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创新驱动快车 争当前沿科技领跑者 惠州3个国家级孵化器都在仲恺,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

惠州日报 2016-05-25 20:13

蓬勃发展的仲恺。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仲恺高新企业吸引众多考察团。 本报采集

仲恺某科技企业生产车间。 本报采集

潼湖生态智慧区正加紧建设。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在向“工业4.0”迈进的征途中,仲恺高新区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向科技要空间资源,向创新要质量效益,以“恺炬创新行动”为总抓手,以“创新强化年”活动为主线,深入实施“恺旋人才计划”和“互联网+仲恺智造”计划,开拓仲恺“三次创业”新境界。

而创新就犹如一辆充满动能的列车,带领仲恺穿越经济L型时代的漫长隧道,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继潼湖生态智慧区升格为省级战略平台后,仲恺高新区去年底成功获批纳入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又成功引进备受国际关注的中韩合作产业园……

诚然,在疏解低端业态中迈向产业“高精尖”,从前沿科技的“跟跑者”到努力争当“领跑者”,依靠企业自主创新对标世界制造最高点,仲恺高新区在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企业转型的征途上,信念将更加坚定,目标将更加清晰,步伐更加铿锵。

创新体制机制,打好政策“组合拳”

创新驱动并不是一项单打就能获胜的措施,它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更是一套要打好政策层面的“组合拳”。

为加快建立“1+N”创新发展政策体系,仲恺高新区相继出台了“创新券实施”、“技术转移平台奖励”、“瞪羚企业”管理等一批创新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为跳出企业发展“月明星稀”的状况,仲恺高新区把创新的政策触觉深入到中小微企业中去。围绕企业成长路线图,仲恺还制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科技扶持政策,基本形成了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先后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恺炬杯”惠州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赛事;高规格举办了仲恺高新区首届“创客汇”活动,吸引了天使汇、36氪等近300家国内外知名创客空间齐聚仲恺,广泛连接与整合海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成立了恺旋人才、CEO、HR、研发者联盟等人才群体协会,促进人才交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培育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在创新驱动的这条道路上,仲恺高新区一直坚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活企业活力的道路。

近年来,仲恺成功引导TCL云创科技、德赛信息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助力大企业发展,目前该区拥有TCL、三星超千亿企业两家;全力建设“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4+2”产业体系,引进科锐、信利等产业龙头项目;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集中优质资源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持续快速成长。

孵化器是高新区首要、基础和标志性的平台,是高新区特有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形象得以生发、营造、展示的基因核和基本载体。尤其是在新常态下,仲恺高新区不断完善包含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惠州市仅有的3个国家级孵化器都在仲恺。该区已建成孵化器面积约33.7万平方米,有164家企业 “毕业”,有336家企业在孵,12家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今后,仲恺还将在深圳、香港、澳门、欧盟等地建立更多的孵化器。今年下半年,仲恺在深圳的孵化器将启动。

近年来,仲恺积极推进“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留创园”及仲恺创业大学等载体建设,为小微创新型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惠南智慧谷、恺萌创客空间等5家众创空间被认定为 “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I创空间、盛思创客空间等一批民营众创空间投入使用;首例工业旧厂房粤泰信成功改造为孵化器,成立了惠州首家科技金融孵化器—仲恺弈投孵化器;引进了奇虎360科技孵化基地,产业基金框架初步形成。

这些年来,随着仲恺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加快实施“异地孵化,仲恺加速”计划,新增美国硅谷海外孵化器、台湾孵化育成中心,进一步健全全球孵化网络。

扶持创新企业,打造创新孵化平台

2016年是仲恺高新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之年;是步入 “三次创业”新征程的第二年,也是实施“恺炬创新行动”的第二年。

在这样的历史使命下,仲恺高新区将如何抢抓“四区合一”(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中韩产业园及高新区)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如何以“恺炬创新行动”为总抓手,全力打好打赢“创新驱动战役”?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就是要抓好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自创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谋划推进,加快自创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其次是抓好创新主体培育。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瞪羚企业”、“恺萌之星”等工作,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抓好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异地海外孵化器建设,打造创新型孵化平台,为创客、极客等创业群体拓展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依托科技服务大厅进一步整合区内孵化服务资源,完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打造“仲创孵化”品牌。四是抓好与深圳对接工作。积极谋划在深圳举办交流对接会,学习借鉴深圳在科技金融服务、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主动招引深圳的创新创业资源;积极争取在智慧装备、北斗、3D打印服务产业等产业领域引进1~2家产业链上游企业。

仲恺日前发布“瞪羚企业”分析报告

一成企业创造近五成净利润

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日前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召开的“创新驱动发展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公布了2015年度仲恺高新区39家“瞪羚企业”,其中10家被评为“优秀瞪羚企业”。会上还发布了《惠州仲恺高新区2015年“瞪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的报告,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企业分布3方面对首批“瞪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规模效益

