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城市农村间流动 惠阳致力搭建流动舞台和流动文化馆等,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逐步形成

惠州日报 2016-05-04 21:25

良井霞角村建立民俗展览室。

惠阳计划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届时区、镇、村三级图书馆可实现通借通还。

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舞台……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惠阳区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城市乡间“流动”起来,让更多群众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正逐步形成和巩固。

成效

10村(社区)试点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在良井镇霞角村,宏基小学的小学生放学后,不少人喜欢到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参加活动。这里的活动很多,既有针对小学生的活动,也有成年人的活动,大多都在村里的活动中心进行。社工在开展活动时,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非遗展览室等文化设施就派上了用场,村民可以在这里学到不少东西。

霞角村是一个古村,村里有几座上百年的客家围屋,围屋前都有一个小广场,成为村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到晚上,这些小广场聚集了不少村民跳广场舞。

作为惠阳1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之一,霞角村正与一批画家在美化村庄环境,在居民房屋外墙画画,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活力,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此外,该村还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惠阳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刘会珍说,今年惠阳在各镇(街道)选择了10个村(社区),进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要打造为集宣传文化、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这样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流动服务送图书电影演出等下乡

“舞台搭到了家门口,不用到镇上也能看到好看的节目。”新圩镇南坑村村民黄老伯高兴地说,去年底村里的巡回演出让他念念不忘,当地村民及周边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演出,场面十分热闹。9场送戏下乡活动,场场热闹,既有专业团队表演,也有百姓参与的节目,当地群众可谓享用了一顿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你看,原来黄金酥丸是这样做出来的,很好吃。”“我家那边过年或办喜事,也会有人舞麒麟,好热闹的。”……在淡水人民公园,惠阳举行本地15项非遗项目图片展,向广大群众普及非遗知识,使广大群众对惠阳本土的非遗项目、客家习俗有更深的了解。非遗图片展还会在图书馆、社区、校园等地巡展,让更多人了解到惠阳的本土文化。

流动文化服务是使公共文化由固定转向流动、由被动转向主动,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的有效途径,是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有效举措。刘会珍说,惠阳图书馆计划建立总分馆制,将辖区内的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等资源有效整合,让区、镇、村三馆互通互联,通借通还,促进图书流转借阅。区图书馆正在进行软件系统建设,之后会对全区的图书统一编号,录入系统后实行联网,届时可实现通借通还。

仅在过去的一年,惠阳多次将经典影片、农业科普资料等送到乡村、社区和校园等基层。流动文化馆也显现了成效,区文化馆积极培训基层文化业务骨干90余名,提升了基层文化骨干和带头人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组织文艺团队下基层到企业、社区、农村为百姓演出95场,共有4万余名观众观看过演出。流动电影放映在全区128个村(社区)巡回播放电影1600场。

现状

文化产品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情况

按照惠阳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目标,是要建设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样板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形成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供给体系。

“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文化产品有供不应求,也有供非所求的情况。”不久前,市委党校到惠阳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有与会人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认同。

淡水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董惠玲说,每年举办的文艺演出、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活动很多,但未必都是群众所喜欢的节目、书籍、电影。拿电影下乡来说,淡水从1998年开始搞这项活动,当时外来务工人员很多,文化活动也较为匮乏,每场电影都人山人海。如今电脑、手机等普及了,群众的娱乐方式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电影下乡这一种文化生活,加上电影下乡所放映的片源比较老,群众不爱看,甚至出现放电影的工作人员比看电影的人还要多的情况。

建议

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利用好基层文化室

董惠玲建议,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要与时俱进,符合当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如电影下乡,应及时更新片源,放映地点选择到更为偏远的乡村或工业园区,让更多人观看到较新的影片。另外,有人说农家书屋的藏书不少,但阅读率低,其收藏的图书未必是群众喜欢阅读的书籍。淡水街道举办“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让群众为农家书屋选书,从而提高阅读率,达到公共文化服务流动起来的效果。

镇隆镇党委委员林东明建议,政府在进行城市、城镇、村庄的规划编制时,应将文化场地规划纳入整体规划进行考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能仅靠文化部门推动,还需要住建、国土等多部门联合。

目前,惠阳128个村(社区)中,有8个村(社区)进驻了社工。这些专业的社工组织,会利用村(社区)里面的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举办剪纸、读书、游戏等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加,大大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有人建议,政府应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有了专人管理和使用村(社区)的文化功能室,就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新闻推荐

K6、K8公交线路票价批复

本报讯(记者戴建)市发展和改革局日前作出《关于核定K6、K8公交线路票价的批复》,其中明确惠阳高级中学至惠阳汽车客运总站(K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