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派许家400年风云录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抗争与兴学历史,这一点在岚派许家近代发展中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时代风云变幻与新兴产业雄起,许家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走向由盛变衰的命运。然而,在这个充满传奇的时代,许家在寻求家族何去何从的道路上,出现一批有识之士与革命子弟。正是这些许氏弟子,继承了岚派许家“思进取、尚文武、相守望”的家族精神,并不断延续发扬,让许家声誉在近现代穿越了近200年之久。
尚未到端午,岚派村的芒果还未成熟。与岭南众多古村落拥有百年荔枝龙眼树不同,岚派村“三宝”中除糖房、码头,还有一宝竟是芒果树。在弯弯曲曲的村道两侧与村民门前屋后,遍布树干需两人合抱、高达三四层楼的芒果树。6月初的芒果挂满枝头,引得不少鸟雀啄食。
这些芒果树,是岚派村许家近代历史的见证者。如果树能讲话,许家的故事,也许由它们来讲述更精彩。
许家家风
思进取 晓情理 懂互助
在许家家庙里,立着这样的祖训:敦师说理承先泽,谊祖仁亲启后人;教诲子弟循规蹈矩,亲疏厚薄情理公断。据曾参与修族谱的许家第十三代后人许国兴介绍,许家并没有流传下来明确的家训,但家族代代教诲子弟必须“思进取”、“晓情理”、“懂互助”,这是许家先人得以成功的秘诀,也是家族得以延续的基石。在许家族谱中,对族中做出贡献的子弟记载,许家更喜欢用“孝友助亲”、“情理公断”、“矢志读书”、“济人不倦”来赞誉,认为这些弟子牢记祖训,将家族好传统发扬光大。
重起·民国景象 第九代~第十代
豪杰击匪 县长栽果
第八代子弟败家的阴影弥散在岚派村,让许家一度一蹶不振。所幸第九代、第十代众多子弟不学父辈,他们重新白手起家,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家族两百年来积累的文武之治,重造家业,保护家园。
抗击土匪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代末年动荡不安,官衙腐败,惠州一带农民起义频起,而打家劫舍的土匪更是横行乡里。许家在许棉儒一代败了家业后,存留的家产竟也能引得土匪“垂青”。
话说,一伙土匪合围岚派村,幸好岚派在两江之间,出入皆需船只,易守难攻。土匪一时难以攻下,于是占下岚派村东面山头与四周,在岚派村外筑起了一道壁垒,将岚派村团团围住,这一围就是两个月,岚派村顿时成为一座孤岛。土匪们还有枪炮,他们不时朝村里射击,村民担惊受怕,乡不安居。
许家并非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许家同样尚武,家族不少弟子会拳法,尤其是第九代后人许耀楷,以拳为生,拳术之精远近闻名。他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辅助父亲重新白手起家,备受家族重视。他召集族中会武的壮士组团,自己带头渡河冲锋,摧毁土匪的炮垒,在一场艰难的战役中将土匪驱逐出岚派,保护了全族甚至全村的安全。
许家与岚派村民对许耀楷赞誉有加,称其“岚派豪杰”。他的故事,在许家一代代子弟中传唱,他的强悍也在许家第十代中得到继承。
栽种芒果
岚派村的芒果树,与许家第十代的一个“县长”有关。
第九代的许学楷是五房后代,他“志图远大”,不惜花费巨资培养自己六个儿子成才。第十代的许捷青与许捷鹏是许学楷的长子与次子,在父亲的教诲下,两人可以说功成名就,一个从两广师范毕业,一个从广东政法大学毕业,官至吉林五常市税务局长和清代广西梧州地方宣判厅推事、龙胜县知事。
许捷鹏(1880~1946)曾考取清代秀才,在科举制度被废除后,他考上广东政法大学,曾任广西地方宣判厅推事、广西龙胜县知事(即县长)。他在广西龙胜县任官期间,品尝当地的多种水果,认为芒果个大、香甜、多汁,比岭南产的芒果品种好。于是,他回乡省亲时,带了上百棵广西芒果树苗回到岚派,并在岚派村种下。
也许是两江之水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芒果在岚派长势良好,渐渐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据说,在20多年前,岚派村的芒果树满村都是,至少有三四百棵。每年端午节过后,只要爬上高处,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压满绿枝。
血性未改
