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

惠州日报 2016-07-04 18:14

作为惠州市一大战略平台的 “绿色引擎”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有了新进展。《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日前公示。根据《总体规划》,发挥潼湖生态优势,突出创新驱动主题,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和宜居城市建设,吸引各方资源,建设“生态云谷,智慧潼湖”,将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符合湿地文化特质、客家文化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创新发展、产教城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惠州的“生命工程”,使之成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区。

发展目标

2020年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二期建成

《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二期建成;创新与总部经济区、科教园区、国际合作产业园(中韩科技园)、大数据产业园等平台形成雏形,智慧区现代服务业活力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成型,莞惠城际沥林站基本建成区域交通节点。到2025年,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完备,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性产业服务能力;初步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风貌凸显的生态宜居示范新城。到2030年,产城人融合的生态城、智慧城基本建成;形成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智能化基础设施网络。

产业体系

形成智慧产业链等六大创新产业链

《总体规划》提出,充分利用潼湖生态智慧区高端创新技术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相关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成套装备技术在区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仲恺高新区、惠城区博罗县、深圳和广州等周边地区智能装备、LED、大数据、生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形成智慧产业链、生命科技创新链、物联网创新产业链、绿能科技创新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和湿地生态旅游产业链六大创新产业链,打造以潼湖生态智慧区为创新中心的环潼湖生态智慧区产业联动圈层。

基础设施

重点推进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工程

《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以惠桥快线、莞惠城际、城市轨道3号线为代表的环形复合交通环,结合武深高速、河莞惠高速、S120线,形成向外发散的高快速路体系,依托莞惠城际、京九铁路形成连接珠三角、连接粤东粤北的交通系统,共同组成“一环、三快、双铁双轨”的区际综合性交通运输格局。重点推进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工程建设,争取赣深客运专线在沥林设站,进入广深“半小时交通圈”。推进京九铁路沥林站升级改造,强化物流集疏运和客运功能。完善“三快”高快速路网。优化完善武深高速,加快建设河莞惠高速,升级省道120线为快速路,强化潼湖生态智慧区与深莞惠区域之间的便捷联系,积极融入深莞惠同城的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经济圈,构建深圳、博罗的南北向区域通道,形成推动形成连接深圳、港澳地区的经济大动脉。本报记者张 斐

◎延伸阅读

近期建设重点

(一)拓展惠韩合作深度

加快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作为中韩(惠州)产业园核心区的开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型创新中心和特色生活服务中心。搭建双边交流平台。在韩国主要城市设立惠州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在釜山、大邱、仁川等主要城市设立分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惠州对韩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平台。

(二)加快生态智慧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推进TCL集团智能互联网全球研发基地项目、德赛物联网创新应用研发基地项目、华大基因等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富盈集团、软通动力大数据产业园、赛格集团科技城项目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三)建设智慧低碳基础设施

完善智慧区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莞惠城际工程建成通车,争取赣深客运专线惠州段、城市轨道3号线工程早日开工,推动河惠莞高速公路、惠桥快速工程建设,打通区域连接大通道;加快建设智慧北路、智慧东路、智慧南路等环湖快速路;推进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实施沥林站升级改造工程。

实施“百兆光宽到家庭、千兆光宽到企业”工程,加快220千伏尾塘变电站和110千伏信利变电站配套送电线路等工程建设,推进东江左岸东江特桥至北截洪渠之间的堤防加固工程。

(四)开展生态宜居社区建设

推动生态智慧区内城市交通与各组团社区内部交通换乘点建设,建设畅通安全的社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建设一批社区公共停车场。

建设组团和社区绿地、社区球场、体育健身设施等一批公共开敞空间。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整合现有村庄服务中心,完成六大组团的社区中心建设。

(五)塑造独特生态智慧文化形象

加强保护智慧生态区湿地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湿地文化博览园创建工作,建设湿地生物展览馆、生态科技展览馆等项目。

整合生态智慧区东江山水文化资源,结合现代运动文化,保护和活化赤岗村和黄屋村等传统村落建筑,推进体验式商贸休闲旅游区和原生态山体运动体验基地等项目建设。挖掘利用军垦文化遗产。推进军垦历史文化旅游区、规模化农场观光文化体验区等项目建设。

建设中韩特色文化风情区,举办中韩文化交流活动,营造独特文化氛围。培育智慧产业文化新名片。依托智慧产业展览体验,推进生活智慧互动馆和产业旅游服务区建设,打造未来产业文化。(张 斐)

新闻推荐

乘客遗落钱包 司机及时上交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谢谢你们,解决了我哥的燃眉之急。”7月6日,博罗县城乡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司机邓卫东在所驾驶的公交车上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