收入年均增速为规上企业2.5倍

从规模效益来看,“瞪羚企业”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2~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48.7%,为园区规上企业收入增速的2.5倍。其中,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的企业有11家,米琦通信、华阳光电、雷曼光电等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0%。

同时,“瞪羚企业”以园区1成的企业数创造了近5成净利润。“瞪羚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27%,高于园区规上企业利润增速8.6个百分点。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净利润达15.2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净利润比重的46.3%。

在纳税方面,2012~2014年,“瞪羚企业”纳税额由7.3亿元上升至14.9亿元,近两年年均复合增速达42.8%,为园区规上企业纳税增速的3.6倍。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平均纳税额为3837.9万元,为园区规上企业平均纳税额的3.1倍。目前,上市“瞪羚企业”数达4家,占园区上市企业数的一半。同时,还有12家企业正在进行股改或筹划上市。“瞪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意识越来越强,发展质量优秀,受到资本市场认可。

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增速是规上企业的4倍

“瞪羚企业”已成为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2012至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速近36%,为园区规上企业收入增速的4倍。至2014年,研发强度达3%(含)以上的“瞪羚企业”数为27家,占瞪羚群体的69%。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的“瞪羚企业”有11家,桑莱士光电、德赛西威汽车电子、硕贝德、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

“瞪羚企业”研发投入占园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6成。从2014年,“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达19.45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比重的61.4%。“瞪羚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是园区规上企业的4倍。2012~2014年,仲恺高新区“瞪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由10.52亿元上升至19.45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速近36%,增速为园区规上企业的4倍。

研发投入强度方面,2012~2014年,高端装备领域“瞪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速达31.4%,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达4.1%,高于其他领域。这有利于企业形成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有效储备,为企业未来实现持续、高速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分布

集中新兴产业领域占比84.6%

从企业分布情况来看,“瞪羚企业”已成为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目前,“瞪羚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分别为16家、9家、8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84.6%。2012至201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瞪羚企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52.7%,高于瞪羚群体增速4个百分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 “瞪羚企业”收入复合增速达49%,高于瞪羚群体增速。

从规模看,企业规模主要集中于1亿~5亿、5亿及以上范围。从空间分布看,79%的“瞪羚企业”集中于惠环、陈江、惠南三个区域。其中,46%的企业集中分布于惠环街道,其次是陈江街道,占比为18%。第三是惠南,占比为15%。

相关链接

“瞪羚企业”即高成长企业

“瞪羚企业”一词源于硅谷,是指已经跨越了创业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其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增长速度快)、跳得高(创新活跃)。“瞪羚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集聚程度代表着区域经济活跃程度。科技部火炬中心已将“瞪羚企业”研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中韩产业园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成仲恺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中韩产业园5月底完成总规方案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中韩(惠州)产业园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已成为仲恺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

中韩产业园是“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韩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重大合作项目,是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两国共建产业园区。中韩(惠州)产业园作为我国继烟台、盐城之后的第三个中韩产业园,是国家和省赋予惠州的一项重大发展任务,对推动惠州市乃至广东扩大对韩合作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仲恺今年5月底前将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推动中韩智慧物流园、万泽美浦森、DST韩国机器人等项目尽快入驻。同时争取6月组织仲恺区一批企业赴韩国考察,进行实质性对接,并在第六届韩国—广东发展交流会上作中韩(惠州)产业园汇报,加强与惠州友好城市韩国城南市的联系,利用好城南市“韩国硅谷”的文化技术优势,大力推介中韩(惠州)产业园。

据悉,仲恺乃至惠州市将完善对韩企及韩籍人士的配套服务,一是为韩籍人士及其家属在惠州市的就业、子女的入学提供方便和保障;二是加快完善医院、国际学校等各项配套生活设施;三是针对在惠州市就业的韩籍人士等外籍人士建立“荣誉市民”制度,增强惠州市对韩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四是研究成立“中韩投资并购基金”,为惠州市企业并购韩国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惠州“硅谷”4年后现雏形

近几年,惠州已对潼湖生态智慧区进行了前期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位于仲恺高新区西部的潼湖生态智慧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潼湖、潼侨、沥林三镇以及陈江街道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按照目前惠州对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战略定位,智慧区未来将打造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科融新城和国际产业合作园两大起步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新签约企业总部、研发基地、创新孵化等项目15宗,总投资225亿元。

“简单来说,这里面没有"工厂",将全部是低碳生态的高端研发和创新项目。”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此前告诉记者。

潼湖生态智慧区被视为是惠州的“硅谷”。按照总体规划草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初见雏形,实现助推仲恺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将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亿元。

根据相关计划,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加大高端项目引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智慧产业”,到2020年底引进高端项目65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增创新团队20个。惠州将通过创新平台搭建,使潼湖生态智慧区成为支撑起未来10至20年发展的 “绿色引擎”。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

新闻推荐

医疗机构基本达无烟单位标准 惠州市不断加大控烟力度

本报讯(记者张斐)今年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昨日,市卫计局、市健教所等联合在惠州市理工学校举办“拒吸第一支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