许捷鹏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在村民眼中,他是许家第十代的代表,曾经与兄长创办了岚派村百年学堂广益学校,而带回来的芒果树,曾经成为岚派村的经济支柱。
据说,岚派村的芒果树虽然不用怎么打理,却几乎年年高产。每一棵芒果树可以摘下15~20担芒果,根据一担80~100斤计算,一棵芒果树的产量有1500~2000斤。而且,岚派芒果销路很好,依靠两江船运,村里的芒果销到惠州城甚至广州、香港。许国兴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他母亲去世,正是家里一棵老芒果树摘下的12担芒果,解决了母亲的安葬费用。
可惜,10多年前岚派村村民兴修房屋,不少老芒果树遭到砍伐,只留下不足百棵。“如今芒果的产量和口感大不如前了,也许这是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代价吧。”岚派党支书兼村委会主任许文抄不无遗憾地说。
最为许家人津津乐道的,还有许捷鹏的性格。据说他性格刚烈,晚清曾当一县之长,民国时期甚至在国民党第九军任职,官至上校参谋长。这样的经历,让他延续了许家第九代许耀楷的强悍。他在当官期间,曾接到族人信件,说许家与附近村的刘家起了纠纷,家族子弟被刘家欺辱,他一气之下竟骑着马带着兵,直扑刘家,一把火将刘家的家宅付之一炬。
这位许家中兴之人,族谱记载“办事客观,不论亲疏厚薄情理公断”,活到了将近古稀。
中兴·近代风云 第十代
重教兴学 百年学堂
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地位明确,一个家族即便家财万贯,倘若没出个秀才举人,也毫无社会地位可言。许家深知这一点,家族先有文武馆,后有文林第。文林第是许家追求仕途达到极致的代表,这座建筑的背后,代表着许家历代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文武有人
商道上的成功,让许家积攒起惊人财富,培养家族子弟读书考取仕途,成为这个家族文道中的重任。幸运的是,到了第六代,许家出了举人———许茂森。
往后的200多年间,在许家族谱记载中,对每一代出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人数,功名录上都有详细记载。如五代至七代,庠生、监生、贡生、武生、举人等共有16人;八代至十代,庠生、监生、贡生、武生41人;第十代中,大专、大学、副教授、科级人才10人;十一代至十四代中,大专以上人才达到331人。相传,许家文出举人,也差点出了武举,也就是许茂森的哥哥许茂载。
出不了武举,并不代表许家冷落武艺。许家不少族人都记得,以前家族有四五套拳法相传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有人练习,可惜慢慢无人传承,终于失传。
兴办学校
许家重教兴学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是如今的岚派教学点 (原TCL岚派希望小学)。这所村里的小学校,有个特殊的前身——— 广益学校。它创办于1906年,是许家第十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许家历代重教兴学积累的成果。
这所学校的诞生,要从许家第九代说起。第九代的许学楷跨越了从清到民国,他是读书人,却不惜花费巨资培养自己六个儿子成才。第九代的许达楷,在1896年科举考试中位列县第六名,随后他在岚派设立学馆,教书育人。这两个九代许家人,为许家后人成立学校起到了基石的铺垫作用。
许学楷的长子许捷青、次子许捷鹏学业有成,出外任官。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提倡废八股、办学堂等变法维新,得到广东有识乡绅支持。1906年,捷青、捷鹏兄弟回乡筹建岚派广益学校,作为新式学堂,招收村中适龄弟子读书。至于修建校舍、办学的费用等,许家族谱并无记载,但可以想象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广益学校首任校长是许捷青。族中第九代许绣楷为首任教师,他在广益学校教书数年,后来到了阳江县当文书。族中第十二代许聘专是第一个毕业的学生,他考上广东省纺织学院,毕业后回学校任教,并为学校校门题词:“发展乡村教育 促进世界大同”。
人才辈出
广益学校的兴办,为岚派村以及邻近乡村培养了不少人才,尤其是岚派村的许氏弟子,没有一个不是就读广益学校。
