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传承人有了习武之地 南派螳螂拳第五代传承人结束在家授徒的历史
南派螳螂拳弟子在宽敞的练武房练习。
6月27日,惠州南派螳螂拳(又称朱家螳螂拳)的弟子,终于在市区江北有了一个宽敞固定的习武之地,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固定活动场所的历史。南派螳螂拳弟子们纷纷前来祝贺,惠州市多个武术门派的传人也到场祝贺。
这个习武场在市区江北一栋楼房的二楼。“这个地方比师父家要大很多,练起拳来,就不用缩手缩脚了。”一位弟子开心地说。
据了解,目前惠州市约有30余南派螳螂拳弟子,多年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师父家、东江边以及自己家里,都成了练功场,想找个地方切磋武艺都难。作为南派螳螂拳的第五代传承人陈建明,近两年来只能在家里授徒。
“我国香港地区及荷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地,都有南派螳螂拳的会馆。作为南派螳螂拳师公刘水的故乡惠州,更应该有一个会馆,让南派螳螂拳爱好者竞赛交流,以武会友。”近几年来,陈建明一直都想找一个固定场所。他在市区寻找了很多地方,都因各种原因不合适。这次幸好得到一个热心人帮助,才有了这个练武场。“有了练武场,日后南派螳螂拳的弟子也有了一个切磋武艺的地方,对传承南派螳螂拳很有好处。”陈建明说。
有了固定宽敞的练武场,最高兴的当属传承南派螳螂拳的弟子们了。今年33岁的陈锦标是惠阳区良井人,五六年前,他经过朋友介绍,拜陈建明为师。“我家在良井,每周都会坐车来跟师父练拳。”陈锦标说,以前,他和师兄弟们只能在师父家中的客厅练习,毕竟条件有限,场地不够宽敞,多来几个师兄弟,就感觉束手束脚了。“现在好了,有了这个练武场,以后南派螳螂拳会更有人气。”陈锦标说,南派螳螂拳是惠州本地的优秀拳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能失传。
来自惠阳淡水的叶嘉伟跟陈建明学拳一年多,每周到师父家练一两次,平常在自己家练。叶嘉伟说,自己在家练习感觉很枯燥,在师父家练习和师兄弟一起切磋交流,氛围很好,练得更起劲。“现在有场地了,师兄弟们就可以常聚聚交流武艺和感情,对南派螳螂拳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叶嘉伟说。
相关链接
螳螂拳传承
螳螂拳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螳螂拳第三代传人刘水是惠城区芦洲镇香园村人。刘水1879年出生,自幼喜欢武术,功底很好。南派螳螂拳的第二代传人黄福高在博罗县观音阁镇见到刘水,认为刘水是一个习武的好苗子。后来刘水拜黄福高为师,学南派螳螂拳,当时刘水只有20岁。1903年,24岁的刘水到香港发展,在香港开馆授徒,将该拳种在香港发扬光大。
1937年,同为香园村人、30岁的马铭森到香港拜刘水为师学武,一学就是5年,练就一身功夫,成为南派螳螂拳第四代传人。马铭森1941年返乡,在此后两三年间,几乎没有向外人展露过武功。直至陈建明出现,马铭森身怀绝技的秘密才被大家所知。1972年,陈建明拜马铭森为师。后来,马铭森在芦洲镇以及观音阁镇一带也收了一些徒弟,南派螳螂拳在惠弟子基本师承马铭森。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新闻推荐
日前,来自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社区的小志愿者们在社工带领下,准备好凉茶、绿豆汤、毛巾等物品,走上街头为社区环卫工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