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购无人机巡线提升效率 博罗泰美供电所所长、省劳模朱伟强创新服务树品牌

惠州日报 2016-05-04 21:24

朱伟强(左一)和工作室的成员时常聚在一起讨论课题。陈 烈 摄

朱伟强(右一)操作无人机。 陈 烈 摄

今年入春以来,强降雨强对流天气频繁造访广东各地。又是一个雨天,跟往常一样,开完会、布置好一天的工作任务后,博罗泰美供电所所长朱伟强便和同事带上工具出发巡线了。

“嗡——— 嗡——— ”趁着雨停的间隙,朱伟强和同事赶紧向空中升起了一台无人机,通过遥控飞机帮助检查线路设备是否正常,或是存在威胁线路安全的障碍物。“这可是我们众筹买的无人机,帮了我们不少忙咧!”指着眼前的新装备,朱伟强笑着介绍。

一年前的4月末,朱伟强获得了“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惠州供电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一年后的今天,被问及当选劳模一年来的变化,朱伟强把焦点集中在了创新上。众筹买无人机投放到巡线检修工作中,就是他最近想出来的新点子。

一路埋头苦干,乡镇会计员成长为电力省劳模

“劳动模范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这是朱伟强坐下来跟记者说的第一句话,跟去年相比,他看起来清瘦了不少。

1999年,朱伟强从博罗县石坝财政所借调到石坝供电所担任会计。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告别会计一职,更从未想到转行多年后,还能当上劳动模范。但是在泰美供电所的职工眼里,朱伟强早就是个“劳模”了。

2009年,朱伟强转到泰美供电所担任运维班班长,初来乍到的他对所里的业务和路线都不太熟悉。于是他起早摸黑,把200多公里长的运行路线来回走了3遍,并且把走过的每条线路绘制成图。2011年,为了解决高杆植物触碰线路导致跳闸停电的问题,朱伟强带着各线路运维负责人,花了半年时间完成了90%的高杆植物清除工作,清理后的树木距离10千伏线路至少5米。2013年,超强台风“天兔”重创泰美电网,朱伟强带着同事把会议室当成临时宿舍,不分昼夜奔走在抢修现场,确保安全及时送电。

实干、细致、担当,朱伟强从一个会计成长为供电所所长,更在2015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回顾当选省劳模一年来的心路历程,朱伟强用“时常有压力+偶尔有困惑”加以概括。“时常有压力”,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做榜样自然要带好头,容不得丝毫马虎。

“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呢,要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又怎么给别人做榜样?”朱伟强坦言,压力之下,他自己的工作作风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用朱伟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过去一些时候,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他或许会选择 “不做”。而当选劳模之后,若是再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必须做”,而且还要做好、做优、做精。

所长自编《应知应会手册》,提升团队服务水平

“偶尔的困惑”则是因为自己只有搞电力的经验,并没有当劳模的经验。朱伟强总觉得,把劳模的荣誉放在他一个人身上,太重了。就这么一想,“偶尔的困惑”竟有了答案,他决定把自己身上的光环放大到整个团队。

从提升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入手,朱伟强走出了第一步。在泰美供电所,有个特别的现象:每位员工手中都有一份《应知应会手册》,通过这本手册,每位员工都能对自己岗位有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了然于心。

这些手册的作者都是一个人———朱伟强。从抄表员到线路运维人员、业务受理员到各个专责管理人员,甚至是供电所里的安保、保洁员、厨工等,无一例外,都拿到了朱伟强 “量身定制”的安全手册。

2015年9月,惠州供电局提出将供电所打造成廉洁服务示范窗口的计划。泰美供电所积极响应,成为试点单位之一。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朱伟强亲自策划、主持了一次用户体验活动,邀请20个专变用户走进供电所。

“很多人对供电企业还有电老虎的旧看法。比如说办厂要报装用电,不是先到营业厅了解情况,而是想要找熟人想办法弄点电用。我们把用户请进来,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业务流程规范,让他们知道,找供电所办事,没有吃喝卡拿要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在这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中,朱伟强发现自己的劳模身份很管用。“他们说,朱所,我信你啊,你是省劳模,不会骗人的。”

才刚找到做劳模的“感觉”,刚感受到劳模身份的社会效应,朱伟强的劳模生涯走向了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博罗县总工会的支持下,朱伟强牵头成立了“泰美供电所劳模创新工作室”。

自2014年以来,惠州已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23个,涉及医药、农业、科技、电力、通信等10多个行业。今年,在惠州市总工会的组织下,全市进入初审的20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要现场PK评选先进劳模工作室,朱伟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众筹购无人机巡线,创新路上供电老兵再出发

今年4月21日下午,惠州市劳模(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评选活动在惠州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如期举行。朱伟强带着他的第一个创新成果,对着镜头,向全市观众展示了“电力工匠”的风采。

“真的深受启发,但我感觉我们工作室创新的东西还不够。”朱伟强说,纵观大赛,就各自所在行业领域的“微创新”尤显难能可贵。于是,找寻创新工作室的创新突破口,就提上了朱伟强的工作议事日程。

“学习是一切的根本,做应知应会手册是这样,工作室的创新也是这样,多学总会找到办法。”朱伟强说,在发现自己的“创新瓶颈”后,他开始重点加强了电力技能类书籍的阅读量。在自我学习提升的同时,朱伟强也在充分调动所里其他同事“集体智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依托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朱伟强组建了创新工作小组,邀请所里的业务骨干加入。通过定期召开“头脑风暴会”的方式,让每位同事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畅所欲言,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

“群策群力的效果很不错,今年我们工作室的创新议题已经有了,其中一个就是如何防止小动物破坏线路设备,也得出了一些有别于常规的做法。”朱伟强透露,用时下流行的“众筹”方式购买无人机巡线,也是集体思维碰撞的结果。

如今,“众筹”购来的无人机,已经在供电所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尤其是遇上雷雨等恶劣天气时,用无人机替代人工巡查线路设备,可节省约一半以上的时间。

创新只是一个路径,并不是终点。“不能为了创新而去创新。我们用无人机巡线,不是想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根本还是想要做好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他觉得,在工匠精神里,求精第一、求新第二。

本报记者罗孝宗 通讯员辛格 刘冠莹

新闻推荐

惠州市绝大部分行政诉讼案件异地管辖 本月起除惠城博罗外其他基层法院不再受理行政案件 创建平安惠州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卢思莹王璇)记者昨日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相关要求,经广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