革命战争年代,许家出了一批革命党人,他们将先进的思想带到这所学校。许家最有名的 “革命三杰”——— 许谟、许高秋、启谟,先后在广益学校任教和校长。此时学校开始设立男女夜校,尤其是女校,吸引了大批农村女孩上学,女学生人数之多,是近邻乡村之冠。据许家族谱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广益学校出来后上大学、从政参军、经商务工之人不少,校长教师尤多,其中中小学校长20人、教师65人。
广益学校位于岚派村西南角,就在二房建筑与文林第之间,与整个许家房子融为一体。上了年纪的村民对这所学校印象深刻,他们记得,学校学习氛围浓厚,老师都很年轻,尤其亲切,但教学却很严格,学生们没有身份之分,靠成绩说话。不少好的学习苗子,都是学校老师慧眼识珠挖掘培养,然后鼓励考出去。
校园改建
新中国成立后,广益学校更名岚派小学,经多次维修保留砖瓦平房结构。1998年,由TCL集团捐款30万元、德森牵线引资16万元、村民及外出乡友捐资10多万元、村委会出资8.3万元、学校自筹6万元,总投资76万元。1999年1月,岚派教学点在广益学校原址重建扩建,10月建成一栋3层楼的学校,学生一至三年级,都是村里的适龄儿童。
这所有109年历史的学校输送了多少学生,如今没有人算出来。根据资料记载,广益小学建校百年间,走出去109个大学生,其中教授1人、博士2人、硕士9人。
6月1日是儿童节,学校没有上课,自然没有孩子们的身影。学校的对面,4个孩子探着头看着我们,对于之前的学堂他们完全不知,但是一听 “广益”两字,孩子们马上点头,指着学校说:“就是它,就是它!”
许国兴在这间学校当了22年校长,如今退休的他,仍对学校念念不忘。“原来的学校没有保存下来,确实可惜。但是,许家重教兴学的风气一直保存着,现在许家还是读书人多。”他说。
革命·抗战悲歌第十一代
革命三杰 保家卫国
与博罗观音阁一江之隔的芦洲岚派,是广东的革命老区,这一点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村子有不少老屋子,然而在小巷里的一间背头门屋子里,曾经是中共东江特委岚派特别支部的办公地点,附近的党员就在屋子的二楼召集秘密会议。这个特别支部,与许家“革命三杰”不无关系。
东江特委
中共东江特委是在日寇入侵惠州的背景下诞生的。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东南特委,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尹林平、饶彰风、饶卫华等奉省委指示来到东江地区,筹备成立东江特委。由于河源城遭日本飞机轰炸,且没有恢复党的组织,于是决定转移到有党组织、群众基础好的紫金古竹,以便于特委开展革命工作。
1939年2月,东江地区党代表会议在古竹召开,省委派组织部长李大林前来指导,并正式成立中共东江特委。通过选举,尹林平任书记,饶彰风任宣传部长,饶卫华任组织部长,张直心、郑重、李健行等为委员。东江特委管辖增城、龙门、博罗、海丰、陆丰、紫金、河源、五华、连平、和平、龙川、新丰等县党组织。东江特委采取秘密和公开的方式开展各项革命工作,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1940年8月,尹林平奉命离开古竹,调往抗日前线,担任中共前东特委领导,而东江特委日常工作则由饶彰风主持。
1941年3月,广东省委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正式撤销东江特委,成立后东特委。至此,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便由后东特委领导。
成立支部
正是在1939年春天,许家第十一代、17岁的许谟与16岁的许高秋同时从紫金古竹乐育中学毕业。堂兄弟俩回到广益学校当义务教师。1940年,许谟与许高秋到梅县东山中学念高中,暑假期间许谟休学回家任广益学校校长。这一年的7月,许谟到了古竹,被介绍给时任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的饶彰风认识。在饶的介绍下,许谟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东江特委派3位党员来到岚派村,许谟聘请他们在广益学校任教。1940年秋,许谟与他们成立了中共东江特委岚派特别支部,党员全是学校老师,党支部就在二房一间隐秘的屋子里。
岚派特别支部成立后,首要的是发展组织。许谟的率先作用吸引了许家与村中年青人,他的族弟许高秋、启谟、许振文、许连锋相继入党,岚派村前后5批青年入党,党员14名,其中许家子弟10个。
