题,感觉是镇干部都住到我们家里来啦。”村民黄老伯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感受。

吴明涛说,该创新不仅是杨村镇“两学一做”在农村最基层的“关键触点”,也是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实践中的升级和延伸,不但在基层治理做到了农村“矛盾不出门,问题掌上处”,而且探索了“两学一做”在农村基层的点线面全覆盖、高协同和零公里服务。接下来,杨村镇将继续推广启动远程便民互助服务,逐步实现全镇覆盖。同时将应用拓宽到杨村镇所有的窗口单位。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田东梅

新闻推荐

江边护栏粉刷一新

近日,记者在东江绿道看到,工人正在粉刷江边护栏(见图①)。工人老李说:“现在东江边碧翠园至惠州大桥的这段护栏已经粉刷完,惠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