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三宜”城乡首善之区 “十三五”期间惠城力争GDP年均增长9%左右,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08项
城北片区着力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
“十三五”期间,惠城区将加快发展甜玉米、优质稻、梅菜、特色蔬菜和特色畜禽、特色水产“4+2”特色农业产业。这是农技专家在田头指导农户种水稻。
惠城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今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惠城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简称“"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新跃升,基本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五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助力惠州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基本建成“三宜”城乡首善之区。
圈层拓展
打造三大经济圈和一个生态保护圈
“十三五”期间,该区将立足 《惠城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推进优化提升区、重点拓展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功能区建设,围绕“核心优化、圈层拓展、三轴带面、双廊三圈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促进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全力打造三大经济圈和一个生态保护圈。
全力打造中心城市经济圈。以城北(江北街道、小金口街道南部)、城西(桥东街道、桥西街道、龙丰街道、江南街道)和城南(河南岸街道)三大片区为主体,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引领区域发展与能级提升的高端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成珠三角东部都市区重要城区和辐射粤东北的重要空间节点。城北片区着力体现惠州市现代化城市风貌;城西片区着力体现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形象融合发展风貌;城南片区着力体现商贸、科技文化、医疗、居住等配套齐全宜居风貌。
全力打造中部工业经济圈。以小金口街道北部、水口街道、三栋镇、汝湖镇和马安镇为主体,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人口和产业集聚水平,带动全区产业和人口布局优化;大力实施园区建设战略,加快发展三栋中心园、水口分园、马安分园和汝湖分园,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整合升级,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全力打造北部农业经济圈。以芦洲镇和横沥镇为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水源安全基础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特色农业、生态安全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完善村镇居住发展环境,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现代化新农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全力打造生态保护圈。以保护生态环境、水源安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主要发展方向,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屏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明确生态控制线的边界坐标,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确保对生态地区的永久性保护。
总部经济
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着力发展总部经济。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有品位、上档次的商务楼宇,加强对楼宇项目在产业定位和业态布局方面的规划引导,以商贸服务、总部商务、文化创意、信息与科技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服务型、中介服务型、科技研发型、现代传媒等特色楼宇。大力促进华贸中心、丽港中心等一批商务楼宇做大做强,加快大隆财富广场、恒基广场等一批商务楼宇项目建设。
着重利用招商选资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充分发挥楼宇资源优势,定位于吸引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功能的境内外大企业的区域性总部,逐步形成区域性总部的聚集形态。
依托楼宇经济,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企业来惠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香港、深圳等区域金融合作,积极承接深港金融机构的金融外包、金融后援、金融科技、金融资本和金融培训等金融服务,形成金融产业集群。
力争到2020年商务楼宇达100栋,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农业发展
力争2020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超70家
在农业方面,“十三五”期间,该区将着力发展特色和生态安全农业。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甜玉米、优质稻、梅菜、特色蔬菜和特色畜禽、特色水产“4+2”特色农业产业,力争到2020年,“4+2”特色农业种养面积达50万亩,产值达50亿元。
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马安核心区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功能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功能区和城郊都市农业功能区建设,重点建设马安核心区,壮大汝湖甜玉米、横沥梅菜和优质稻、九龙蔬菜等基地,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扩建,依托惠州现代农业观光乐园、邓演达农业生态观光园、富力洲际温泉等大型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加快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业科技协会、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到2020年,全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8万农户户均年增收8500元。
民生项目
新改扩建27所学校,3校今年完成建设
“十三五”期间,该区将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08项,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计划总投资1060亿元。
新建、改扩建27所学校,其中乌石学校迁建项目、市第二十九小学、市中洲实验小学目前已经开工建设,这3所学校都将于年内完成建设,第二十九小学选址河南岸,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05万平方米,按小学36个班规模建设。改扩建医疗机构8间。
2016年至2018年,计划对95条内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估算资金约4585万元。改造内容包括街巷的重建、疏通和重设下水道、化粪池、墙面粉刷、绿化、安装路灯、重新铺设管线、整治乱吊乱挂等。
从重点项目表上,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区将启动惠州综合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17200平方米,拟建社会养老公寓,设床位400~450张,计划于2018年完工,届时将接收社会自费老人入住。
此外,惠城区计划投资1.48亿元、用地约127亩,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基地,包括养生区、静养堂、银杏园、藏獒养殖基地等10多个板块。
“十三五”目标
●全区GDP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GDP年均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0%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6%以上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2%、30%
●力争到2020年商务楼宇达100栋,总部企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
●将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08项,计划总投资1060亿元
三大经济圈
●中心城市经济圈:
以城北(江北街道、小金口街道南部)、城西(桥东街道、桥西街道、龙丰街道、江南街道)和城南(河南岸街道)三大片区为主体,建设成珠三角东部都市区重要城区和辐射粤东北的重要空间节点。
●中部工业经济圈:以小金口街道北部、水口街道、三栋镇、汝湖镇和马安镇为主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部农业经济圈:以芦洲镇和横沥镇为主体,构建特色农业、生态安全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一个生态保护圈
●以保护生态环境、水源安全、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主要发展方向,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屏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通讯员任惠琼)惠城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动员会议暨业务培训4月27日举行,惠城区、仲恺区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