地下据点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1941年7月15日,南方工委派去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谢育才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接着,江西省委代理书记颜福华被捕。颜被捕后叛变,江西省委及所属党组织几乎全被破坏,江西省委电台亦为特务控制,致使在半年时间里南方工委竟毫不知情。1942年5月26日,南方工委组织部长郭潜在曲江被捕叛变,次日带领国民党特务逮捕了时任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和组织部长饶卫华。5月30日,廖承志也在广东乐昌被秘密逮捕,这就是“粤北事件”。
“粤北事件”发生后,东江形势不容乐观,共产党实行“掩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广益学校成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这个据点是地下党员的蔽护场所,又是交通情报站。后东特委派出不少革命党人,以广益学校教师的名义,在岚派一带开展工作。甚至,有不少特派员扮成商人模样,假装与许家有生意往来,隔三差五出入许家。
抗击日军
1943年,东纵成立。时年20岁的许高秋成为岚派特别支部书记,往返于前线和后方。1946年春,岚派特别支部成立情报交通站,负责收集情报、输送物资、运送枪弹、转送往来人员。
1945年,20岁的启谟参加东纵组织的战役,在澳头格木洞负伤,他隐蔽在草丛中,直到第二天被当地两个农民发现才得以获救。随后,他到香港治疗,一年后回乡任广益学校教师。1949年,他担任岚派特别支部书记。
可以看出,许家“革命三杰”许谟、许高秋、启谟先后担任岚派特别支部书记,撑起了这个中共东江特委在岚派的秘密据点。
关于许家“革命三杰”还有个抗日故事。岚派特别支部组建了一支武装队伍,以许谟、许高秋两家的长短枪为基础,吸收了当地30多位党员和先进青年,拥有枪支20多支。1945年6月,日寇为打通粤汉线,惠州日军出兵河源,路过博罗观音阁时,为了抢当地运输船突袭岚派。黎明时分,一队日寇配备了三挺机枪,窜至邻村开枪射击,当时一位村民被击中身亡,两人受伤。
从武器看,长短枪确实不能与日军面对面硬碰,为保护村民安全,许谟与许高秋赶紧通知村民转移。小伙子们仗着熟悉地形,悄悄掩护村民向山脚疏散,并不时在村子四周放出几枪以迷惑敌人。最终,日军成功抢了停靠在岚派附近码头的船,因为担心岚派村有暗伏,他们没有进村,村民安全才得以保证。
抗战金章
1990年10月,惠州市政府批准岚派村为“抗日根据地,享受老区待遇”。2005年,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的梁威林再次来到岚派,为广益学校题字 “中共东江特委岚派特别支部诞生地”。
岚派的殊荣不止于此。1956年7月至1957年7月,许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教育行政、哲学学院大专班毕业典礼,受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并合影。
在2005年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时,许谟、许高秋、启谟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金质纪念章,以表彰他们抗战期间的贡献。
如今,许家“革命三杰”或老去或逝世,他们的后人也分布各地,岚派村的小学生们也许不记得他们的容貌,却都能说出他们的故事。
许家的精神,正以这样一种方式继续传承着。
下期预告
2014年,“养在深闺”的岚派村成为广东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村庄,再次引起关注,如何保护和开发也成为关乎村庄出路的问题……敬请关注《东江时报》明日报道《岚派许家风云录》下篇。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首席记者李向英
新闻推荐
你今天“谋杀”颈椎了吗 脊柱外科专家: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一半是“低头族”
“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脊柱外科学惠州行”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东江时报》记者周智聪通讯员王运广摄东江时报...