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含70多种颜色沙子,您看得出来吗? 市民协会员吕媛两年创作出景泰蓝画《龙跃霞涌杨包会》
吕媛创作的景泰蓝画作品《龙跃霞涌杨包会》。
近日,大亚湾霞涌霞新村杨包庙前广场上,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杨包庙会。舞龙、舞狮、划龙船、骑纸马、小花童、祭拜……杨包庙会吸引了数千渔村村民及海内外游客。如此热闹的庙会,一年只能在庙会当天才能感受到,而市民协会员吕媛自2014年看过杨包庙会的热闹情形后,把这种热闹情景用两年时间定格在了一幅景泰蓝画上。
杨包庙会场面震撼,产生创作想法
摆在吕媛工作台面上的是一幅大型画作。和普通画作不一样的是,这幅画作的材料和制作方式很特别,是用沙子掐丝完成的。同时,画面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是几百人的热闹民俗场景。
“这是我最新的景泰蓝画作品——— 《龙跃霞涌杨包会》,长2米、宽90厘米。”吕媛说,这幅作品她从2014年开始掐丝创作,今年才完成。画面上,底部是头戴凉帽、穿着传统渔民服装的渔民,中间是正在舞着的两条龙,场面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其中,渔民的凉帽不仅展现出了好看的珠串,连凉帽里戴的头巾细节也呈现出来了。“我很喜欢画面中蕴含着意味,像中间的香有 "万事如意"4个字,牌坊上有"风调雨顺",还有"喜迎四方客,永怀故乡情",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
吕媛老家在陕西,前几年才定居大亚湾。她是惠州市民协会员,是一位民间艺术家,擅长景泰蓝画。“定居大亚湾后,我们对大亚湾的民俗文化非常感兴趣。”2014年,她和丈夫苏汉洪一起到霞新村参加了杨包庙会。“到了现场,真的是被杨包庙会的场面深深震撼和吸引。”吕媛说,杨包庙会不仅场面大热闹,还有着地地道道的渔民文化。当天,她和丈夫在那里几乎呆了一天,还被当地渔民热情邀请一起吃饭,“当时就想着要为杨包庙会的祭拜仪式创作一幅景泰蓝画。”
作品得到大亚湾渔民认同
看完杨包庙会回家后不久,吕媛就开始从照片中挑选创作角度,接着在底板上打草稿,再在画板上掐铜丝。
好不容易掐完丝,填沙子的工作也很累人。“和普通画家不一样,我填沙的时候,要弯着腰,靠近底板一点点地填,非常累人,腰一会就酸了。”由于画幅很大,又不能轻易搬动,创作到顶部时,只能跑到工作台背面对着画作填沙。“反着填也要很小心,因为不能马上看到效果,所以只能填一点跑到正面去看一下,一遍遍地来回跑。”最让吕媛感觉有创作难度的是场面中两个挥舞的龙头。“这个龙头五彩斑斓,很漂亮,也最难做,因为混色混得很厉害。”吕媛说,龙头龙须处过渡的颜色都要七八种,只能一点点地来做。最终整幅画作创作下来,吕媛用了70多种颜色的沙子。
最让吕媛高兴的是,她的创作得到了大亚湾渔民的认同。今年3月,这幅作品完成后,吕媛带着这幅作品参加了大亚湾的一个美食节。现场来了很多渔民,他们看到这幅画作很高兴,还现场指认画中舞龙的渔民。
除了创作大亚湾民俗的景泰蓝画,吕媛也写了多篇有关大亚湾民俗的文章和歌词,她对大亚湾民俗着了迷。“继续创作,还要写更多的文章。”见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认可,吕媛开心地说。
相关链接
杨包庙会成大亚湾区特色民俗旅游项目
杨包庙会朝拜仪式是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也成为大亚湾区特色民俗旅游项目之一。
据《惠州府志》记载,大亚湾区渔民朝拜仪式源自光绪年间的杨包朝拜会,流传至今已超过百年历史。1875年,大亚湾区渔民为杨包真人建庙,朝拜仪式随之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据传,杨包真人是一对夫妻,夫姓杨,妻姓包。传说夫妇二人均为茅山道士,明末清初时期,这对夫妻曾在现在的大亚湾区霞涌晓联村张屋上排等地做道场、打斋醮,闲时采草药为乡民医治疑难杂症,偶尔也施法为村民祈福除灾。杨包道法高深,乡民每有疑事求问常能应验,因而闻名远近。杨包故去后(据传二人同时得道),当地居民便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起拜台,安上香炉、奉香求拜。
农历三月二十七是杨包真人生日,大亚湾区霞涌街道霞新村全村村民、港澳同胞、惠东、澳头金门塘村以及霞涌各村村民,不分男女老少,均盛装打扮;家家户户大办贡品,张灯结彩,锦旗飘扬,诚心朝拜。并在当天于杨包庙面前举行舞龙、舞狮、点炮台、唱学佬戏等活动,以祈求出海平安,善男信女们则在真人面前烧上几炷香,许个心愿。
杨包庙会的前一天是“请神”,参加朝拜的渔民们需要从周边的妈祖庙、大王爷庙请出妈祖和大王爷两尊神巡游,并供奉到杨包庙,与杨包真人一起看大戏;而庙会当天则是最为热闹的。每年的杨包庙会朝拜仪式活动,霞新村渔民们都会休渔一周闹足7天。
如今,杨包庙会闻名遐迩,不仅是霞涌渔民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更成为霞涌一张旅游名片,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观看。而且在这一天,每个家族的亲朋都会从四面八方回来相聚,这一天也成为当地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新闻推荐
他缺钱做康复 盼您伸援手 惠东石锦东工作中摔成植物人,有清醒可能但家庭贫困无钱治疗
孙玉梅通过针筒将食物打进丈夫的胃管中。近日,惠东县白花镇明星村的一间房屋里,厨房里正煲着中药材,这是村民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