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窗口受理 办事从此更简单 惠州市试水“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
惠州市将试水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让老百姓进“一个门”、上“一张网”就能办好事情。这是市民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 资料图片
盖一个公章,很可能要往返好几趟;一个看似简单的审批,往往要连着跑几个部门;更有类似于“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的奇葩证明,让人哭笑不得。不少人感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为啥事情还是难办?究其根本,资源整合不够彻底、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有待规范、办事流程亟需精简、部门界限难以打破,都是导致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偏低的重要原因。
“事难办”的窘境将在惠州得到进一步改观。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暨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惠州市将试水“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审批和服务系统,将整合为政府服务办事大厅的综合服务窗口、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让老百姓进“一个门”、上“一张网”,就能办好事情,告别为办事来回奔波的“人在囧途”。
改革背景
政务藩篱让群众办事来回跑部门
近期,中央主流媒体报道的一个案例,让大家对“办事难”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经营一家矿业贸易公司的薛先生,计划在某县投资开矿。投产以前,要经过环保、水利、林业等10多个部门的审批、备案。程序一家家走,材料一家家送,累得够呛。不仅如此,各部门的规定之间还有“打架”的时候。水利部门改革办事流程,把审批改为备案,然而环保部门不认备案,只认审批。薛先生只好返回水利部门,请人家“再审批”一下。水利部门却答复:已改为备案,程序上不能审批。繁复无比的审批流程,让薛先生苦不堪言。
“还在走程序。”“还需要去某某部门盖个章。”“要先开个某某证明。”……去有关部门办事,类似回答屡见不鲜。当然,走必要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也是规范办事流程的必然要求。但当程序不够优化、手续过于繁复时,就会让办事的老百姓费时费力、疲于奔波。
近年来,惠州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简化办事流程,用减权力的“痛”,换得群众办事的“爽”。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公布权责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市直机关工委率先推进机关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压减,通过核定权责清单压减了688项行政职权,通过取消、合并、下放、调转等方式压减了29项行政许可事项。投资审批持续提速,商事登记效率不断提升。职业资格认定和收费项目持续减少,为企业减负8.5亿多元。政府服务持续优化,市网上办事大厅累计办理业务141.39万宗,实体窗口办理业务21.77万宗,网上业务办结率达90%。
“但"办事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和群众经常需要多门跑、多窗跑、往返跑、长时间跑。政府部门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务服务仍显碎片化、低效化。”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就是为了打破部门界限,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就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这是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方向。
改革内容
一个窗口受理大多数办事申请
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是惠州市探索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介绍,此项改革工作围绕一门式和一网式服务来进行。所谓“一门式服务”,即在基层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到一个“门”来办理,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结。“一网式服务”,则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到一张 “网”里办理。两者互为补充,互相融合,相互促进。
根据部署,惠州市将在年底前基本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工作。接下来,惠州市将依托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建立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统一窗口受理、统一服务平台、统一审批标准、统一业务规范、统一网上办理、统一效能监察,群众进“一个门”、上“一张网”,就能享受无部门界限、无标准差异的政府服务。
市编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来说,就是将实体办事大厅中各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推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从“一楼式”服务向“一窗式”服务转变,服务窗口从“单项服务”向“全科服务”转变,做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同时,在网上办事大厅现有公共申办审批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建设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部门审批系统无缝对接,并设定便捷的审查技术手段和时限提醒功能,变多网受理为一网受理。
实体办事大厅还将与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无缝对接,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推行审批办事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受理、邮政速递、网上缴费等服务,使综合服务窗口成为引导和推动网上办事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些改革,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办、网上办、及时办、限时办、全天办、全市通办。”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此项改革完成后,除少数不能纳入综合服务窗口办理的事项外,办事大厅综合服务窗口将可受理大多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除少数业务的资料须通过EMS等方式流转部门办理外,大部分事项的资料可通过前台收件后,拍照并传输到网络后台,由相关部门在网上审批;大部分事项群众只需跑一次就可以办理完毕,部分办事程序相对简单的事项可实行即来即办、立等可取,不能马上办结的事项,也将缩减审批时限,限时完成;建设推广自助办事终端,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部分事项全天都可以办理;一些事项在全市范围内可以跨区办理,群众可以就近办事,不受地域限制。
配套改革
把身份证号作为办事统一标识号码
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改革措施,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围绕此项改革,惠州市还将推出一系列配套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方便群众办事。
市编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市将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办事门槛,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尽量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还将加快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编写操作性强、简单易懂的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为群众办事提供清晰的指引。
同时,惠州市还将建立无缝对接、数字贯通共享的政务服务信息共享体系,打破部门界限、政务藩篱和信息孤岛。将建立全市政务大数据库,健全信息采集、归类、储存、维护机制,从而使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交换和共享。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打通网上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各部门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电子证照等系统,实现各系统、各环节、各时段行政许可和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变“群众奔波”为信息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针对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费时费力的环节,惠州市将试水编制居民个人证照目录,建设电子证照库。也就是说,把身份证号作为公共服务事项、证照、材料的统一标识号码,实现群众办事的一号申办,历史办事数据可重复利用,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
惠州市还将加强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申办、受理环节的实时监控,对擅自增加或改变申请材料、违规设置办理条件等行为,进行红牌警告,强制停止实施;对即将超时办理的事项,进行黄牌警告,实时预警,提醒相关单位加紧办理;对超时未办的事项进行红牌警告和督办;对同一事项要求群众多次申办、反复提供材料的,加强监督检查。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刘 卫陈春雷
新闻推荐
秀亮点 晒思路 谈举措 惠州市群团组织代表畅谈群团工作改革思路举措
惠州市群团工作亮点纷呈。这是团市委举行的创意集市吸引众多市民关注。本报记者钟畅新摄5月26日下午,市委召开党的群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