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人才来惠 重奖别墅一套 创新人才如何聚集?惠州市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每年投入10亿“引育留用”人才
惠州市不断营造良好人才生态打造人才向往之城。这是上月惠州市首次大规模组团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在招聘会会场设立特装展区推介惠州。本报记者曾兴华 摄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最具盛名的人才引育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受到全球顶尖人才关注。广东省日前公布“珠江人才计划”引进第五批创新创业团队名单,惠州市德赛集团引进的纳微科技团队榜上有名,获得省财政1000万元资助。这是惠州市第二个入选“珠江人才计划”的创新团队。
发展靠创新驱动,创新靠人才引领。秉承这样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建立完善一整套人才工作机制。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惠州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安家落户。今年年初,惠州市在“人才双高计划”的基础上又推出“人才双十行动”,旨在推动惠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98.3万人,他们将自己的智慧融入惠州发展大计,为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今,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惠州市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惠州如何聚集创新人才,进一步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惠州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征程中,如何进一步凸显人才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惠州又将如何优化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环境,“惠聚”各行各业英才?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存量
全市人才总量达98.3万人
引进和培养并重,既关注“高精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又注重“接地气”的高技能实用人才,构建起全市招才引智的“系统论”
2013年,惠州市出台 “人才双高计划”,深入实施“天鹅计划”、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东江学者”培养工程、“首席技师”培养工程等一系列重点人才工程和计划。引进和培养并重,既关注“高精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又注重“接地气”的高技能实用人才,构建起全市招才引智的“系统论”。
“引得来人才,企业才有底气说发展;企业有了新发展,产业才能谈转型升级。”德赛集团副总裁、常务董事钟晨告诉记者,近年来德赛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其中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国外打拼了20多年,一直想找合适的机会回国发展。如今,得益于惠州良好的产业结构和完备的人才政策,我如愿以偿。相信我和我的团队一定能在这里干出一番实事。”纳微科技团队带头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叶林告诉记者,该团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6项,研发的2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既注重完善政策、引进人才,又着力培育和选拔、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这是近年来惠州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惠州市通过开展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为在惠工作和创业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搭建起成长的阶梯。
优中选精、精中选尖。2014年惠州市从49名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中选拔出首批9名“东江学者”。这9名“东江学者”来自惠州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均是各行业翘楚或学科专业带头人,其中不乏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领军人才最高荣誉“南粤百杰”入选者等。
据统计,两年多来,惠州市通过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扎根惠州、奉献惠州。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98.3万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增至11人,人才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
服务
甘当“保姆”让人才安居乐业
主动兑现各项人才奖励政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市场拓展难等问题
对于渴望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人才来说,良好的用才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几年前,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叶伟平博士考察北京、上海、广州、中山等地之后,最终决定带着团队落户惠州,在大亚湾科技创新园成立了莱佛仕制药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几年发展,该公司在生物酶催化和有机催化方面掌握了领先技术。
近年来,惠州搭平台优服务,“引育留用”人才,让人才安居乐业。一方面,惠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甘为人才当“保姆”,积极做好服务工作。除了主动兑现各项人才奖励政策外,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市场拓展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乐于“架梯子”、“搭平台”,着力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载体,优化创业投融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孵化器、加速器等人才载体建设力度,为人才创造“大有可为”空间。
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家孙敬玺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领团队填补了惠州光通信产业空白。孙敬玺告诉记者,他考察了不同的省市后选择惠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被这里广阔的发展前景所吸引。
投入
人才工作投入比例全国领先
未来五年,全市每年将投入10亿元用于人才工作,约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这一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
抓人才就是抓第一优势,谋人才就是谋全局。较之广州、深圳和东莞,惠州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数量略显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等短板。如何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机制,优化留才、用才环境,进一步发挥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了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之要。
今年年初,惠州市在“人才双高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人才双十行动”,将通过实施 “十大工程”,打造人才 “十大品牌”。未来五年,全市每年将投入10亿元用于人才工作,约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这一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无论是项目数量、惠及群体,还是梯队建设、支持力度,“人才双十行动”都堪称惠州 “招才引智”的最大手笔。
“人才双十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共引进10名以上院士进站工作、引进培养20名以上中央 “千人计划”专家、引进50个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引进200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引进1500名以上创新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全市博士累计达到1000名以上、高级职称人才总量1万名以上、科技研发人员总量5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20万名以上、人才总量106万人以上。
福利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子女入学等服务“绿色通道”
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每月给予10000元津贴补助
针对“高精尖”人才,“人才双十行动”提出,要实施“梧桐引凤工程”,千套公寓安千才。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每月给予10000元津贴补助;“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寓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50万元,每月给予5000元津贴补助。同时,不定期评选少量创新创业突出贡献奖,重奖在创新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并召开成果发布会,充分展现人才风采,树立人才标杆。设立“惠州英才榜”,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名家名师风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惠州该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激发大众的创业创新热情?“人才双十行动”提出,培养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双创平台工程”。将加大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载体建设,打造10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筛选龙头企业和优秀成长型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由政府资助高校毕业生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基地参与项目研发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只有优化人才服务,才能让人才在惠州安居乐业。根据“人才双十行动”,惠州市将打造“人才服务直通车”。加快推进人才服务大楼建设,成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理、一站办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签证办理等服务“绿色通道”。同时,依托人才服务大楼,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博士协会、人才研究会等作用,搭建高层次人才聚会交流平台,组织人才讲堂、创业讲堂等丰富多彩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项目,方便各类人才开展项目对接、碰撞思想火花。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吕川抒 胡中胜
新闻推荐
8项目现场签约金额162亿 惠州市第七次获深圳文博会“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
惠州民俗表演舞貔貅亮相深圳文博会。本报记者李松权摄本报讯(记者黄晓娜通讯员陈伟锋)为期5天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